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管结合无缝衔接”管理模式在安谷水电站的运用

2015-04-06武,

四川水力发电 2015年2期

罗 武, 涂 玉 平

(四川圣达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乐山 614000)

浅谈“建管结合无缝衔接”管理模式在安谷水电站的运用

罗武,涂 玉 平

(四川圣达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乐山614000)

摘要:安谷水电站建设中管理目标与工程建设目标相结合,在工程相关设计、招标与合同执行、设备监造与验收、安装监理与调试等方面全面参与工程建设,做到“建”“管”紧密配合,实现工程项目的“无缝”交接。通过安谷水电站的运用和深化提升,将在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其他建设项目得以应用,并不断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建管结合;无缝衔接;标准落地;优质安全

1建管结合、无缝衔接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长期以来,电站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存在着联系不够紧密,运行管理不参与或较少地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过程的现状。运行管理队伍通常在机组72小时试运行完成后即进行接管,使运行管理技术要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导致后期运营阶段技术改造项目多、缺陷处理项目多、资金重复投入、实施影响和难度大,直接制约了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发电效益。

根据中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在安谷水电站建设运营中对公司的职责定位,在安谷水电站建设之初,四川圣达公司对安谷水电站接机就提出了“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思路。

2建管结合、无缝衔接管理模式整体工作要求

一是围绕工程建设进行生产准备。生产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要求、基础资料的准备要求(包括制度建设、生产物资、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管理、生活设施准备及涉网工作等)、生产准备人员的培训要求上;二是参与工程设计、招标与合同执行、设备监造、安装监理、现场调试跟踪、对不符合项的提出整改和落实意见,以及机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参与竣工验收等。

3分步实施,使建管结合、无缝衔接管理模式落地

3.1设置科学合理的生产准备机构

安谷水电站生产准备机构人员的配置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决策层由公司领导组成,主要负责把控整个生产准备的工作思路及进展情况;管理层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组成,主要是组织、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执行层由专业搭配全面,思想组织观念强、技术过硬、敢打硬仗的骨干人员及部分年轻的毕业生组成,具体实施各项工作。

3.2全面跟踪参与设计

自安谷水电站筹备起,开发公司就积极组织各专业人员认真梳理沙湾水电站关于设计、土建、安装、设备选型等方面不合理的内容,共计200多项,涉及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机械设备、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及安全评价等方面,通过选派有丰富经验的多名专业工程师加入建设单位的生产技术部,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机电设计选型、技术谈判、招投标工作、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从工程产品的初期提出用户化需求和完善化意见,协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各方的关系,有效避免了安谷水电站在设计选型可能产生的问题,为后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3注重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资料收集、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资料主要是包括机电设备安装的合同文件、设计图纸资料、厂家出厂资料、最新行业标准和规程规范、涉网相关的文件、发电机组安全性评价最新标准、安全标准化企业创建评审标准等,其中包括电子资料(含文档、收集、整理、拍摄照片、录相) ,通过吸取沙湾水电站在建设期对收集的资料不完整、不正确的问题,在安谷水电站工程建设期间,按照专业分工,要求各专业工程师充分利用“建管结合”的优势,广开渠道,全面搜集、整理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技术资料,且要求均应是最终版,并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编制成电子图册,印刷成图册,极大的满足前期技术培训和员工业务学习的需要,也为设备正式移交前生产运行人员提前获取了丰富的技术信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积极参加设备监造、出厂验收

为尽量使设备在出厂前或交付安装前消除缺陷,生产准备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设备驻厂监造、出厂验收和开箱验收等工作,主要参加了水轮机、发电机、主变、调速器、高压开关、励磁、封闭母线等关键设备的驻厂监造,监造期间,每日填写监造日志,每周编制监造报告,及时发至建设单位生产技术部和生产准备机构,既有利于控制设备进度、质量,又提高了生产人员对设备的把控能力,对设备稳定运行和减少建设单位经济损失有着良好的作用。

3.5参与现场安装监管、设备调试跟踪

现场安装监管、设备调试跟踪是体现“建管结合,无缝交接”最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方面可解决监理人员在专业技术水平、责任心、技术力量存在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提高生产运行人员对设备的掌控能力,及时、准确掌握设备信息,熟悉操作技能,为接管后机组运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开发公司与建设单位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在现场监管、设备调试跟踪等过程中加大了生产准备专业人员话语权。

生产准备人员提前熟悉了设备,掌握相关技术和资料,积极协调和配合建设业主与设计、厂家、施工单位建立工作关系,对每天要开展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专业分工,将各系统或设备工作内容、试验项目列成表格,包括工艺、质量要求等,特别是电气一次专业、电气二次中技术含量高的机组保护、励磁、调速系统、监控系统的安装跟踪和验收工作,作为重点,所有的验收工作,均需生产准备技术人员参加签字,否则,不能通过,生产准备技术人员发现问题后,及时要求相关单位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反映到建设单位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协调、督促设备设计、制造厂家和安装单位进行整改,同时生产准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跟踪整改情况,使不符合项得到落实,生产准备人员共提出和整改各类问题269项。

