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

2015-04-01席予凡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惠州516001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内瘤电切术上皮

朱 莉,刘 琴,席予凡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 516001)

为了观察CKC与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特选择60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CIN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冷刀锥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60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阴道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下确诊为CIN。排除伴有精神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药物过敏史者、有手术禁忌证者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CKC组:年龄25~47岁,平均(34.3±5.3)岁;孕产次数1~3次,其中16例患者为2级,14例患者为3级;LEEP组:年龄26~48岁,平均(34.9±5.0)岁;孕产次数1~3次,其中15例患者为2级,15例患者为3级。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入院后患者均行术前检查,并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未绝经的患者选择于经期后3~7 d进行手术。CKC组手术方法为: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体位,对外阴、阴道部分行常规清洗和消毒,铺洞巾,二次进行阴道、宫颈的擦拭和消毒,防止窥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充分暴露宫颈,显现病变部位。碘实验指导下,观察并确定宫颈病变范围,锥切范围根据CIN的级别、范围、病变是否累及宫颈管及深度等确定,在宫颈病灶外缘0.5~lcm处作环形切口切开宫颈黏膜逐渐向肌层内倾斜,由浅入深作圆锥形切除宫颈约2.5 cm,宫颈残端创面电凝止血,后采用陈氏改良缝合法缝合宫颈口,并用纱布填塞压迫[1]。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LEEP组手术方法为: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必要时行静脉麻醉,常规清洗消毒与CKC组相同,充分暴露宫颈病变部位。显现病变部位宫颈涂碘液,确定病变范围。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的范围选取适宜大小的环形电切刀型号,从宫颈12点处旋入环行切除病变组织,必要时用锥形电极补切宫颈管[2]。对于病变级别高的患者可给予选择性的二次切除,用针状或者球状电极凝止血,术后将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禁止性生活和坐浴。

1.3 统计学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治愈率、残留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用[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所得具体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如果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分析:与CKC组相比,LEEP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并且切口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愈合时间(d)CKC组30 24.4±5.8 36.8±8.0 27.9±3.3 LEEP组 30 7.9±2.0 8.0±1.8 39.0±4.9 t值 10.326 13.316 5.639 P值<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表2即为两组临床治疗后的治愈率、残留率以及复发率统计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CKC组治愈率为90.0%,残留率为10.0%,复发率为3.3%,LEEP组治愈率为93.3%,残留率为6.7%,复发率为3.3%,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结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析:表3即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CK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LEEP组为16.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3]。在以往对CIN的临床研究比较少,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因此CIN发热临床治疗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CKC是传统治疗CIN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针对病灶位于子宫颈管较深部位的患者,由于其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且操作繁琐复杂,容易发生感染,术后并发症比较多,因此治疗效果不佳[4]。LEEP采用金属环通以高频电流锥形切除宫颈组织,由于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麻,术中出血量少、手术风险小以及对病理检查结果的判断影响小等优势而成为先进的治疗宫颈疾病的手段,在临床各种切割、止血等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5-6]。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后治愈率、残留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CKC组相比,LEEP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并且切口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总的来说,LEEP应用于CIN的治疗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切口愈合时间短,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KC,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 华,李 博.LEEP治疗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9):1463.

[2] 李素青,李静萍.探讨两种宫颈锥切术在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优势[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7):691.

[3] 高 霞,李 进,张 毅,等.子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2):188.

[4] 杨 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5):389.

[5] 刘庆芝,黄山鹰,唐雪莲,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学,2011,39(2):162.

[6] 周洁云.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对比[J].河北医学,2012,18(11):1607.

猜你喜欢

内瘤电切术上皮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手部上皮样肉瘤1例
阴道镜在基层医院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后勃起功能比较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在BPH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