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油工程监督人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5-04-05张绍辉杨姝包永玲高魁旭李海军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石油岗位

张绍辉,杨姝,包永玲,高魁旭,李海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工程监督人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张绍辉,杨姝,包永玲,高魁旭,李海军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分析了中国石油工程监督人才发展的现状,针对当前监督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制定合理的监督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监督培养方式、创建完善的监督考评体系等监督人才培养对策;同时提出了增加工程监督岗位设置、加强工程监督队伍建设、强化工程监督职业资格管理、实施工程监督信息化管理等监督人才管理对策。

石油工程监督;监督人才;监督培养;监督职业资格

1 石油工程监督人才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石油工程监督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石油勘探开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油田公司实施石油勘探生产工程监督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生产安全和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工程技术水平、提高石油公司效益和加快勘探开发生产步伐的必要措施[1]。

随着勘探与开发的不断深入,面临的形势是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向复杂地区和深部地层发展,开发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海外勘探、开发业务快速发展,工作量成倍增长。新的发展形势对现场工程监督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现场工程监督被赋予了更多的安全环保职责,工程监督在石油勘探与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监督自身能力和整体水平不能完全满足其所承担的日益增加的勘探与生产质量和安全环保监督工作要求[2-3]。监督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

1.1 监督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据2014年数据统计,持有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有效工程监督证件人数近万人,其中初级监督约6 300人,中级监督约3 200人,高级监督约40人。2014年中石油各油田现场监督持初级证的比例将近70%,而持中级证的比例仅接近30%。中级监督数量仅为初级监督数量的一半,中级监督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现场生产的需要。随着超深井、欠平衡井、大斜度井等复杂井、特殊工艺井比例逐年加大和新技术的应用,对监督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承担日费制、高难复杂类型项目的监督少,致使部分项目因监督能力不足而无力发现安全隐患,增加了项目风险。

目前,大多数工程监督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处于中低管理层面,仅停留在项目的施工阶段,不参与工程设计的审查等环节,距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2 监督人员来源缺乏,后备监督人才接替困难

国外大的石油公司均设有工程监督岗位,从业人员将监督工作作为终身职业,不仅有良好的职业晋升通道,而且能够吸引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的加入。与之相对,中国石油人事岗位序列管理中未设置工程监督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及监督行业的长远发展有较大影响。监督工作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很多有技术、有经验、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尤其是现场监督人才,不愿加入到监督队伍中来。

现场监督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严重影响油田监督的选拔录用和监督行业的长远发展。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监督队伍和培养后备监督人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3 监督人才流失严重

在持有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有效工程监督证件人数中,持证上岗人员约7 800人,约占持有效证件人员的80%。由于各种原因已出现将近20%的人员不再从事现场监督工作,其中包括退休、转岗和一些在中石油之外油田服务人员。监督人员的流失严重影响工程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监督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工程监督岗位待遇普遍较低是造成监督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03年以来,监督人员待遇基本没有变化,与其所承担的责任与起到的作用不相符。监督人员待遇低的现状影响了其积极性的发挥,造成了一些监督人员不愿意从事现场监督工作而改为从事其他职业,高水平的监督人才选择到待遇更好的企业工作。同时,外聘监督人员临时性强,培训和管理不统一且不规范,也造成了监督人员的流失。

1.4 监督工作和学习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现场监督工作手段单一,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口头询问来进行监督工作,对现场工作缺乏必要的检验、取证及检测手段。监督工作主要靠经验进行定性检查,与科学监督、定量监督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油田监督管理部门与现场监督人员的沟通仅仅依靠电话沟通,信息传递不畅,缺乏后台专家技术支持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对现场的指导作用。

现场监督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监督人员单兵作战、分散监督、连续作业的工作模式,监督人员集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较少,监督水平参差不齐。监督的日常学习渠道仅限于书本,无法满足特殊事故复杂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实施等技术的要求。

2 工程监督人才的培养对策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监督队伍是实施工程监督管理体制的首要基础,是勘探与生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监督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制定合理的监督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监督培养方式、创建完善的监督考评体系等[4]。

2.1 制定合理的监督培养目标

分析监督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监督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岗位需求包括生产任务需求、工作业务需求、员工发展需求3个方面。根据中国石油各油田及海外区块当年的勘探与生产任务以及现场监督人员情况,制定各专业的监督需求计划,包括需求专业、需求级别及需求数量。根据现场监督岗位的工作内容、技术和能力要求、工作环境等,对岗位需求按业务类别进行归类,包括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人际交流、合同管理、心理健康等,确定各个级别和专业的监督业务需求内容。根据监督人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技能状况、个性与专长、年龄结构、职业发展目标等内容,确定与员工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需求内容。

在监督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监督培养目标。对于初级监督的培养应侧重于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对于中高级监督的培养应重点突出油田公司的发展战略、监督工作理念、工作思路、项目管理、人际沟通、领导艺术和新技术应用等。