这种生产运行单位技术人员以最终用户身份参加现场安装监管和调试工作,对设备安装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进行整改,并将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涉网要求落到实处,将隐患消除在设备投运之前,真正做到了安装调试全过程的质量闭环管理,不但提高了发电设备的可靠性,也加强了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3.6承担关键项目的实施工作

计算机监控的应用软件体现水电阻自动化水平,是制约机组能否按时投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釆取以生产运行单位人员为主负责、供应商联合开发的方式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上位机画面制作(流程、表单)、点表的梳理及核对、上、下位机对点及通讯的调试、下位机开入、开出模块的安装。这种联合开发既降低了项目的投资,加快开发进程,又培养了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联合开发组不仅按期完成了应用软件的开发任务,而且督促厂家按合同规定时间交货,为机组联合调试赢得足够的时间,通过联合开发,生产运行单位技术人员提前掌握了技术,在机组调试中占据了主动。

3.7全面参与机组启动试运行

为使设备移交后运行工作连续顺畅,生产准备人员参与了首台机组启动试运行指挥部的讨论,并组织所有人员对机组启动试运行大纲进行了学习,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为在启动试运行阶段进一步全面掌握机组设备运行性能,运维人员与安装单位运行维修人员对应倒班,对不满足合同项目和技术要求的问题严格把关,对机组运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反馈给建设单位生产技术部,将设备缺陷消除在机组交接之前,也极大地提高了后续投产的机电设备的可靠性,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在机组试运行期间,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防止发生事故及事故的扩大,生产准备人员根据运行管理经验和收集的大量信息,组织运行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全面分析,编制了紧急情况下的现地处置预案,为机组接管后稳定可靠的运行提供保障。

3.8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升华

开发公司生产标准化工作已经开发和应用了几年时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其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仍然不足。为此,开发公司利用安谷水电站生产工作准备期,认真总结和梳理已经颁布实施的标准,对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全面修订完善并复制应用;根据安谷机电设备和运行特点,对技术标准(运规、检规等)全面升华,按流程化、表单化、量化、优化、简化的原则开展创造性工作,让标准化工作落地,实现其实用性、可操作性。

4取得的成效

4.1保障了机电安装质量和进度

由于项目建设单位和监理专业管理人力资源不足,因此,生产准备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在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联调,生产人员参与实施,大大缩短机组调试时间,为机组提前投产创造有利条件。

4.2提高了设备可靠性

安谷水电站机组单机容量190 MW,机组少一次停机和提前一天投产都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建管结合,”管理模式下,运行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以最终用户的身份全方位参与建设过程,在工程建成前消除缺陷,大大减少因设计不合理、设备质量、安装质量等带来设备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4.3减少了后期技术改造

在“建管结合”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生产准备技术人员提出设计修改建议,发现设备质量问题,在安装监理、现场调试中发现质量问题,并对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反馈意见和解决措施建议,以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无疑大大减少了运行阶段的工作量,减少了设备设施接管后的技术改造工作。设备管理实现了一次性到位,接管后不必进行大的设备改造项目,减少生产运行成本,节省工程投资,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促进机组提前投产发电,确保了工程在质量、安全、进度上的最佳效益。

4.4管理效益得到提高

在“建管结合”管理模式下,生产准备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工程设计、建设,能有效避免因技术问题造成运行维护失误;参加工程阶段性验收工作,参加有关设备现场安装、调试工作,参与关键项目的实施工作,不仅提前掌握设备性能,了解设备特性和不足,有效地避免因不熟悉设备造成的误操作。同时,生产运行人员及时掌握有关设备信息、熟悉操作技能,为以后设备稳定运行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隐患消除在工程完工之前,有利于工程建成后顺利交接和运行管理。

5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建管结合”管理模式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也提出了以下改进的措施,具体如下:

5.1在计划的制定、操作性上应进一步完善

生产准备工作是一个面广、量大的工作,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将工作顺利完成,首先要有具有操作性的详细计划,包括月度计划、周计划、每天的工作计划,然后是具体实施、检查、计划的调整、总结评估,由于在制定计划时,有些问题未充分考虑,且未及时调整,导致有些工作不能按时完成。

改进措施:在制定计划时,更详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5.2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需进一步加强

各专业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工作完成后,虽有交待,但交待不及时、不充分、不彻底,特别是运行与维护之间的沟通、协调,维护人员未能让运行人员充分了解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情况,且有时只有口述,无记录。

需要改进的是:所有问题的提出均以中控室的记录本为主,运行人员提出的问题,维护人员应在记录本及时响应,根据情况,不定时的对运行人员进行讲解。

5.3应加强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处理力度

现场发现的问题,与厂家、设计、施工方及监理沟通后,大部分口头上回复较好,但行动上就滞后。改进措施是:(1)对于现场发现的问题,积极与相关责任单位沟通,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2)如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促使其尽最大的力量,督促各方尽快的将问题解决。

6结论

综上所述,“建管结合、无缝交接”建设管理模式既能高效的结合项目管理方和建设方工作思路,也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通过安谷水电站的运用和深化提升,将在电建水电开发公司其他建设项目得以应用,并不断完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罗武(1971-),男,四川射洪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涂玉平(1969-),男,湖北舞穴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电力生产管理.

(责任编辑:卓政昌)

收稿日期:2015-02-04

文章编号:1001-2184(2015)02-0111-03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TV7;C931.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