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别山浅山丘陵区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分析

2015-04-04程焕玲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年21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群众

□程焕玲(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

1 崔河小流域基本情况

崔河小流域位于河南省革命老区信阳市光山县东南部斛山乡和砖桥镇境内,淮河一级支流小潢河的上游,流域面积48.50 km2,人口14101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150 mm,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流域地貌类型属大别山浅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质岩性多为片麻岩和砂岩,主要土壤有黄棕壤和粗骨性黄棕壤。受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流域内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008年实施综合治理前,仍有2720hm2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治理,占流域总面积的56.10%,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000hm2,中度流失面积1323hm2,强度流失面积297hm2,年均侵蚀模数2100t/km2﹒a。水土流失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日渐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宜耕土地面积逐年衰减,严重制约了流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均收入和粮食单产分别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32%和41%。

为尽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正式列入河南省大别山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08-2013)规划并组织实施。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10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2.20%。项目总投资762.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50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60.85万元。

2 崔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

2.1 生物措施

针对崔河小流域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以“改”为主,“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坡度和土层,采取“造、封、退、改、补”等生物措施治理手段,调整林种结构,合理安排林草配置模式,充分利用和开发流域内“四荒”资源,绿化荒山荒坡,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山区经济。

2.1.1 封育治理

对流域内25°以上的荒坡,一律退耕还林。对现有的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疏林、幼林等未成林地进行抚育补植和改造,实行生态修复和封禁治理,并划定封育边界、设立标志牌,实施专人管护。

2.1.2 营造水土保持林

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建设,远山荒坡营造以1a生实生杉树和火炬松为主的水土保持用材林,恢复植被;在土层相对较厚的宜林“四旁”空地上,营造以2a生、胸径4cm的实生速生杨为主的水保用林。栽植时依苗木根幅开穴,分层填土踩实,最后覆一层松土,高出原痕迹0.10m左右,以利保墒。

2.1.3 营造水土保持经济林

在近山缓坡山和群众房前屋后,发展板栗、茶树等经济林。板栗采用鱼鳞坑整地、植苗造林方式。茶树采用水平阶整地,优选成熟的茶籽小穴直播密植。

2.2 工程措施

2.2.1 修建水平梯田

对山坡中下部水土条件较好的25°以下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建设。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划》(GB/T16453.1—2008)的要求,水平梯田设计防洪标准按照10a一遇、拦蓄地表径流90%以上、减少泥沙流失95%以上。同时按照不同的地面坡度,合理确定水平梯田田面的宽度与纵坡比、田坎的坡度与高度、田埂和竹节沟的高度与宽度、纵向排水沟的深度与宽度以及梯田的土方量等。

2.1.2 兴建沟道防护工程

为提高流域防灾减灾能力,拦蓄雨洪资源,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加强工程综合配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沟道工程防护主要对流域内淤积严重的塘坝进行整修,同时配套兴建截排水沟、耕作道路和其它工程。

2.3 非工程措施

2.3.1 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

建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审计、交通、林业、扶贫等相关部门以及所在乡镇政府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县水利局作为项目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

2.3.2 严格项目建设管理

一是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四制”,加强业主负责、监理控制、施工单位保证的质量责任制及监管机制,确保工程安全。二是严格资金管理,采取专账储存、专款专用、账务公开、群众监督等措施,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三是严格质量进度管理。加强工程质量监控,把目标任务、工程进度、质量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进度服从质量,严格检查、严格验收,确保按时竣工交用。

2.3.3 加强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以广播、电视、以会代训、知识讲座、现场观摩、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对项目区乡镇、村组干部、项目负责人和承包人以及群众宣传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和治理方案,宣传水保治理新技术和管护办法,广泛调动村组和广大群众积极投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氛围。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崔河小流域治理成效

崔河小流域通过连续5a的综合治理,实际完成治理面积24.76km2,占规划总面积的98.64%,其中封禁治理面积1358.60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625.40hm2、经济林306hm2,建设水平梯田220hm2,兴建塘堰坝7座,截(排)水沟7600m,配套建设耕作道路5700m、其它工程54处。项目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观,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1 经济效益

一是治理区保土、保肥和抗旱能力大大提高,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增加,年增粮食19.80万kg,年增直接经济效益792.15万元。二是项目实施后,流域内土地利用率增加15个百分点,扩大了林地、经济林、水面面积,拓宽了农民发展加工业、林果业、养殖业等增收渠道。三是减少了水库、塘坝淤积和水利工程、交通等水毁损失,节省了工程维修养护开支。

3.2 社会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了老区群众的生活水平。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等多业协调、持续发展,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提高了老区人民生活水平。二是提高了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和实践积累,先进的专业生产技术逐渐为广大项目区群众熟练掌握和运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现代农业意识和市场经营理念,使传统封闭的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化,大批农民走出山区闯市场,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三是重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崔河小流域项目区是革命老区,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实施,让老区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进一步改善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五个文明建设。

3.3 生态效益

一是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的合理布设,构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蓄水保水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治理后的崔河小流域,“山上山下树成片,层层梯绕山转,小雨雨水不下坡,大雨清水顺沟流。”二是有效减轻了项目区及下游自然灾害。经监测,流域内多年减少泥沙流失量5.93万t,年拦蓄利用水量126.20m3,有效减轻了河道、水库、塘坝淤积,减轻了水利、交通等工程的防洪压力,增加了可利用水量。三是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实施后,区内林草面积的增加、林草质量的改善和水土保持工程的有效拦蓄作用,改善了区域水土资源条件,同时随着林木郁闭度和林草覆盖率逐步提高,水体水质的改善,森林蒸腾作用的发挥,改善了区域内的小气候,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流域群众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多让群众咧嘴笑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