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本科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论翻译理论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5-04-01马建丽欧梨成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技巧理论

马建丽 欧梨成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24)

引言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领域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然而,当前翻译教学却存在种种不足,大部分高校翻译课教学过分注重翻译技巧的学习,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结果是高校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在“质”上无法满足市场要求。这成为高校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一大硬伤。

一、传统翻译课教学模式

当前,很多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翻译课教学多有“重技巧、轻理论”的趋势。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老师介绍翻译技巧,学生针对某些翻译技巧做相应练习,然后老师依据参考答案对学生译文进行点评。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

首先,它在思想上、学习方法上给学生提供了错误导向。老师对翻译技巧过分强调,会让学生误以为翻译技巧是提高翻译水平的捷径。学生思想上形成了翻译水平高低全凭技巧掌握多少的错误观念。在学习方法上也形成了认为只要掌握翻译技巧,翻译水平就能迅速提高的错误导向。在一项针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中,76%的学生认为翻译理论没用或翻译无理论,认为翻译理论有用或基本有用的仅占24%(王占斌2005)。这个数据很惊人,足见目前学生对翻译理论的无视、无知。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翻译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老师课堂上不教翻译理论,直接导致学生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只能像套公式一样简单套用各种翻译技巧,虽懂得如何译,却不知为何要这样译,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判断依据。目前有少数老师课堂上涉及些翻译理论,但所讲理论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意义很有限。最后,这种教学方法,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主动性,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翻译教学模式的形成,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缺乏对翻译理论和技巧间关系的正确认识。翻译理论是“人们对翻译经验的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认识和提升”,具有宏观性,可指导多种语际的翻译(刘宓庆2003:1)。“正确的翻译理论对实践起着重大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决定性的指导作用。因此,翻译课必须讲授翻译理论,这是不容置疑的。没有翻译理论的翻译课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课”(何刚强1997)。而“技巧只有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中才能够得到证明,没有理论根基的技巧是支离破碎的技巧”(张爱华2008)。换言之,技巧不过是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

二、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很多著名翻译学者都充分肯定了翻译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刘宓庆认为“翻译实践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只能依靠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水平相适应的理论指导”(魏令查2001)。刘重德说过“在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导下,重视理论学习者,必将少走弯路,事半功倍;而轻视理论学习者,则会多花时间,事倍功半”(刘重德2001:86-92)。

因此,翻译教学应重视宏观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理论的讲解不可或缺。翻译理论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翻译理论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翻译观,使翻译实践成为有理论指导的理性行为,而不是停留于经验之上的主观活动。翻译理论本质上是对翻译规律的概括总结,是宏观上对翻译客观规律进行的描写。通过翻译理论学习,学生可认识到翻译的实质、翻译基本规范及语言在转换过程中的行为模式。第二,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翻译理论可帮助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有选择地实施理论所提供的“多种参照性指导,从而使翻译技能从自在行为上升为自为行为,使翻译实践成为高层次的语际交流,而不仅仅是匠人式的技艺”(张爱华2008)。另一方面,“一种理论的出现自然会孕育着实施它的相应方法,但方法是属于主观与实践的范畴,它需要实施者在实践中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主观的努力又会使理论不断丰富与充实,不断发展和更新”(侯向群2004)。第三,“理论素养是高等教育专业化学位的必然要求”(廖七一201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明确提出了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万莉2007)。过分侧重翻译技巧的教学不符合大纲要求,无法体现学科的专业化,使翻译教学呈现技术化趋向,抹杀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独立性,模糊其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上的界限。

总之,翻译理论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系统的价值标准”,让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据可循,摆脱感性和经验的干扰,是翻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丛滋杭2007)。

三、翻译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虽然翻译课堂理论讲解很重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遇到以下难题: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讲解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若涉及语言学、符号学、哲学等跨学科知识,学生更难于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翻译课时有限,翻译能力的提升需要漫长的积累和实践过程,学生“渴望通过翻译课程的学习快速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而翻译理论似乎与翻译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关系”,这就构成了学生期望和实际效果之间的鸿沟。于是,老师们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好教易学的翻译技巧上(蔡斌2010)。

