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筛查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2015-04-01谢文波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五华514400

吉林医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预测值糖化空腹

谢文波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广东 五华 514400)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显著提升,对我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研究显示,对该疾病行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有助于血糖控制,可有效提升患者预后[2]。目前诊断金标准多参照ADA相关标准,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操作复查,且依从性差[3],而FPG及Hb1AC检测则相对容易,然而临床验证显示均存在一定的漏诊及误诊率。为了更好地保障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我院拟联合采用两种检测方案,以任意一项阳性为检测阳性,最终效果较佳,可有效指导临床工作。现总结相关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象共8872例,均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糖尿病筛查的本地居民。男女比例5 822∶3 050,年龄42~65岁,平均(52.5±4.0)岁。均满足糖尿病筛查指征:①BMI≥25 kg/m2;有一级亲属为糖尿病患者;女性具备妊娠期糖尿病史或分娩胎儿体质量超过4 kg;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3 kPa);LDL≥0.91 mmol/L或TG≥2.8 mmol/L。

1.2 方法:取清晨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FPG及HbA1C值,前者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后者行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阳性标准:FPG≥6.1 mmol/L;HbA1C≥6.0%。以ADA推荐标准[4]为金标准,确定阳性患者,并以此评价FPG、Hb1AC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检测准确率。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计数资料行三组间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PG、Hb1AC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检出效果对比:患者共8 872例,金标准显示:糖尿病患者共609例。而FPG检测阳性673例,真阳性540例;Hb1AC检测阳性662例,真阳性572例;两者联合检测阳性681例,真阳性601例。对比显示,三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假阳性、真阴性及假阳性检出率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FPG、Hb1AC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检出效果对比(例)

2.2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检测准确率对比:联合检测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检测准确率等指标均显著性优于FPG检测及Hb1AC检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检测准确率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筛查一般包括FPG、Hb1AC检测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其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为目前公认的金标准,以被ADA等国际糖尿病协会组织接受,但操作复杂,重复性差,因此除特定研究外,临床应用并不广泛。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究出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案,同时为量化其检出效果,同时以ADA相关标准作为金标准,确定糖尿病患者人数,结果显示,FPG及Hb1AC单独检测,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误诊及漏诊率,但联合两种方案,可将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同时检测敏感性高达98.7%,可较好地满足现阶段的糖尿病筛查需求。

HbA1C为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的产物,其能够有效反映120d左右的平均血糖水平,且重复性极强。该指标可显示血糖浓度和血糖浓度持续时间双方面的影响,与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且对抽血时间及近期饮食等因素的敏感性不强,因此可信度较高[5]。在本研究中,单独检测该项目,敏感性(93.9%)及特异性(98.9%)均较高,但依旧存在127例误诊患者。这与张民[6]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主要是因为该指标主要反映血糖平均水平,对高血糖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漏诊率较高。FPG检测的局限性则更甚,其容易受多多种因素影响,例如部分患者抽血前几天严格控制饮食,则可能导致其血糖水平趋于正常,而形成漏诊,这在俞春芳[7]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而在本例的研究中,FPG组敏感性甚至不超过90%,亦可反映其局限性。

综上所述,单独应用FPG或Hb1AC检测,均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尤其是敏感性较差,确难以满足现阶段糖尿病筛查需求,然而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案,以任一指标阳性为检测阳性,则可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率,在谭琳琳[8]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可见其普遍适用性。

[1] 陈 妍,刘建国,徐 磊,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4):534.

[2] 张 民.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9):1951.

[3] 李小琳,秦 雄,梁晓刚,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在诊断前驱糖尿病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3,34(11):1739.

[4] 刘 欣.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修订内容摘要[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2):138.

[5] 罗羽慧,吴文利,梅 霞,等.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对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J].重庆医学,2010,39(24):3384.

[6] 张 民.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4,35(6):1140.

[7] 俞春芳,葛 军,李静怡,等.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用于早期筛查糖尿病的意义[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5):390.

[8] 谭琳琳,任 君,史新辉,等.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结果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16):1827.

猜你喜欢

预测值糖化空腹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