APP下载

桂枝肌瘤丸联合热熨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慢性盆腔痛50例临床观察

2015-04-08王金香刘素香董殿芹

河北中医 2015年2期
关键词:热熨性疾病盆腔炎

王金香 刘素香 董殿芹

(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河北 玉田 064100)

近年来,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如未及时正确治疗,会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文献报道,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会遗留有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1]。疼痛的主要原因为慢性炎症形成盆腔充血、粘连及瘢痕等,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痠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盆腔炎急性发作后4~8周,由于病情反复发作,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增加经济负担。2012-05—2013-05,我们采用桂枝肌瘤丸联合热熨疗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慢性盆腔痛50例,并与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透明质酸酶肌肉注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0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年龄19~45岁,平均(34.6 ±5.2)岁;病程 2 ~10 年,平均(4±2)年。对照组50例,年龄20~44岁,平均(33.8±4.9)岁;病程1.5 ~10.5 年,平均(5 ±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诊断标准[1]:症见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痠痛,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症状加重,或伴有白带增多,色黄,有异味,低热症状。②妇科检查: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明显、片状增厚,无明显包块。③有盆腔炎病史,未接受过规范治疗。④无出血性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桂枝肌瘤丸联合热熨疗法治疗。月经过后第3 d开始予桂枝肌瘤丸(药物组成:桂枝10 g,牡丹皮 10 g,桃仁 10 g,丹参 10 g,赤芍药10 g,茯苓20 g,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冀药制字Z20050873)1丸,每日2次口服。热熨疗法药物组成:败酱草15 g,大血藤15 g,乳香 10 g,没药10 g,透骨草10 g,苍术10 g,三棱10 g,莪术10 g,细辛3 g。以上方药研为粗末,装入长21 cm、宽15 cm的白布袋内。治疗时将药袋隔水蒸20 min后,放于小腹上,再放置热水袋。每晚1次,每次20 min。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3.2 对照组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570)1.0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每日3次静脉滴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17)1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头孢过敏者,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改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860)0.5 g,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200 mL,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续应用10 d。透明质酸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11)1 500 U,隔日1次肌肉注射,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液流变检测仪(LBY-N6c,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检测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用药后每月采空腹血,监测肝、肾功能,随访1个月统计复发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临床治愈: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痠痛等症状消失,查体双侧附件区无增厚及压痛;显效: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痠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查体双侧附件区变软,压痛明显减轻;有效: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痠痛等症状好转,查体双侧附件区压痛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复发:随访1个月,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痠痛等症状,查体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压痛。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50例,临床治愈3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50例,临床治愈2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全血黏度(高切)(mPa·s) 5.30 ±1.01 4.56 ±0.93*△5.29 ±1.05 5.28 ±1.01全血黏度(低切)(mPa·s) 11.50 ±1.20 9.22 ±1.01*△ 11.90 ±1.30 11.80 ±1.05红细胞聚集指数 5.71±1.02 4.73±0.73*△ 5.69±0.85 5.64±0.81血浆黏度(mPa·s) 1.59 ±0.30 1.08 ±0.26*△ 1.54 ±0.29 1.52 ±0.25红细胞比容 0.46 ±0.05 0.35 ±0.06*△0.45 ±0.09 0.44 ±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 各项指标均有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7%(3/45);对照组复发 8例,复发率 23%(8/3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药疹,改用克林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均无月经改变,监测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慢性盆腔痛病程长而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病率超过15%[3]。临床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主要目的。西医主要给予抗生素联合对症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该病主要是因为慢性炎症形成的粘连、瘢痕以及盆腔充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防止组织粘连,具有抗炎、消肿、解痉、镇痛等作用,而且能改变血液流变[4]。因此,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慢性盆腔痛有很好疗效。该病在中医学中并无相对应的病名,结合其症状、体征,散见于中医学中的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慢性盆腔痛常见原因为感染邪毒或湿热,病后邪气虽除,局部病变仍在,或邪气未尽,留恋局部,气滞血瘀冲任,不通则痛,因此,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赤芍药行血中之滞;牡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结;茯苓渗泄下行,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丹参活血化瘀。全方以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为主要治疗作用。因该病病程较长,单一给药常难奏效,因此在口服给药的基础上配合热熨疗法,能够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能够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方中败酱草、大血藤清热利湿;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透骨草、苍术祛风寒湿邪,通痹止痛;三棱、莪术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细辛辛温香窜,能通诸窍而止痛。联合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桂枝肌瘤丸联合热熨疗法与西医治疗方法比较,有效率明显提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慢性盆腔痛,改善盆腔微循环,同时复发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服药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接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1] 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7-302.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3] 熊光武,李玉艳,史常旭,等.腹腔镜对743例慢性盆腔疼痛病因诊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04,33(5):648-649.

[4] 卢翠云.韩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天津中医,2000,17(6):1 -2.

猜你喜欢

热熨性疾病盆腔炎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0例的临床观察
热敷温熨消寒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