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基处理技术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中的应用

2015-04-07邱荒超

四川水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路堤农村公路压实

邱荒超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210001)

路基处理技术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中的应用

邱荒超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210001)

解决“三农”问题,大力推进新“四化”建设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是切实加强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本文针对路基处理技术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供同仁参考。

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监理措施

一、引言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不但关系到村民的出行,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路面基层质量是确保农村公路耐久性和使用年限的基础,因此,加强路面基层的质量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采用科学合理的路面基层施工工艺和处理技术,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施工,并做好施工过程中各个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节点的把控,是确保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公路网的必由之路。

二、农村公路的构造

2.1农村公路路面基层结构

农村公路路面基层原则上应优先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也可采用低标号水泥混凝土或二灰碎石,具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定。二级及以上公路基层其设计最小厚度不低于20cm,三级公路不低于18cm,四级公路不低于16cm。道路等级高且重载交通量大时应根据交通量进行设计验算[1]。路面结构厚度要求如下表1所示:

2.2 农村公路路面基层材料

水泥砼及沥青砼路面施工的材料主要包括沥青、集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在进行配合比设计之前时,所有原材料质量控制指标必须检验合格,满足规范或指导意见要求的材料才能投入工程建设。

2.2.1 骨料。面层用粗骨料宜为连续级配,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含泥量不宜大于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基层用碎石合成级配、压碎值、针片状等指标要满足指导手册相关规定。

2.2.2 水泥。面层用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其水泥标号不小于42.5级;基层用水泥标号不小于32.5级的缓凝水泥,胶砂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2.3 石灰。质量必须满足Ⅲ级以上。

2.2.4 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之和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SO3含量应小于3%。

2.2.5 沥青砼路面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三级及以上公路有经济条件的可选用改性沥青,其中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老化后质量损失、针入度比、延度等关键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2.2.6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石灰岩或玄武岩,最大公称粒径不大于20mm,其压碎值、针片状、磨耗值、砂当量、坚固性等指标均要满足指导手册相关规定。

路肩硬化

三、路基处理技术措施

3.1 路基填料

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 150 mm;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石灰质量必须满足Ⅲ级以上。

3.2 原地表处理

新建或拓宽部分原地表必须清除表面浮土和杂物,清理厚度不小于10cm,并进行压实度再填筑新路基。

3.3 压实度要求

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路基压实。路基填方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每层碾压厚度不得大于20cm。宽度受限制路段,能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的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不能的使用机械设备夯实,但必须减少分层碾压层厚,多层填筑。

3.4 新、老路不均匀沉降处理

新老路基结合部地质为软土或者拓宽路基是高填路堤时,对地基采用换填、抛石挤淤,加筋土法及复合地基等处理方案。有必要时对完工后的路基进行沉降观测,在月沉降量小于3mm 时,再进行路面施工。常见的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技术:

①新路基作用下地基的固结沉降,采取换填、抛石挤淤,复合地基排水固结法处理结合部地基;适用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咱基拓宽、高填路堤等。

②新老路基结合部路基的结合强度不足,通过老路边坡覆土处理、台阶开挖,对结合误了设置土工格栅等处治;适用于老路边坡土受自然风化等作用强度较低、新老路基拼接困难。

③新老路基的自身压缩变形,采取优选新路基填料,提高压实度,新路基采用二次、EPS轻质路堤;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如的路基拓宽。

四、施工注意事项处理

1、路基施工应严格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执行。

2、由于沿线所经地区多雨多水,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设置临时排水设施,以免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3、路线经过低洼或水田路段,应先施工纵横沟或渗沟、盲沟、截水沟,把水排干、清表晾干或换填后再填筑;对于地势易于积水的路段,运用选取碎石筑成盲沟等不同的透水材料的措施进行施工处理,可以大大保证了路基的强度。

4、软土地基上的路基在填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相应规范要求控制填筑速率,在设计要求断面处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监测断面。当观测路基填筑超过2.0m以上高度时,以每10~12天填筑厚度不超过30cm进行施工控制。沉降和稳定监测方法和控制标准详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

5、施工期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跟踪观测,观测频率应与沉降、稳定的变形速率相适应,每填筑一层应观测一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堆载预压期间观测应视地基稳定情况而定,半月或每月观测一次,直至预压期结束。

6、如地基稳定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并采取措施处理。待路堤恢复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7、稳定性观测

a、一般路段沿纵向每100~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同时,每一路段应不少于3个断面;桥头路段应设置2~3个观测断面;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端、沿河等特殊路段均应增设观测点。

b、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以外3~5m处,并结合稳定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坡脚以外1~10m范围内设置3~4个位移边桩。同一观测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边桩应埋置稳固。

c、校核基点四周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并定期与工作基点桩校核。

d、地面位移观测仪器要求:测距精度±5mm,测角精度2"。

e、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而稳定性很差的路段,必要时需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

8、沉降观测

a、在施工路段的原地面上一般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沉降板埋设于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底。

b、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往返水准测量精度1mm/km。

五、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进程的推进,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应以保障镇村公交、校车以及城乡客运班车等安全通行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规划布点村庄道路通达、跨区作业农机转运通行等要求,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条件、通畅水平、沿线环境。

[1] 《关于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的意见》(苏政发〔2013〕27号)

[2] 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U45

B

1007-6344(2015)10-0288-01

邱荒超(1958-)男,江苏江阴,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道路桥梁。

猜你喜欢

路堤农村公路压实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堤临界高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