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04-04鹰,李晓*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藏区现代农业四川

熊 鹰,李 晓*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都 610066)

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熊 鹰1,2,李 晓1,2*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成都 610066)

四川藏区是四川省传统农业地区,分布区域较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缩小四川藏区与省内发达地区差距,实现四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四川藏区农业发展现状,探讨这一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推进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现代农业;SWOT分析;四川藏区

四川藏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共32个县,幅员面积24.59万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1.6%。2012年末,四川藏区总人口为217万人,其中藏族人口150万人,占全国藏族人口的24%,占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的42%[1]。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缓慢,整体呈贫穷落后状态。目前,四川藏区仍以农业人口为主,农业发展以传统农业技术维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农民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加快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将有助于缩小民族地区与省内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四川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四川藏区农业发展现状,揭示四川藏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提出推进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四川藏区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新世纪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把促进藏区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1.1 农村经济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000年藏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仅为18.72亿元,2012年达到79.28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3倍多。

1.1.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2000年藏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藏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0.05%,到2012年已降至20.09%,比2000年下降了10.41%。200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占36.44%、12.61%、50.9%、0.05%,到2012年调整为32.52%、6.24%、58.32%、0.96%。随着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产品中主要农作物总产量也稳步增长。2000年粮食产量44.44万t,2012年粮食产量46.82万t,比2000年增加了2.38万t。与2000年相比,2012年油菜籽产量增加1.12万t,蔬菜产量增加45.44万t,水果产量增加6.75万t,经济作物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1.1.3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2000年藏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为4.16万hm2,2012年达到3.80万hm2。农村用电量也大幅增加,2000年藏区农村用电量仅1.67亿kWh,2012年达到2.97亿kWh。2000年藏区公路里程仅有1.6万km,其中等级公路仅为4062km,2012年公路里程增加到4.2万km,其中等级公路3.53万km。2012年藏区农机总动力达166.38万kW,较2000年相比提高了100.38万kW,其中以大中型拖拉机、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以及饲草料加工机械动力增加较多,相比2000年提高了1~2倍的水平。

1.2 四川藏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四川藏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具体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2.1 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四川藏区在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农、林、牧、渔各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中,不仅在规划上而且在具体操作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力度不大,突出本地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不多,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1.2.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不多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农产品流通成本升高;还未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农民几乎承担着全部市场风险,却无法分享加工与销售环节的利润。由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增值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

1.2.3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四川藏区农业服务体系仍处于以政府服务为主,合作经济组织和其它私人服务机构为辅的服务主体单一化的阶段。农业服务主要集中在产中环节,向产前、产后环节的延伸不够,种子种苗、农产品加工流通、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产业不发达,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一体化服务。

1.2.4 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现行的农业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仍承袭按行业划分机构和职能的做法,部门机构设置显得过多,职能分工过细。综合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内设机构重叠,职能职责交叉,且各部门往往强调自身利益,导致农业发展缺乏“ 一盘棋” 的思想,影响了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 四川藏区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政治优势 政治优势是四川藏区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一种资源,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的作用,是实现发展目标最便捷的一条路径。四川藏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明显,从全国、全省来看,中央历来非常重视四川藏区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四川藏区发展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帮扶四川藏区加快发展。

2.1.2 农业资源优势 四川藏区拥有草原面积1333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00万hm2,是全省重要的牧业基地,牛羊马等草饲牲畜和畜产品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省牛羊肉供应的主要基地。区域内有虫草、菌灵芝、松茸、猴头等药用、食用真菌60余种,其中包括麝香、鹿茸、虫草、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1]。有利的农业资源优势使四川藏区拥有加快建设特色种植业基地、特色畜牧业基地的发展潜力。

2.2 劣势分析

2.2.1 土地承载能力脆弱 四川藏区地处高原高寒和高山河谷区,土壤贫瘠、地表储水蓄水功能弱,尤其是近年来受到超载过牧、为扩大牧场而挖沟排水以及水电、矿产资源无序开发的影响,藏区已经出现湿地萎缩退化、植被退化、草场沙化等问题,土地承载能力较弱。以甘孜州为例,当前甘孜州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1万km2。

