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规划角度谈山西省科创城建设

2015-04-07

山西建筑 2015年9期
关键词:绿道生境科创

周 宇 峰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从生态规划角度谈山西省科创城建设

周 宇 峰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简述了新城建设中生态规划的重要作用,依据山西省科创城生态建设目标,对科创城生态建设的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生态规划,环境,发展

为落实十八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山西综改试验总体方案中“启动建设太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的任务要求,2014年山西省科技创新城(简称科创城)进入全面规划建设阶段,建设之初确定了“绿色、生态、低碳、智慧”为目标,实施“低碳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战略。科创城位于城市远郊区,现状用地以农业用地为主,对于此类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由于缺少参照往往过于形式化。为了避免这一趋势,开发者计划以绿化生态规划为导向,建立绿色生态框架,提升环境承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1 新城建设中的生态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怎样的规划价值取向才能符合城市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等各因素发展规律,并兼顾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利益,尽可能公平的满足不同人群间的发展需求,是摆在规划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生态规划是一种综合的、长远的规划,能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生态规划的思想能很好的适应城市新区规划的整个过程,对确定整体规划结构、骨架、绿地系统等有关键性的作用。

2 科创城生态建设目标

山西省科创城规划中首先明确了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为目标,高标准的规划科创城的生态及绿化系统,提出完善的城市绿地布局及城市生态发展措施,打造太原市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先行示范区。根据科创城的客观条件和规划人口、用地发展规模,提出科创城建成后核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 m2的远期目标。

3 科创城生态建设思路

1)完善生态格局。通过对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分析,科创城处在东西向贯通太原市和榆次市的太榆智慧生活绿轴与南北向的太榆科技创新绿轴的交汇处,在本区域应顺应这两条重要绿化轴线的同时,构建轴线交汇处的中心绿化核心。规划中在轴线交汇处规划一处占地面积80 hm2的大型中心公园,并与上位规划提出的科技创新、智慧管理、知识交流、健康生活四大核心服务功能板块共同构成科技绿芯。两条轴线位于规划区内定义为科技创新轴和智慧生活轴,为联系汾河、潇河,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加强生物流通,绿轴宽度规划为150 m。整体构成“一心两轴”的结构。在“一心两轴”的基础上,围绕科技绿芯规划一条长度达10 km科技环廊贯穿科创城各大产业组团,该环廊不仅是景观游憩带、绿色交通廊道,也是与周边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休闲场地及调节城市小气候的重要氧吧。

2)生态多样性保护与构建。现状科创城所处区域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建设给水系、生物走廊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形成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冲击波”,使科创城周边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面临威胁。科创城的生态绿化建设旨在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绿地分布合理,使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形成物种丰富、特色明显、城区植物景观显著和突出科创城区域景观特色,推动科创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规划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a.维护自然演进过程,将自然引入科创城,对核心区内部孤立的残遗斑块与外围的自然斑块进行保护与联系,对生态失衡进行补偿与恢复,为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b.构建完善的生境体系,建立多样化的绿地体系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存生境,扩大范围并增加生境结构,减少生境孤岛,建立城市栖息地网络。在对新区现存生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学原理和整体的生态格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规划生境的尺度等级和类型,建立城市栖息地网络。在中心绿化核心区通过模拟自然山林群落结构的生态密林生境,形成物种丰富、结构稳定的生态群落,从而突出城市的地带性植物景观特色,为乡土植物和依赖森林生境生活的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类、昆虫等提供繁衍、栖息的空间。在社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及附属绿地等城市绿地中,大量使用乡土植被资源,采用疏林草地的模式,形成疏密有致,四季特色鲜明、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绿地景观,提高城市整体的景观性和生态性。其生境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却最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最易生长、最易养护。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湿地环境及雨洪资源,规划中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污水再利用,构建生态水循环系统,以达到节水、节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功效。规划中心公园水体及湿地公园内部水系贯通,保护了现状自然河岸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自然河流湿地、野生植被群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乡土湿生植物种类及种植量,改善水质等措施,丰富自然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河流生境,为水生动物、两栖类动物提供良好的繁衍栖息地。

c.构建复层群落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扩大多样性物种的种群规模。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工程,充分发挥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的优势,以及高大乔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同时复层结构群落形成多样的小生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改善绿地系统自维持机制,提高绿地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3)绿道网规划。结合科创城总体规划及绿地布局,构建以城市级绿道为基本骨架,社区绿道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联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体系。

生态规划中以用地布局以及绿地体系为依托,串联整合公园绿地资源,使分散的生态斑块和开放空间相互连接,并逐步修复和提升绿道周边地区的生态功能,改善地带性植物群落及生境,从而进一步完善科创城的生态功能和网络格局。

此外,绿道的规划应保持合理的密度和服务半径,增强其可达性,特别是社区绿道,应尽量串联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4 结语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有与自然界积极互动和对城市和谐发展的强烈渴望,而以往的生态规划很难在经济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城市建设中占据核心位置,以至于许多生态目标难以实现。如果规划中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促使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更好的发挥其作为自然和城市之间的润滑剂的作用,也能使得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可持续。

[1] 寇有观.智慧城市创新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2014(1):56-58.

[2] 薛 松.多元化的生态城市建设——基于住建部试点(部省合作)黄骅生态城市专项规划的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4(2):65-67.

[3] 陈 玉.城市生态网络体系的全渗透型发展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2014,40(29):29-31.

[4] 郭旖旎.浅析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3(6):8-10.

Discussion on Shanxi Kechuang c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Zhou Yufeng

(TaiyuanCit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his paper simply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ecological planning in new city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ecology construction target of Shanxi Kechuang city, analyzed in detail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oughts of Kechuang 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2015-01-13

周宇峰(1981- ),男,工程师

1009-6825(2015)09-0020-02

TU984

A

猜你喜欢

绿道生境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