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课程教育方法 加强创新素质教育

2015-03-31张江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教育

张江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通过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营造培养创新素质的教学条件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改进课程教育方法,加强学生创新素质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76-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创新的关键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探讨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课程教育方法,为创新人才培养作贡献。

一、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

创新是人的主体性最高表现,只有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才能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才能进行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对已有的结论能以怀疑的眼光去审视、考虑而不屈从迷信权威或长官意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环境和氛围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塑造其独立人格。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确保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气氛中双向互动、共同讨论。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有独特优势的。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生并不陌生,这为互动式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课程中所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舆论焦点问题、改革难点问题等现实性较强,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扩展到指导学生自学、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既要保留必要的理论灌输,又要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启发、诱导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决认识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教师对学生所起的引导、帮助作用,是借助启发学生经过自己思考而得到结论的方法来实现的。通过师生彼此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和交锋争鸣,在进行“明德”教育的同时,不训政、不媚俗,把道德理论教育的严肃性与生动活泼、充满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要求结合起来,既不简单进行道德说教,硬性地进行理论灌输,也不迎合少数学生的庸俗口味而降低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这样的改革一能达到以真引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浓厚兴趣,真正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二能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去关注社会,接触社会,把所学理论运用于现实生活来分析社会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给大学生提供锻炼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引导他们从同一问题出发,沿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其学会独立思考,养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积极创新的习惯。

二、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现代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内容丰富、信息表达方式的形象直观生动、功能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声音、影像、图片、动画等手段,打破时空的局限性,有效地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生动结合,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大视听刺激,增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将教学内容潜移默化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化为行动。现代的教学手段的效应并不仅仅限于“价值中性”的工具,先进的教学仪器和手段本身同样蕴含着科学精神与时代气氛。是否敢于使用新的设备与手段,也体现一个教师是否敢于面对新挑战、接受新事物的态度。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方法的态度对学生有“润物细无声”的潜在效果。因此老师自身要不断提高使用新的教学手段的能力,以使新教学手段的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二)拓展教学渠道,加强实践环节

高校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强调一种感性的体验,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大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使其创造得到升华。大学生的学习可分为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应当相互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其教学尤其强调不仅仅要有认知性学习,更需要有情感性学习。而这一点光靠课堂教学和教育是做不到的,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受教育,引发观念、情感的转变。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有了更多走进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能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现实,做到求真;在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根据遭遇的不同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到求疑;鼓励他们寻求新办法、新途径来解决问题,做到立新。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都采取了“2+1”的教学模式,即三分之二的课时进行课堂教学,三分之一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形式可以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具体可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保证社会实践课有规范性、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当前社会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来设计一系列大课题,然后让学生根据大课题自己拟定具体研究课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好指导、参谋、服务工作。另外,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原著、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知识竞赛,邀请一些同行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拓展教学渠道可以避免教学中死搬课本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学生既了解了实际情况,提高了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力度和效度,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是一种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它一方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和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检查和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科学、合理、严密,对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气的形成。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核较注重学生知识的考核,着重检查对某知识掌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注重考核标准的客观性和标准性,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使学生比较关心知识性的学习,不注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使得记忆力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没有给个体的独特阐释、理解、表达以及策略的寻求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的思维由创造引向刻板和僵化,极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总之,这种考核模式扼杀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滋生的创造性火花,很难在评价活动中凸现个体的创造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应从单纯的知识考核向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思想表现融为一体的综合考察方面转变,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考核体系,把反映学生学习全面的状况都纳入其中;教师不用唯一的标准来评判学生对问题认识的对错优劣,而要提倡鼓励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拓展教学渠道的要求,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期末考试占60%~6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考勤等等,将固定模式的考试分解成经常的、不同形式的教育反馈,使考核全面化、过程化和多样化,从而使学生经常处于创新的、非墨守成规的激情之中。期末考试也改变过去背知识、考知识的通常做法,让同学们就其关心的问题写出自己的见解,并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考察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度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促进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形成。endprint

四、营造培养创新素质的条件

(一)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

大学主要是以研究学问、创造新知为使命的场所,学生进入大学实际上也就获得了发挥自己的创造天赋的机会和条件。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过程中,也应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小环境。

创新精神的养成离不开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个性对于创新能力、创造力来讲,往往起到最基础、最关键的作用。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与个性的培养应该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要有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和谐的、建设性的、积极和激励性的环境,用分层次、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使个性的积极层面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充分的发挥。对于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在鼓励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创造条件与机遇,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和发展;对一些个性强又不太顺从管理的学生,要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心态,在不影响个体与集体关系,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允许其独特个性的存在,为其个性的发展留有宽松的空间。

(二)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才的塑造者,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启发和培养作用,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增进、素质的提高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保证。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师应从注意从以下几点增强自己创新教育的能力:第一,任课教师要真正相信马列主义,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激情,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和专心致志;应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特征,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和政直的为人去熏陶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示范作用中,影响学生的思想或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第二,教师应具备创新教育的全新(下转222页)(上接177页)观念,要确立面向所有学生、发展每一人创造性的学生观,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大学生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第三,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教师不应成为知识或思想的中转站,而应成为有独立思想与判断力的教学主体,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独立思考的自主精神、不断进取的开放精神等。一个思想保守、自身就缺乏创新精神的教师谈不上对学生做好创新精神的培养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才会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第四,教师应具有进行创新教学的能力。要知识广博、基础厚实,在思想输出和知识传播中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发挥出不竭创造力和创新性;要有探索表象世界背后的规律性的科学研究能力,能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并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将这种能力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应尊崇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从教育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等诸学科中汲取养分,掌握创新教育的规律,从大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把教育内容的共性要求与大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并愿意尝试新颖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创造型人才,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还要具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适应21世纪发展网络教育的潮流。同时,学校也要为老师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鼓励老师大胆进行探索,采用新模式来激发学生们的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06-06(1).[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