2.2.2 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老龄化、女性化、兼业化、外埠化趋势明显,其素质提高缓慢;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留在农业上的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下降。据笔者调查,16~55岁的女性农业劳动力和16~60岁的男性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没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劳动力就不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目前四川藏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极不适应。

2.2.3 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四川藏区大部分农民还处于原始和传统农耕游牧生产水平,绿色、特色和优势农业尚未得到有效规模开发,藏区农民主要靠采挖中药材、出售农畜土特产品等原材料产品和国家政策性扶持获得收入。加之农产品城乡间流通网络狭窄、渠道不畅,且农产品的外向度较低,导致农产品价格不高,农业比较效益偏低[2]。

2.3 机遇分析

2.3.1 国家和四川省大力的政策支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从战略层面更加重视和支持藏区等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为了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国家进一步把资金和项目向农牧区倾斜、向基层倾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川省也明确了藏区实施总体战略、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将突出藏区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藏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可见,国家和四川省对藏区发展都给予了特殊支持政策,为藏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3.2 农业投入机制的转变 为了改变四川藏区财政支农资金不足的境况,政府着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

2.3.3 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四川藏区加大了基层公益性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重点解决乡镇农技站(中心)缺编问题和经费保障问题。加强植物保护体系、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和农业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推动藏区农业产业发展。

2.4 威胁分析

2.4.1 市场风险 一是由于农产品受气候、自然灾害、种养殖结构及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农产品市场供求波动,导致价格的不确定性,带来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已逐渐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品种、规格、品质等要求也有所不同,若不能依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那么即使农业增产也未必能实现增收;三是市场主体的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市场交易的体系和规则还不规范,使得农户在搜集、辨析和处理有关市场信息并做出决策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4.2 技术风险 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操作、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无形中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而目前四川藏区农业科技仍较为落后,尚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4.3 自然风险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然而,外部自然环境条件的好坏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可预测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收益。四川藏区内高山峡谷广布,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高峻的地势造就了该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并且由于该地区独特的地理地貌,四川藏区也成为了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现代农业虽然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但四川藏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也将制约这一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3 推进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为推进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首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突破性发展,以及以其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显著提高,是四川藏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亮点。但是,在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条件下,已有的上述进展具有不稳定、不规范的特征,农民利益保护缺乏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础,潜伏着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的隐患。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从制度变革的层面根本化解现实问题和潜在矛盾,是藏区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所不能回避的重大改革选择。

其次,四川藏区农村金融创新总体上还是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的有限改革和探索,虽有一定进展,但与现代农业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出发,四川藏区农村金融创新还必须加大力度从两个层面同时展开:一是深化农村正规金融体制改革,完善体系,合理分工,提高效能,创新农村贷款机制,扩展贷款抵(质)押品范围,增强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二是对多样化的非正规农村金融创新给予更明确的政策支持,在有效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前提下,给予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等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其体制和机制优势,更好地满足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难以覆盖的农村领域。

最后,从四川藏区现实来看,农村村级组织仍然履行着村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村级组织原有的经济基础已显著削弱,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日趋减少。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客观上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化利益主体,村级组织日益广泛地从经济发展领域退出而更多地承担公共管理和社区发展职能,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从这个意义上判断,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藏区农村村级组织事实上面临在重新定位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紧迫任务。

[1]廖桂蓉. 四川藏区贫困状况及脱贫障碍分析[J]. 农村经济, 2014(1).

[2]熊鹰. 成都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 农村经济, 2009(9).

2015-4-15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ZR0032);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专项资金项目新兴学科专项(2013XXXK-005);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NZ0098-19)

熊鹰(1980-),女,重庆人,博士,主要从事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E-mail: xiongying0112@163.com。*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藏区现代农业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