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街区改造中景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15-04-05苏继红马玉洁

山西建筑 2015年3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历史建筑

苏继红 马玉洁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历史街区改造中景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苏继红 马玉洁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38)

对我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指出城市历史街区改造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环境。

城市,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更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基础上创建历史和文明的人类聚居地。历代积累和幸存下来的文化遗存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前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国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

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维护城市的历史风貌,保护文化遗产,不但已成共识,而且成为法律。1834年,希腊设立了国际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保护古迹的法律。1840年,法国公布了共计567栋国家首批保护建筑,并于1887年通过了历史建筑保护法,这是第一部关于保护历史建筑的法律。条文中第一次规定了保护文物建筑是一项公共事业,政府应该实施干预。涅瓦大街是俄罗斯圣彼得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其国家法律规定大街的任何建筑不允许拆除,现代化装修只可以在内部进行,外观不许作丝毫改变。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高潮,在这一时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的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建议和宪章。 1964年5月通过了《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简称《威尼斯宪章》。1972年11月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同年同月还通过了《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简称《内罗毕建议》。1984年日本奈良通过了《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1987年10月通过了《保护历史城镇和地区的国际宪章》,简称《华盛顿宪章》。这些公约、建议和宪章确定了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一些国家的先进做法得到了推广,各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2 我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但是一些新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不少城市和地区为了经济的开发,规模的扩张,只注重新景观、新建筑、新工厂的建设,而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的保护,甚至使其遭到十分严重的破坏。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建设性的破坏。有的城市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进行大拆大建,过度开发,使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变得面目全非。城市的发展,旧城更新,必然会进行大量的房屋拆迁。但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一些古老的建筑和历史文物及一些珍贵的历史街区毁灭在推土机前。一个文化城市失去了历史文化遗产也失去了光彩。2)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矛盾。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在老城区,一些危房旧房依然存在,亟需维修改善。许多城市的做法是用“拆”的办法解决。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或城市历史街区,如果都拆光,老城区会消失殆尽,那么这些城市也就失去了历史与特色。城市毫无个性和文化可言,最终我们将看到千城一面。怎样完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毁灭老城区,这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问题。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法制不健全,执法不力。我国全国性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法规尚不完善,民间文物、文物商业活动管理缺乏专门法规。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并使之尽快从技术层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有关部门应携手合作,加快立法的进程。

3 城市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

城市历史街区代表着某一历史时期城市传统风貌的特点。在城市历史街区往往保留有完整的历史风貌及真实的遗存物,在进行改造过程中应尽量多的保存原真的,而不是仿古造假。历史街区不同于一般的文化遗迹,它往往伴随着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居民与历史文化街区是融为一体的。

历史街区是城市精神的有形载体,它可以激活城市集体记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诠释一个城市的历史、生活、文化各个方面。城市街区的改造,应保留城市市井生活的氛围,开辟出一条现代生活与历史对话的通道,让街区充满活力地“生活”下去,让城市人有可能去自己循迹城市的文脉和精神。

4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与方法

4.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同步

文物部门应组织人员对本区域内的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状况、历史年代、保存现状及特点等进行勘察,在取得详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根据文化遗产保存价值、保存现状及特点等,牵头研究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一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以协调文物事业和城乡建设发展,为城乡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

4.2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并行

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免费开放等平台,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大家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调动民众和社会各界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的氛围,完善文化遗产的社会监督机制。

4.3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立法并举

建立完善、丰富、具体的法规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目前,在国家层面文物保护现行有效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应继续建立健全全方位保护、管理、利用、传承文化遗产的法律政策制度,使文化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4.4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景观建设协调发展

文化遗产一定范围内设立保护区及缓冲区,严格控制景观、建筑高度,充分利用分区控制、眺望控制、建筑外轮廓控制、天际线控制等方法使景观、建筑在高度、形式、体量、色彩上与历史保护建筑或文化历史遗迹协调统一。1)分区控制法。分区控制是最为普遍的控制方法,许多国家都在使用,特别是在对传统城区的保护上应用较广。北京旧城区保护规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1985年8月北京规划局提出北京市区建筑高度控制方案,从旧城区开始,由内向外,建筑高度逐渐升高。2)建筑外轮廓控制法。主要运用街道两边的建筑物的高度控制,让街道的氛围更舒适和人性化。3)眺望控制法。眺望控制法对高度的控制更为具体。设定眺望的查看区域和对象。在眺望区域内眺望被眺望对象时视线不会被遮挡。4)天际线控制法。一般用在海岸和河岸的滨水空间景观保护上。

5 结语

城市不仅仅是人生活工作的功能空间,更应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城市化进程也不应是数量的增长,更应该是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力量努力建设文化城市和保护文化遗产。

[1] 毛其智.意大利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佛罗伦萨为例[Z].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 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M].台北:淑馨出版社,1993.

[3]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张 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得与失[J].中国文化遗产,2004(3):19-20.

[6] 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33-35.

[7] 魏 晗.浅谈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表现[J].小城镇建设,2003(8):21-22.

[8] 李 萱,赵 民.旧城改造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分析[J].城市规划,2002(7):13-14.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historic district★

Su Jihong Ma Yujie

(HebeiUniversityofEngineering,Handan056038,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Especially pointed out that the city historical block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city, historic district,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1009-6825(2015)32-0016-02

2015-09-06★: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030706);邯郸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14年度)

苏继红(1976- ),女,副教授; 马玉洁(1979- ),女,讲师

TU-87

A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历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与文化遗产相遇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建筑的“芯”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