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标准研究

2015-03-31孙宏斌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专业

摘 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在运行、评价、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层面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改良的大背景下,势必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反思和重组。从解析“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入手,尝试性地创新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标准。

关键词:“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71-0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本科生的超常规扩大招生数量,一些教育弊端已逐渐显现。“精英式”教育方式向“大众式”教育方式的转变,虽然可以暂时缓解部分社会压力,教育需求市场扩大的同时,给各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发展动力,但这种机遇和发展的动力只是对某一矛盾的缓解和暂时转换。如果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够真正地把握教育的本质,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模式和体系,就无从保证教育人才的优质性。而这恰恰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制约高校发展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产生主要存在于两个主要领域,一个是观念上的;另外一个就是制度上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在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对教学质量评价本身的不重视,二是教学质量评价观念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1]。

“语言+方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源于从“语言+方向”到“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形成的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取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一专多能”需求提供了可能。

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标准及实施

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赋予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多更新的内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这四个方面涵盖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实践需求和质量保证等。并通过两年的实践对其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力争以更加量化的指标来验证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一)以人才实践需要调研作为评价的前提标准

不断地为社会各界输送各类人才是高等教育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功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为了适应这项功能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教学改革尝试,而这种尝试的成功与否是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决定的。在整个教学动态管理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是否能培养出符合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评价教学质量优劣的一项先决条件和评价依据。“社会和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类似这样的课题调研内容已经被我们列入常规性的评价范畴之中,并进而在全部教学实践、实习环节中进入细致研究和分析,以此来评价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存在着哪些优势,存在着哪些不足,应该如何进行改进,并且保证这种评价内容是实时与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趋势相适应的。

(二)专业教学计划作为评价的纲要标准

教学计划是本科生教育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专业建设的依据与目标。从2012年开始,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陆续地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完善。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更加重视对实践人才的培养,以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与优化教学计划,致力于“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和素质结构,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技能,成为适应社会的创新复合型人才[2]。

(三)以师资整体素质提高作为评价的基础标准

人才培养的实施主体是广大的高校教师。高校教师的个人乃至整体素质将是决定人才培养优劣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我们把教师素质的量化和提高作为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性标准和依据。把学生评教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数据,并把学生的评教结果和等级纳入了对教师进行晋升、奖励、评优的重要指标体系当中去。把教师的评价等级设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不同的奖罚处理。通过上述评价行为的介入,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动力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教、研结合,重教更重能的两条腿走路的双轨制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积极而进步的作用。

(四)以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增强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

在众多的评价标准中,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增强无疑是重要而核心的标准,也是衡量整个评价体系科学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把教育的对象由被动教育变为主动教育,实现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完善,通过教育发挥被教育者的最大潜能,突破传统教育的固有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要以学生作为教育的本真中心,强调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结果的和谐互补,使教育更加合乎人性和天性统一。而评价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增强的标准无外乎有两点,一点是看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是否符合市场(社会)的需要,另外一点就是看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是否能够创造更多更大、更有实效性的价值和贡献。把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增强始终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核心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胜利法宝和核心准则。

三、“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果分析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做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而新的评价体系的产生使得这种模式更加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学生也能够积极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从教师质量分析、学生成绩、学生就业率以及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及获奖情况等方面作了一些调查评估,可以看出自实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控制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我们对体系模式引入前后学生对教师上课效果评价作了抽样调查统计,从中可以发现教师的授课质量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提升,教师授课评价A等级比例明显提高,而D等级则在历次调查中全部为零。

从表1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了普遍提高。教学优秀率由27.6%上升为42.8%,教学优秀率提高了15.2个百分点,不称职率由0.2%下降为0,这说明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的教学水平是有着显著的影响和作用的。

从表2的结果中可以看出,通过新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优秀率由9.8%上升为12.9%,前后相比,优秀率上升了3.1个百分点,不及格率由5.6%下降为2.3%,下降了3.3个百分点,新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技能的考评和提高,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各种技能比赛,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通过比赛来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技能要求,近三年来,各专业学生总计参加各种比赛112次,参加比赛学生269人次,获得奖项107项,获奖率为39.78%。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组和构建。在该培养模式背景下,进一步挖掘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和渠道,保障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尽可能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评价的对象,又要尽可能减少评价指标的数量,还要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为此就必须处理好评价标准和权重的关系[1]。

参考文献:

[1] 刘恩允,杨诚德.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江苏高教,2004.

[2] 孙宏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J].高等教育教学研究,2014.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外语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