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试图从理论选择、理论讲解及理论实践三方面,为翻译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一些见解:

首先在理论选择方面。翻译是一门独立、开放的综合性人文社会学科,涉及范围广,为翻译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带来一定困难。刘宓庆曾提出:“翻译理论课题千头万绪,本科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翻译理论的指导性在于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而提高科学性、功效性”(刘宓庆1987)。在理论选择上应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可接受性三原则。

所谓客观性,即强调选择时,注意理论的科学性,避免以老师个人经验之谈代替科学的翻译理论。翻译理论为学生解释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赏析优秀译文的精妙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这就要求老师传授的翻译理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指导所有翻译实践。其次是理论选择的系统性。当前翻译理论教学缺乏体系性,翻译理论各自为营,理论教学之间缺乏联,无法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作用。学生只会孤立学习每个理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对翻译的认识支离破碎,缺乏系统性。因此,老师选择的理论应相互联系,自成系统。最后,翻译理论选择应具有可接受性。各学校对本科生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而学生各自的基础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不同,老师在选择翻译理论时,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实际情况,避免讲解过难、操作性差、过于玄妙的理论。

其次,在理论讲解方面。翻译理论讲解时,老师要遵循描述性、层次性和互动性三项原则进行。首先,“教师讲授翻译理论时,宜着重介绍理论的基本概念,避免用带有教师个人主观看法的所谓理论束缚学生的译笔”(魏令查2001)。即老师在讲授某一理论时,注重描述性,避免规定性。客观讲解该理论的优缺点,多举译例,启发学生在实践中展开讨论,自己辨别理论的优劣,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理论,自觉应用于翻译实践。其次,理论讲解应注重层次性。穆雷认为:

“一部分理论可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一部分理论可以用来描述和解释某些翻译现象,还有一部分理论则可以提出一些假设,作出某些预测,加深人们对翻译现象的认识,深化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甚至可以由此推导出更具普遍意义的理论,对其他相关学科产生影响”(穆雷2004)。

翻译理论具有层次性。下层理论对实践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中层理论能描写解释翻译现象,高层理论则可超越自身,再造理论。因此翻译理论讲解应有重点、分层次,各理论所占课时及涉及的深浅应合理。最后,翻译讲解要注重互动性。翻译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中心,他们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大主体,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两大主体之间以及各大主体内部之间的对话过程”(周朝伟2009)。翻译课堂更应充分调动两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发挥老师在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中。

最后,在理论实践方面。理论最终要为实践服务,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能显现其价值。然而,当前许多老师在结合过程中出现“两层皮”现象。课堂上,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但课后进行翻译实践时,学生即倒退到未学理论前的状态,翻译全凭感觉和经验,无法将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

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想做法是:老师讲解完某一理论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篇或多篇翻译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翻译实践。选的练习文章应最大程度地应用所学理论。然而,选出切合理论的文章对老师而言是个挑战,需要老师在平常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注意积累实例,这样,在讲解难点和布置练习时方可信手拈来。

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需注意两点。第一,教学过程中,翻译理论和实践要保证一定的量,而且课上课下均要布置。第二,老师在讲解完某翻译理论后,应立即用其分析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老师应控制好理论讲解、学生练习和练习讲评的时间差,及时巩固所学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帮助学生将对理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今后翻译实践中的能动性。

蔡斌(2010).试论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的相融性和不相融性[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

丛滋杭(2007).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1)。

何刚强(1997).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应处理好五个关系[J].中国翻译(2)。

侯向群(2004).翻译理论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

廖七一(2011).MTI中的翻译理论教学[J].中国翻译(3)。

刘宓庆(1987).论翻译的技能意识[J].中国翻译(5)。

刘宓庆(2003).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刘重德(2001).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几个问题[A].刘宗和.论翻译教学[C].北京:商务印书馆。

穆雷(2004).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3)。

万莉(2007).关于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11)。

王占斌(2005).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调查与研究[J].上海翻译(1)。

魏令查(2001).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3)。

张爱华,刘锋(2008).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6)。

周朝伟(2009).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疯狂英语(教师版)(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技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