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理学实验课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2015-04-03张承玉王笑梅李燕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课血压

张承玉 王笑梅 李燕平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生理学实验课信息化教学的实践*

张承玉 王笑梅 李燕平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本文以“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内容为例,介绍了我校生理学实验课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实现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信息化教学;生理学;实验课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既能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1]。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实验课既能验证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生理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理学实验课是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但由于实验课学时有限,1位教师要面对40-50名学生授课,所以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效果欠佳。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些教学难题。下面以“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内容为例,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实践。

1 设计依据和思路

1.1 教情分析

本节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知识目标: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的正常值;熟悉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原理。技能目标:学会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能正确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关心爱护患者的职业精神。

1.2 学情分析

根据2014年度麦可思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特点是思维活跃、喜欢操作性学习;动脉血压测量是护理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学生对生理实验课程学习充满了期待。不足在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基本功不够扎实,细节关注不够。

1.3 确定教学重、难点

针对以上教情和学情分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会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流程。

本实验课突出“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原则,运用微课、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及手段,应用粘贴板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认知。力求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2 教学实施

具体教学实施包括课前学习、课上学习和课后活动三大部分。全过程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拓展了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部分的课堂翻转[3]。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2.1 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主要围绕动脉血压的有关理论知识开展。因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等是理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方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将本部分的知识点用超级录屏8.0软件自制成微课,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为实验课的教学活动做好理论铺垫。

2.2 课上学习

课上学习包括新课导入、课堂学练和总结分享等环节。具体学习过程如下:

2.2.1 新课导入

我们设计了情景法导入新课。如任课教师刚要上课,突然感到头晕不适,差点晕倒,同学们对这种突发的状况往往不知所措,这时有同学(可以事先安排好)勇敢的走到讲台前,扶老师坐下,并询问老师平时血压情况,想帮助老师测量一下血压。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会测量血压是医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2.2.2 目标展示

向学生们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各组同学在学习的全程要特别注意总结,随时将学到内容按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进行归类,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准备最后的小组发言。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2.3 知识回顾

教师按组数准备问题,利用随机数字抽取软件,随机抽取组号,本组学生回答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课前复习情况,为操作性学习做好知识铺垫,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生成小组实验成绩。

2.2.4 课堂学练

通过自制的的教学录像学习人体动脉血压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流程图。流程图的设计要注意“傻瓜化”原则[4]:即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描述的清晰,采分点和扣分点具体明确。使教学直观规范,标准统一,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接下来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到各组指导学生的操作。教师将一位学生的操作过程用手机录制下来,上传到班级的QQ群。学生可以先用手机反复回放,发现该同学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过程;然后老师将录像在大屏幕上播放,师生共同点评,实现过程性评价。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理解,也能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活动。

2.2.5 总结分享

请各组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粉笔在黑板上写出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不得重复。各组派代表发言,师生点评,将错误的擦去,对描述不当的内容加以改进。上述的“粘贴板”教学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享了学习收获,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2.3 课后学习

2.3.1 学生活动

学生在寝室反复练习测量动脉血压。待操作熟练后录成录像,上传到班级QQ群,完成个人作业。在QQ群可以随时讨论动脉血压测量的有关问题,以及高血压的治疗与预防等专业相关问题。

2.3.2 教师活动

将本节课的有关微课、视频、操作流程图等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参与QQ群讨论,在线解答问题,解决医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教学难题。根据学生提交的操作录像,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同时给与客观评价,生成个人实验成绩。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习档案,并评选其中的优秀作品上传至课程网站展示和分享。

3 教学效果反思

微课、视频、课程网站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了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解决了按规范操作生理学实验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客观的过程性评价[5]。可见,合理并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课堂质量,值得推广。

1 刘斌.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23(3): 26-30.

2 崔淑芹. 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 (6): 60-61.

3 黄阳,刘见阳,印培培,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4(12): 100-106.

4 朱红忠.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J]. 职教通讯, 2013, (12): 73-80.

5 万函,沈凤.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中的运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6): 71-73.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physiological experiment course*

Zhang Cheng-yu, Wang Xiao-mei, Li Yan-ping

(Tianjin Medical College, Tianjin 300222)

*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编号:Ⅻ364);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22528)。

张承玉,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人体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71133193@qq.com 。

2015-5-26)

猜你喜欢

生理学实验课血压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稳住血压过好冬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