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15-04-01梁菜清张薇平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528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鼓腮鼻唇口角

梁菜清,张薇平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周围性面瘫主要是受寒冷刺激或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微循环障碍,导致面神经组织水肿、缺血,以致面神经功能缺失及控制面部表情肌瘫痪,同时对患者身心和社交能力往往造成影响或障碍。现将早期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瘫1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61例,男90例,女71例,左侧面瘫79例,右侧面瘫82例,年龄在18~67岁,病程1 d~3个月,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1],排除因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疾病、手术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81例,对照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30 d后评价治疗效果。①痊愈:双侧额纹、鼻唇沟恢复对称,抬额皱眉与闭目正常,鼓腮时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部不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无任何不适感;②显效: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笑时可见不对称,闭目不紧,鼓腮时不漏气,进食无障碍,进食时齿颊部不滯留食物残渣;③好转:面部运动功能部分恢复,双侧额纹与鼻唇沟仍不对称,闭目、进食功能仍有障碍;④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2]。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入院后给予抗病毒、糖皮质激素、神经生长因子、改善面神经微循环药物及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超声波、音频电疗、针灸等物理康复治疗。干预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介入;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训练及面部肌肉锻炼,针对受累明显的肌群进行重点训练,每种动作做20~30次,每天重复锻炼2~3回,劳逸结合。

1.3.1 护理干预:①急性期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②饮食上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忌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③防止受凉。不要用冷水洗脸,外出戴口罩,面部不要对着窗口、风扇及空调直接吹风。④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每个患者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另外,常听轻快音乐,使身心愉快。⑤做好口腔和眼部护理。面瘫患者颊齿部易残留食物残渣,吃东西后应及时漱口;由于眼睛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因此睡觉时应戴眼罩或盖纱块,外出时应戴有色眼镜,同时避免用手擦揉眼睛,适当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眼药膏涂眼。⑥适当运动,劳逸结合。如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⑦急性期患者还可用湿热毛巾进行外敷,水温50~60℃,将毛巾拧至半干,敷于患侧面部,双手稍用力捂盖毛巾,使毛巾与面部皮肤紧密接触,3~4次/d,15~20 min/次。此外,避免长时间光源刺激,如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

1.3.2 自我训练:针对受累明显的肌群进行重点自我训练,包括自我按摩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每天重复锻炼2~3次,但要避免急于求成而过度训练。训练前洗手,一般取卧位最好,枕好枕头;若取坐位,头靠墙壁,患者双眼微闭,全身放松。①自我手法按摩:枕额肌,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从眉弓向头顶的方向缓慢地揉搓按摩,按摩时可以轻松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30~50次。眼轮匝肌,患者闭眼,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处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推拉,20~30次。提上唇肌,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沿着鼻唇沟或口角向上到颧部按揉,并从下向上沿着肌肉方向推拉,30~50次。笑肌,用指腹从口角向下颌角的方向推揉50次。口轮匝肌,用食指、中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体前正中线的方向按摩上下唇,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30~50次。下唇方肌,用食、中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外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30次。以上按摩均应用力适度、持续、部位准确,每次按摩以面部肌肉温度上升潮红为佳。②面部肌肉功能锻炼:抬眉训练,可尽力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20~30次。闭眼训练,开始时两眼同时轻轻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地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示齿训练,训练时尽量使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20~30次,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努嘴训练,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20~30次,努嘴时要用力,还可以用洗脸盆装满水,水面上放一个乒乓球,深吸气后用力吹水面上的乒乓球20~30次。鼓腮训练,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20~30次,此方法还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康复疗效、病程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在周围性面瘫发生早期,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使其了解自己的病情,懂得如何医患配合,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法按摩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等自我训练,有效改善面部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消除局部面组织水肿,解除面神经痉挛和受压,使局部肌肉组织弹性得以恢复,全面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血管而达到治愈的目的,使患者身体、心理均恢复到良好状态[3]。表1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护理干预早期介入和自我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效果好,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 王维治.神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

[2]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3] 朱崇应.中药湿热敷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1(27):29.

猜你喜欢

鼓腮鼻唇口角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两代人的不同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老人消化不好多鼓腮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