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奶牛场繁殖管理的体会

2015-04-04扈光辉,扈光强

饲料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肌注胎衣发情

大型奶牛场繁殖管理的体会

奶牛繁殖工作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繁殖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牛群的增殖,而且影响牛群的产奶水平、奶牛的利用年限和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奶牛配妊日期的延迟加上每年因繁殖障碍而淘汰牛,牛场损失严重。只有正确的组织繁殖工作,才能尽快的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牛场效益。因此加强奶牛场的配种管理,不断提高繁殖技术,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繁殖障碍,对保持母牛群正常繁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许多奶牛场繁殖障碍非常普遍,如不发情、发情不规则、分泌物异常(子宫内膜炎)、授精障碍、胚胎的早期死亡等。另外随着遗传改良和饲养管理的改善,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牛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 饲养和营养是配种管理的基础

饲养管理是搞好配种繁殖工作的基础,是关键所在。密切关注牛群膘情,尽可能避免出现过肥、过瘦现象,做好控制奶牛的膘情及产后能量负平衡的工作。牛膘情的过肥或者过瘦,说明牛的日粮组成或喂量不当,或者机体的消化吸收出现障碍和代谢紊乱,从而降低奶牛的繁殖力。

1.1保证能量供给,减少奶牛能量负平衡

奶牛能量负平衡可以导致奶牛体重的过度损失、减少卵泡构造和影响生物激素的分泌,能量不足将会直接影响繁殖。因此要注重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注意饲料的精粗比、能蛋比、钙磷比,根据奶牛不同产奶阶段,科学合理的配制日粮,保证奶牛瘤胃健康。另外在日粮配方中添加全棉籽、糖蜜,可增加奶牛的能量摄入,有效减少其能量损失和流膘现象,使奶牛的膘情处于3~ 3.5分,有利于奶牛的配种繁殖。

1.2保持蛋白质供给的正负平衡

蛋白质是促进母牛受孕和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会影响奶牛的受孕率,因为日粮的高水平蛋白会导致血液和子宫液中含氮化合物的浓度水平过高,将过高的氮转化成为尿素,可能会对奶牛的免疫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牛奶中的尿素氮(MUN)作为检测指标,可监控日粮蛋白水平的高低,MUN值控制在18~20内,可有效解决受胎率下降的问题。

1.3保证奶牛对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对奶牛繁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维生素A和E。泌乳牛和妊娠后期牛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75 000~100 000 U,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母牛流产、死胎、弱胎以及胎衣不下。而维生素E与硒有协同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促进合成前列腺素,对胎衣不下,不孕症等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泌乳牛维生素E需要量在500~800 U,妊娠后期牛为1 100~1 220 U。

1.4注意矿物质给量

其中钙、磷较为重要。注意钙磷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产前钙喂量在40~50 g·头-1·d-1,钙磷比为1ϑ1,产后喂高钙日粮,150~200 g·头-1·d-1,钙磷比1.5~2ϑ1。缺磷会影响能量的利用,造成育成牛初情期推迟,同时奶牛对日粮磷的最大耐受量约为1%。

因此根据牛群膘情既供给充足的营养,又对过肥、过瘦牛只单群饲喂,另外还要定期对饲料营养成分化验监测,保证优质干草和青贮饲料充足供应,让牛群保持良好体况,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克服繁殖障碍行之有效的措施。

2 产房管理是配种管理的关键

2.1产前

产前21 d即开始给奶牛饲喂过渡期日粮,可减少产犊应激造成的伤害,尤其注意围产期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的补充以及矿物质钙(实行产前低钙日粮)、磷的比例,并逐渐从阳离子日粮转变成阴离子日粮,有效减少了胎衣滞留和子宫复旧延迟的发生。对新进产房奶牛,全身用2%~3%来苏儿或0.1%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每天对产房奶牛做1次喷雾消毒,测2次体温,更换1次洁净褥草;坚持奶牛保健工作,从产前几天就转入产栏并为其创造清洁、干燥、舒适的分娩环境,有效减少了胎衣不下、子宫炎的发生。

2.2分娩牛接产

接产应遵守自然分娩原则,注意适时接产,对头胎牛适当晚接产,以自然分娩为主,因为奶牛有自然分娩的能力。对此应制定专门的奶牛接产管理规范,详细规定接产时间、助产原则、助产方法、助产技巧,纠正由于接产过早、急于接产造成奶牛产道损伤等问题的错误做法,消除对奶牛繁殖造成的不良影响。

2.3严格的卫生消毒

实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产房入口设消毒槽或垫,并把传染性病牛隔离出去。每2~3 d,用2%火碱或消毒液对饲喂用具、地面、食槽、粪尿沟消毒,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对产栏,先适当撒一层石灰再铺垫新鲜干燥褥草。对产犊症状的牛,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2%~3%来苏儿擦洗外阴、肛门、尾部及后躯,并用消毒后的毛巾擦干,并用绷带缠好尾根,固定于一侧,防止细菌感染,用新洁尔灭对接产器械消毒,切断外源性感染;对产后牛,及时清洗并擦干其外阴、肛门、尾部、后躯及乳房等部位的污物,清除产后牛床的褥草、胎衣等污物,并经消毒后,铺好新的洁净的褥草。

