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古城活力的恢复

2015-04-06苑晨钢

山西建筑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古城活力人口

苑晨钢

(大同市规划设计院,山西 大同 037006)

0 引言

大同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8 年,大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提出了“整体保护、重点修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同古城从单体保护变为整体保护,修复城墙,加大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体的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历史街巷以及传统民居整治恢复的进程。

随着古城保护的进行,一些如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人口流失、就业生活等问题逐步凸显出来。面对人口逐渐稀少、活力逐渐丧失的古城,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这急需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政策,促进古城保护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1 古城活力丧失的现状

现状大同古城内大部分学校、医院等服务设施也已逐步搬迁至古城外的新址,随着古城危房改造和古城保护修复工作的推进,古城内的人口逐步向外疏散,多处已拆迁改造的地方成了古城活力的真空地带,特别是在晚间显得更为冷落。历史街区内新建商业店铺,空置率较高,缺乏产业规划和业态引导,人气集聚缓慢。

2 古城活力恢复的目标

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要完善古城功能,激发古城的活力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新建筑和城市环境的设计,应强调历史风貌的延续、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地域文化的塑造,形成优美和谐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体现出古城的文化价值并极力发掘旅游开发价值。

3 激活居住人口,是培育古城活力的基础保障

古城居住人口流失,人口结构失衡,是古城活力衰退的主要因素,激活古城居住人口,是培育古城活力的基础。

3.1 完善基础设施

由于古城内大量公共服务设施被迁走,为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不便,根据对历史城区内居民的问卷调查,居民最迫切需要的设施为医院和公园活动场所。应充分考虑历史城区的用地现状,对已搬迁的单位用地,优先增加用于服务本地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园、社区服务、医疗、文体活动、幼儿园等;在满足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可考虑引入文化产业、特色零售商业、餐饮或旅馆住宿等。

3.2 注重人文关怀

古城保护要遵循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的原则,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护。不仅要保护街巷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遗迹、民居院落,更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同时要尊重自然的新陈代谢过程,保持原住居民生活的延续性,保护古城内原有的社会网络和历史文脉。

只有古城的人居环境改善了,古城对居民的吸引力才会增强,才能够在留住原住居民的同时吸引城外更多的人口到古城里来。

3.3 改善人口结构

通过古城内院落的修复、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部分在古城外居住的中、高收入人群来古城内居住,同时引导部分老年人和中低收入人群从古城内搬迁出去,改善古城居住人口结构,恢复古城的人口活力,提升古城的人气。

3.4 发扬文化传承

古城原住居民是古城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留在古城内的原住居民是弘扬古城文化的重要力量。鼓励原住居民从事传承大同古城文化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大同古城文化,既能提升古城人气,又能促进古城文化的传承。

3.5 增强居民意识

要加强引导和鼓励,增强古城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把古城真正当做“家”,而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增强对古城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古城的开发、保护和宣传,为古城活力的复苏贡献力量。

4 完善服务人口,是培育古城活力的必要环节

古城服务人口维系着古城的正常运转,古城居民和外来旅游人员的生活都离不开服务人口提供的服务。完善古城服务人口,是培育古城活力的必要环节。

4.1 改善结构

要鼓励部分古城居住人口在古城内从事服务工作,改善服务人口组成结构,避免“白天人城,夜晚鬼城”的情况出现。引导古城商业、服务业均衡合理发展,构建合理的服务人口从业结构,避免畸形发展,有利于古城社会稳定。

4.2 提升认识

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在古城从业的服务人口认识到古城不只是他们工作赚钱的地方,他们也可以参与和古城有关的各项活动,为宣传和保护大同古城出一份力。

4.3 完善措施

1)制定相应的规章和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品质;

2)支持服务人员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3)制定鼓励政策,吸引人们来古城从事商业和服务业;

4)制定保障措施,保障在古城从业的服务人口的相关利益。

5 吸引旅游人口,是培育古城活力的重要手段

旅游人口来古城游览、休闲、娱乐和住宿等,能够促进古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吸引旅游人口既是培育和提升古城活力的重要手段,又是古城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之一。

5.1 提升古城知名度

大同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需要加强宣传,对外展示大同古城,提升大同古城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大同古城,向往大同古城,才能吸引他们来“探索”大同古城。

之前几年,依托大同古城,召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对提升大同古城的知名度、打造大同古城旅游名都的品牌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未来还可以结合大同古城召开一些重大的活动、举办大型晚会,或者借助互联网、电视节目等方式来持续宣传大同古城,提升大同古城的知名度。

5.2 凸显古城特色

发掘大同古城特有文化元素,可以使游客来旅游并记住这座城市。目前的古城旅游,还局限在寺庙、城墙等建筑的单纯展示上,这就使旅游的内容仅仅是定点游览,游客对古城缺乏全面的了解。

未来可以考虑针对大同古城古都文化、边塞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等等多元化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在古城内打造几个节点或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整的街巷,集中体现人们的吃、住、行及各种娱乐活动,增加一些药铺、酒铺、特色饭店、戏园子等等,丰富店铺的种类,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可以感到新奇而不是乏味,真正的“玩”到其中,全面的接触大同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5.3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旅游路线和内容

大同古城要想成功的吸引外来游客,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要建设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品专卖店和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以及停车场,满足游客基本的需求。

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你漫步古城,街道两旁是古风古韵的建筑,随风晃动的酒幌,身穿明清服装的店小二,不远处手推车造型的建筑小品,木质的灯柱,戏院里铿锵有力的唱腔……会把您的思绪引入历史;入夜,酒馆、酒吧里的欢乐,迪厅里的疯狂,音乐茶座萨克斯管的悠扬、沁人心脾的茶香、淡定从容的宁静,咖啡店浓醇的咖啡,又让人们享受着现代的生活,包括喧嚣与宁静。夜深了,游客需要休息时,可以住在古城的宾馆,享受星级服务;可以住在专供度假居住的合院住宅,体验一下在四合院里当家作主的感觉;还可以住到民居旅馆,价格比较低廉,和房东谈得拢,抑或还可以尝到原住居民的家常菜……如果将来的大同古城是这样一个场景,游客肯定会接踵而至。

5.4 优化文物古迹利用方式

文物古迹作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带动作用。大同古城内有众多的各级文物,我们要结合每处文物的特点,定期举办各种特色活动。例如华严寺,除基础的旅游观光功能外建议与学术研究机构和佛教协会合作,成立大同佛学院。吸引国内外佛教高僧大德能够经常到佛学院讲经说法,举办法事、论坛、活动等。将宗教活动与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社会慈善、国际交流等相结合。

6 结语

古城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景区,也不是文物。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单元、组团,应该从大同中心城区的整体出发,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功能定位。大同古城是整个城市最富有特色的功能区,其功能应该相对完整,主要包括生活居住、商业集聚、旅游服务、文化传承等等。居住功能是保持古城活力的主要动力,不应削弱,要注重完善为居民服务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传统住区是旅游观光、体验地方人文文化的重要资源,应加强保护,四合院要增加厕所和厨房等必要的生活设施。

真正有活力的、比较精彩的街区都是经过时间历练的,古城规划不要随意改变原有功能,否则会造成活力丧失。古城应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在能够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只要生活不拥挤,古城的人口规模可以适当提高,以保持古城的活力。古城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南北不均,人口趋于老龄化,收入水平偏低,原住居民偏少。古城人口结构应在开放的环境下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整,使之有利于社会网络延续,有利于历史文化传承,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 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梁正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55-61.

猜你喜欢

古城活力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活力
良渚古城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安居古城
改制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