2.2 建立科学的监督培养方式

在石油院校增设石油勘探开发工程监督管理课程,讲授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理论与实践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监督职业教育。

对于新入职的石油员工,可以实施师徒制、轮岗制等培养方式,使其迅速成长起来。通过安排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老员工担任指导老师,帮助新员工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并传授工作经验,避免走弯路。通过在现场不同的岗位工作和锻炼,丰富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具有一定石油现场工作经验的新员工或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可通过参加监督培训获取监督从业资格。监督培训是不断提高监督人才技术水平和现场监督能力的关键环节和培养方式。2015年6月,初级监督培训统一收归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组织,由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具体实施。中、高级监督培训一直由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中心负责,经过多年的运行,已建立形成科学的培训体系,并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品牌培训课程[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发监督培训和学习网络课程,为监督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建立监督移动互联网交流平台,方便监督进行技术交流,实现监督资源共享。

2.3 创建完善的监督考评体系

完善的监督考评体系包括资格培训考试、业绩考核和资格复核。监督资格培训考试是监督获取从业资格的必经环节,考试内容既要包括对专业技术水平的笔试,也要包括对现场技能应用测试的应变面试。通过监督资格培训考试,严把监督资格的准入关。

监督业绩考核是对现场监督的工作情况和绩效进行的考核。建立监督年度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监督业绩考核标准,每年对监督的业绩进行考核,处罚不合格监督,奖励优秀监督,充分调动监督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监督人员工作的责任心。

加强现场监督的技术水平进行的复核,测试现场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促使现场监督在专业技术上精益求精、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定期资格复核,淘汰不合格监督,优化监督队伍,提升监督队伍整体素质。

3 工程监督人才的管理对策

为充分发挥现场工程监督人才作用,进一步加强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管理实效,应努力推动监督人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3.1 增加工程监督岗位设置

在人事岗位序列管理中,增设工程监督岗位,为监督建立良好的职业晋升通道和职业发展规划。通过监督岗位设置,强化监督职业发展目标,让监督视其为终身职业,有利于吸引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加入。

3.2 加强工程监督队伍建设

监督队伍建设应坚持遵循“从严管理、优中选优”的原则,在监督人才“选、育、留”3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在监督的聘用上,坚持推荐、考试和试用三结合,细化能力、素质要求,严格执行监督管理部门既定的选聘程序,优选监督人才,持续改进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求新入职的石油员工深入油田现场,通过培训、锻炼、实践培养后备监督,培育优质、稳定的监督资源。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使作为现场监督管理的优秀监督数量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3.3 强化工程监督职业资格管理

工程监督职业资格管理是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包括岗位设置、分级管理、注册管理、持证上岗管理等,是影响工程监督职业生涯发展和监督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着力做好职业资格管理工作将有效推进工程监督管理持续稳健的全面提升。

工程监督职业资格实施分级管理。工程监督职业资格实施初级监督、中级监督、高级监督三级管理,低级别资格者不能上岗高于其资格要求的工作岗位。

工程监督职业资格实施注册管理。取得资格证书者应在规定期限内按照有关要求办理注册,一般每两年注册一次。逾期未经注册的工程监督,应注销其工程监督资格,并禁止从事监督工作。

工程监督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已经聘任在岗、但未取得相应级别职业资格的监督,各单位应进行强化培训,限期取得职业资格。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取得职业资格者应调离相关工作岗位。应杜绝无证监督上岗,降低工程风险。

3.4 实施工程监督信息化管理

当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实施和加强工程监督生产和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各油田应搭建监督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监督生产管理移动应用程序,建立后台专家技术支持系统,实现监督信息及时传送,提高信息传递速率和准确率,使得上级有关部门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的工作动态,为油田现场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工程监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中国石油工程监督实行统一管理,初步实现了监督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若将监督人力资源信息与监督生产信息相关联,则可实时查询监督人员聘用、上岗、工作状态,为监督注册和考核提供依据,实现全部监督信息的动态跟踪与管理。

4 结束语

工程监督人才是监督行业发展的基础,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保证现场监督质量的关键。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工程监督人才培养和管理对策,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感,提升监督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监督工作的稳步提升和长远发展,为石油勘探开发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1]高志强,滕新兴.深化监督管理完善监督职能推动监督健康持续发展[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10):1-4.

[2]高志强,刘先涛,赵智勇.石油勘探开发工程项目监督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廖成锐.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程钻井监督发展对策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2,28(1):18-20.

[4]吴虹,高振果.勘探与生产工程监督能力素质模型探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5):69-72.

[5]高振果,吴虹,黄赤,等.培训项目策划与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26(12):9-12.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ersonnel in China is analyzed,and some 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ersonnel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ersonnel,such as formulating reasonable training objectives,establishing scientific training methods,and creating a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etc.At the same time,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ersonnel are put forward,such as increasing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os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team,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and implement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etroleum engineering supervision;supervision personnel;supervision trainning;supervision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永场

2015-09-16

张绍辉(1984-),男,工程师,现从事钻井技术研究和工程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石油岗位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