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格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5-04-03苏小东

四川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蚕农桑园蚕桑

苏小东

(普格县蚕桑办,四川 普格 615300)

蚕桑产业是普格县传统的支柱产业,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在普格县山区具有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特别是具有一定水利条件的缓坡地上栽桑养蚕,发展蚕桑产业,配套科学的种桑养蚕技术,就能大幅度增加蚕农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还能绿化山区环境,涵养水分,减少山地水土流失,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蚕桑产业是一项增收富民、可持续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1 地理条件及产业结构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南部,川滇气候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属于亚热带冬干夏湿气候,气象环境与盆地内有明显差异。全县山高坡陡,最高海拔4359m,最低海拔1040m,气候差异呈水平分布又呈垂直分布,呈现北亚带和南温带两种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昼夜温差大,小范围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1169mm。县内总耕地面积7733.6hm2,劳动力逾5万人。农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麦类、包谷、土豆等,经济作物有甘蔗、烤烟、花椒、蚕桑、水果等。

2 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

普格县发展蚕桑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适宜栽桑养蚕,加之山区空气清新,污染源少,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普格县第二、三产业不发达,特别是广大山区,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之2014年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增多,农民增收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解决山区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蚕桑产业是经济型和生态型并存的产业,可作为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的项目来实施;四是在适宜的区域栽桑养蚕,比较效益高于其他作物。新植桑园当年栽桑、次年嫁接、次年养蚕,3年后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2500~3000元/亩,比种玉米经济效益高1.7~3.0倍。

3 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布局不合理,蚕桑产业零星分散

由于近几年普格县农业产业项目比较多,许多乡、镇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导致一村多业,产业间争地、争劳力的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大坪乡立体气候明显,地形复杂,最高海拔2864m,而最低海拔为1140m,适宜种植的作物较多。2014~2015年乡政府下达的产业种植任务主要有土豆600亩 (40 hm2)、花椒2500亩 (166.7 hm2)、烤烟2500亩 (166.7 hm2)、蚕桑1250亩 (83.3 hm2),这就导致多数桑园规划在不适宜种植的山地上或其他作物里,桑园坡度陡、土壤贫瘠、没有水源、土地条件差而造成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

3.2 认识不到位,重栽轻管现象严重

蚕桑产业是一个种养结合的产业,不仅要种好桑树,还要养好蚕,夺得蚕茧高产丰收,才能体现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少乡、村干部认为把桑树栽下去,完成上面下达的种植任务就行了,存在严重的重栽轻管的思想。而许多农民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只将发来的桑苗栽完,并不对桑园进行认真管理,导致广种薄收或年年栽桑不见桑。

3.3 交通条件差,技术服务不到位

普格县栽桑地块和养蚕户分布比较零散,交通十分不便,蚕桑技术辅导员下乡时多数走路或骑摩托车,有时连下几天雨,辅导员根本无法到农户家进行指导,不能及时很好地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而多数蚕农饲养水平低,在饲养过程中,关键技术不会处理,影响了蚕儿的发育,导致蚕茧产量和质量降低。

3.4 桑园利用面积小,有桑不养蚕农户比例大

普格县有栽桑户4605户,而2008年养蚕户仅有3499户,养蚕户仅占栽桑户的75.9%,且存在毁桑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投入不足,导致养蚕单产、质量低。栽桑养蚕需要增加对桑园管理、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等的投入,而普格县由于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农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还存在人畜共室的现象,因此,多数农户的桑园管理和蚕房建设投入不足,导致桑树长势差,叶质不好,蚕房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保温效果差,升温升不起,空气不对流,养蚕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低。二是价格波动影响了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直接影响茧丝出口行情,2013年白厂丝价格为38~40万元/t,2015年降到31万元/t。全县鲜蚕茧收购价格降了2元/kg,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4 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合理调整产业区域布局,适当压缩低效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做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优化布局,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重点把蚕桑基地集中规划建设在生产条件好、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适宜区,形成区域化集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蚕桑产业发展格局。

4.2 提高认识,增加蚕桑产业投入

县上要整合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生态建设资金,加大蚕桑产业的投入,建设标准化的桑园基地,配套桑水、桑路,改善养蚕设施条件,强化技术培训服务,推广省力化主体技术,提高小蚕共育和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水平;各乡、村、组及农户,必须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克服重栽轻管、重桑轻养的思想,加大对桑园管理、蚕房建设、蚕用物资的投入力度,改善栽桑养蚕生产条件,提高蚕茧单产、质量,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4.3 典型引路,打造专业示范村

要认真抓好标准化高产示范户的建设培育,充分发挥丰产桑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高产示范户要办到村、办到组,让广大农户能看到、体验到蚕桑产业确实是一个好产业,农户才会自觉自愿发展。在建设高产示范户的同时,要抓好蚕桑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的培育,提高户营规模和区域规模,在桑园种植面积大、基础好的村打造蚕桑专业示范村,严格按照专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切实抓好项目扶持和指导服务工作,用事实说话,使专业示范村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面上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4 健全服务体系,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要健全县、乡、村蚕桑技术服务体系,充实技术力量,健全机构,配齐乡、村技术人员和辅导员。重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和待遇,实行效益与付出挂钩、技术分片包干、相互协作制度,解决专人不专职问题,建立以奖惩考核为主的工作激励机制,营造齐抓共管良好环境。要对蚕农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会,耐心细致地做好蚕农组织发动工作,做到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要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对村辅导员和蚕农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村组为单位培训的方式,就近培训,服务上门,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争取每个村在不同生产期都能进行l次培训,让广大蚕农熟悉掌握种桑养蚕技术,不断提高蚕农种桑养蚕水平,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4.5 加强桑园套种,提高桑园亩桑效益

在加强桑园的施肥、除草、病虫防治、剪伐工作的同时,要学习宁南桑园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桑园光热资源,特别是在冬季桑树休眠期,加强桑园的间作套种,提高亩桑效益,增加农户收入。在冬季最好套种马铃薯,实现粮经复合种植;在春、夏季利用桑树立体条件,间种矮杆的豆类、辣椒、生姜等作物,实施桑经复合种植,达到增产增收。桑园不能间种玉米等高杆作物,以避免对桑树生长发育和病虫防治的不利影响,同时避免给采桑带来的不便。

5 结语

普格县具有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的独特优势,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要典型引路,集中建设科技示范专业村,培育蚕桑生产大户;强化投入,改善栽桑养蚕生产条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栽桑养蚕技术水平,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使蚕农真正能增加效益,增收致富,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推动普格县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蚕农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躲雨
浅谈“桑园托管”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