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015-04-07

四川水泥 2015年1期
关键词:集料原材料高原

刘 勇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

探讨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刘 勇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德阳 618000)

本文分析了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加强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望对相关的工程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高原道路桥梁 混凝土原材料 质量问题 控制措施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考虑到混凝土具有抗压抗折强度大、等级范围广、耐久度高等一系列优点,以混凝土结构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原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也不断增多。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高原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对于项目的整体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更是衡量高原道路桥梁项目的重要标准之一。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各地的高原道路桥梁施工,其或多或少在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与处理。

2.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

2.1 水泥质量问题

水泥作为混凝土原材料中重要的胶结材料,对于高原道路桥梁的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高原道路桥梁工程的特殊性,水泥的用量也因施工部位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350-500kg/m。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难发现水泥的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或是其中存在劣质水泥掺入其中的形象,导致混凝土整体质量的不合格。此外,由于水泥中的硅酸盐及石灰石等化学成分遇水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受潮、结块等一系列问题,故在高原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水泥因保管不妥当造成的质量不合格现象也较为常见。

2.2 水质量问题

在高原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水多用于对集料进行清洗以及作为材料搅拌的添加剂,考虑到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施工单位多会就近选择水源,故因所选用水源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也较为常见。靠近施工现象的水源可能含有酸、碱、油等杂质,不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从而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

2.3 集料质量问题

集料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在混凝土结构中充当了结构骨架的作用。其中集料岩性、集料最大粒径、集料中针片状含量、细集料级配及粗细程度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大多数高原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并不重视集料的质量控制,往往随意控制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控制比,导致混凝土性能不合格;或是未能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恰当选择,例如对某段桥梁的防水性能有较高要求时,未能选用孔隙率低于 10%的低渗透集料。

2.4 混凝土质量问题

由于混凝土凝结初期或硬化过程中,可能会因温度变化出现收缩情况,使得相关设计人员无法按照弹性结构计算得出相应的施工参数,进而造成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中墙面产生竖直和水平方向的严重变形,从而给高原道路桥梁工程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3.加强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的质量控制是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步骤,相关的工程人员可考虑从以下街方面着手。其一是针对具体的施工部位以及高原道路桥梁的具体设计图,选择恰当的水泥型号,例如桥梁工程中采用P.O42.5、P.O32.5等水泥型号、抹面采用C15水泥型号,且水泥强度一般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3倍。其二是对进入施工现象的水泥进行严加审核,同时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水泥进场时,应有包括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等一系列因素在内的证明文件,针对于水泥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安定性则需要进行重点检测,一般可采取胶砂试验来检测水泥的抗压和抗折强度,根据硬化的水泥体积的均匀程度来评价水泥的安定性,若水泥的初始凝结时间在40分钟内且最终凝结时间未超过10小时,可基本认为水泥质量合格。待以上项目均检测合格后,方可允许开展混凝土搅拌工作。其三是做好水泥的存放工作,一般而言,水泥的保管应符合一定的要求,需秉承“入库存放,先到先用”的原则,若因库房紧张不得不临时露天存放,应尽可能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的场地,防止水泥受潮影响混凝土质量。同时工程人员也应当掌握不同种类水泥的应用范围和结构物环境,避免水泥混合存放降低混凝土质量。

3.2 水的质量控制

若搅拌混凝土的水为饮用水,一般可直接用于搅拌,对于非饮用水而言,水的质量控制就显得较为重要。一般水的质量控制应从水中有机物、酸、碱、盐等物质含量的检测着手,根据《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搅拌用水的PH值应大于等于4,每立方厘米水中硫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7mg,其它盐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只有搅拌混凝土所用水的质量合格,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3.3 集料的质量控制

由于在高原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配制时通常采用碎石作为粗骨料,故加强粗集料的选择和控制对于混凝土原材料中集料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粗集料的选择应参考岩性、品种、最大粒径以及级配四个方面。受高原地区气候影响,通常施工单位多采用分布较广的花岗岩和玄武岩作为碎石材料,且通过加大堆积密度以保障集料配级。在最大粒径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尽可能选择质地坚硬且与规定级配相符合的集料,集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等于40毫米,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等于15%,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应小于等于1%。

3.4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因此,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对高原道路桥梁结构设计中的混凝土收缩缝问题加以重视。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一是依据材料检测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是一种由多种材料合成而制作出的非均质材料,从物理的角度来看,非均质材料对于超声脉冲的吸收和散射的表现效果十分优越。相关人员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测技术,根据混凝土自身的质量参数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学参数的差异性以及信号频率的变化,筛选出更高质量的混凝土,从根本上避免混凝土收缩现象的产生,

二是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墙面的受力分析,从而在建筑结构中布置一定长度的后浇带,避免混凝土收缩缝影响建筑结构。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法、回弹法、钻芯法等等。其中超声法与材料检测中的超声法检测方式,回弹法则是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硬度进行测量从而推算其内部的强度。此外,对于部分因美观原因不可设置后浇带的桥梁结构,施工人员则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膨胀剂,用以弥补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收缩应力。

4.结束语

在高原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因素是多样化的,无论是水泥质量、水源质量,亦或是集料的选择,施工缝的处理,都可能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保障混凝体原材料质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相关的工程人员需要秉承优秀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从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进场选用,水的成分分析、集料的选择配比以及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等多角度着手,进一步保障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最终让高原道路桥梁工程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一份卓越的贡献。

U445

B

1007–6344(2015)01–0194–01

猜你喜欢

集料原材料高原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观点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性能研究
知识无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