2.4培训产房工作人员

产房人员必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产后24h观察奶牛的阴道有无创伤、失血,胎衣排出情况以及恶露的颜色、气味、内含物等,并按表格要求作详细的记录。

3 母牛产后关键时间点的监控是配种的保障

采取实时监控的措施,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配种过程控制,侧重于事前控制、超前管理。

3.1产后24 h

给分娩后的奶牛提供温热麸皮盐钙汤(麦麸500~1 000 g,食盐50~100 g,碳酸钙50 g,温水40~60 kg)和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膏250 g加水1 500 g,再加红塘500 g和水3 000 g),有利于胎衣顺利排出和子宫尽快恢复;清除一切可能的传染源,铺垫褥草前撒一层石灰,保持产栏清洁、干燥、舒适;观察胎衣排出时间,确定是否胎衣不下。

3.2产后1~14 d

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恶露颜色、气味、内含物。产后15 d时必须直肠检查子宫复旧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作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鉴定,根据药敏试验选取合适药品进行治疗。

3.3产后40~45 d

重点监控卵巢活动和产后首次发情出现时间,并进行第2次直肠检查,做好记录。如发现卵泡囊肿、卵巢静止,及时治疗,若一切正常就密切注意,争取在下一个情期一次配妊。

3.4产后60~120 d

争取在产后60 d内配妊,因为这期间发情配妊率最高。从产后60~120 d的个情期内抓住最佳配种时机配种,要求120 d以内必须配种,严格控制120 d以上未配牛,从根本上控制180 d以上未妊牛。

4 必要的激素治疗是搞好繁殖的有效措施

牛的生理活动受激素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在牛的体膘正常前提下,合理、适当的使用激素对繁殖障碍进行针对性的激素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4.1卵巢静止

按摩配合促卵泡素100~200 U肌注,隔天1次,2 d为1个疗程;隔天注射乙烯雌酚10~20 mL,共3次为1个疗程,隔7 d不发情时,再进行1次。出现第1次发情时,没有发育卵泡,不配种,而在下次发情时,有卵泡发育才配种;促黄体释放激素肌注400~600 U,隔天1次,连续2~3次。

4.2持久黄体(黄体囊肿)

促卵泡生成素100~200 U,溶于5~10 mL生理盐水中,肌注,经7~10 d作直肠检查,如不消失即进行1次,待黄体消失后,注射小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成熟和排卵。肌注5 mL前列腺素或用6 mg干粉加入10 mL注射用水后,注入持久黄体侧子宫角。用药后1周即出现发情,但用后超过1周发情的母牛,受胎率很低。黄体酮和雌激素配合应用,注射黄体酮3次,100 mg·d-1·次-1,第2、3次注射时,同时注射己烯雌酚10~20 mg或促卵泡生成素100U。

4.3卵巢囊肿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静注1 000 U或肌注2 000 U,同时肌注黄体酮10 mg,连用14 d。如症状减轻或有效果,即连续用药,直至好转。促性腺释放激素肌注0.5~1 mg,治疗后产生效果的母牛大多数在13~23 d发情。

4.4定时配种方案

育成牛同期发情以自然发情为主,以激素处理为辅,针对20月龄以上拖配牛可以采用PG处理;产后牛首次配种预同期采用+0-7-9程序,即产后35±3 d肌注PG,间隔13 d(在第14 d同一时间)肌注PG,预处理之后,间隔10 d(在第11 d同一时间)肌注GnRH(中午上槽时间),间隔6 d(在第7 d同一时间)肌注PG(中午上槽时间),间隔56 h肌肉注射GnRH(晚上上槽时间),间隔16 h不摸卵泡定时配种(早上上槽时间);配后未孕牛39 d B超妊检,在配后32 d肌注GnRH,间隔7 d妊检,未孕牛当场肌注PG,可直接进入下一个同期发情程序,间隔56 h肌注GnRH,间隔16 h不摸卵泡定时配种。如果再次出现未孕牛重复上述方案。

5 科学的统计分析,是搞好配种的有效手段

全场每头牛都有配种台账、繁殖卡片、配种流水账,并把这些资料输入奶牛场计算机管理软件,进行微机管理,实行监控。以受胎率、情期受胎率、一次配种受胎率、产犊间隔(产间距)、产后配妊天数(空怀天数)、初配月龄等指标。重点检查超过45 d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母牛,并从营养和管理方面寻找原因,改善饲养管理。

(扈光辉,扈光强)

猜你喜欢

肌注胎衣发情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配种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母牛发情的鉴定方法
母驴配种注意啥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养羊何时配种好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
UPLC-PDA-QTOF/MS分析肌注胆木注射液后大鼠血浆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