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美中央银行政策的调整——基于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

2015-03-31倪晓宇朱意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总资产负债表

倪晓宇,朱意明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所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低迷和下滑到触底回升直到下一轮新的增长的时期,以美国为例,受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民经济出现下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世界经济呈现低迷下滑状态。好在各国政府积极应对,各国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经济破坏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这就是后金融危机时代。

1 中美两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总体分析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的破产倒闭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拉开了序幕。但是在2009年9月,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迷,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实现了正增长。现在已步入2014年末,但由于2014年官方经济统计数据还未发布,因此,本文将数据分析的时间节点定为2008-2013年。

由年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其资产负债表都在绝对规模上有较大的扩张。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由2008年初的169 139.8亿元增长至2013年末的317 278.55亿元。绝对值增长了148 138.75亿元,同比增长187.53%。年增长率高达31.26%。于此同时美联储的总资产由2008年初的8 938.18亿美元的增长至2013年末的40 325.75亿美元。同比增长351.11%,年增长率高达70.22%。由此可看出,在此时期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都有了较大的扩张。数额增长速度较快且数额巨大。

但不同的是,中国资产负债表模除了2011-2012年度扩张规模较小只有4.83%以外,其他年度每年都保持这高速的正增长,最低增幅也高达8.37%以上。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于2008年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美联储采取的一系列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下,2008年末资产规模达到22 587.44亿美元,较2007年末的8 938.1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52.71%。2009年开始增长速度减缓,但资产负债表总量不断扩大。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都采取主动措施,调整货币政策,因此看到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相较于2007年而言,都有了显著性的扩大。

2 中美双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变化

2.1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方变化

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一直以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巨大,且由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从绝对值上还是所占比例上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外国资产占总资产由2008年的162 543.52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272 233.53亿元,所占比例也由78.49%上升至85.8%。

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只把外汇储备作为周转性手段,外汇储备的数量,在发展中国家一般相当于2~3个月的进口额,而我国的外汇储备远高于一般国家,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这也是由于中国现阶段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除了连年的经常项目的顺差外,为我们累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此外,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们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防止外国资本通过外汇市场套取利差,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我国需要保持一个中等偏高的外汇储备规模,以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规模近年来一直相对比较平稳,但是相较于每年总资产的扩张速度可以看出,其实其规模是相对有所缩小的。其背后反应的是通过再贴现再贷款等机制调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余缺的效力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

2.2 美联储资产方变化

从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国债占据了美联储资产的最主要部分。近年持有证券资产和国债的比例高达总资产的80%以上。其余额也呈现的先降后升趋势。在2000-2008年,国债余额由7 546.05亿美元下降至4 960.14亿美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也由84.42%下降至22%。2008年以后,国债余额又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13年达到了220 888.29亿美元,占总资产的54.77%。这是由于美联储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而大量购入国债导致的。

美联储资产方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创新工具的增加。危机后,对比2007年和2008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明显看出,为应对次贷危机,从2008年开始,美联储在资产方增加了不少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新的工具。例如,对重要金融机构的直接注资的Maiden Lane LLC,向贷款者直接提供贷款援助的商业票据融资便利(CPFF)、短期资产自持证券贷款便利(TALF)等项目。

3 中美双方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变化

3.1 中国人民银行负债方变化

储备货币是总负债的主要构成,且逐年增加。在负债总量上升的情况下,储备货币总量由2008年的129 222.33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271 023.09亿元。所占比例也由62.4%上升至85.42%。

从储备货币的构成结构来看,储备货币的增加主要是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引起的。其比例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金融性公司存款所占比重较高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处于外汇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过大,而使得基础货币发行不断增大而引起的。说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是通过金融性公司存款来获得资金来源,即从金融体系自身来获取资金,而并非主要通过自身发行货币来调节债务性资金。

此外,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2008-2013年中,其他金融公司所占比重由40.26%上升至64.94%。由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的规模变化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其年增长率主要反映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其规模增减可以直接反应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升降。由此可看出,在金融危机后,政府为刺进经济增长,抵消其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08-2013年间,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应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在此期间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到至对大型金融机构的18.5%,对小型金融机构的15%,这为中央银行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较于基础货币外的其他资产,在总负债中不占主要地位。其中发现债券的规模先升后降,债券规模的变化也使得央行票据的发行和回购成为了重要的政策性工具。中央银行的自有资金数量一直都是219.75亿元,但是由于总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张,其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0.13%下降至2013年的0.07%。

3.2 美联储负债方变化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金融危机后总负债的剧增。2007年负债总额仅为8 567.06亿美元,而在2008年急速增长到了22 162.27亿美元,增幅高达158.69%。然后其规模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波动幅度不大。这也是由于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增加货币供给的情况下,负债方必须会发生相应扩张的结果。

在总负债急剧扩张的情况下,美联储票据、联邦银行净负债的表现十分良好。从2007年到2008年,其规模仅由2007年的7 918.01亿元扩大至2008年的8497.16亿元,增幅仅为7.31%。相比总负债高达158.69%的增长率,其变化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也说明了美联储很好的控制了流通中货币的规模,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资金来源并非简简单单的印发钞票,而是得到了其他负债项目的支持。

其负债方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在2008年新增了美国财政部补充融资账户。该账户出现时间较短,仅在2008-2010年这3年中发挥作用。也是专为应对危机所采取政策,解决美联储资金来源问题所致。是美联储为了加大贷款救援力度而不影响货币供应量,由美国财政部通过增发国债筹集资金而新设的账户。

4 对策及建议

4.1 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项目结构不合理,外国资产特别是外汇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过大使其对国内经济的刺激和促进作用不足。而且外汇资产存在较重大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还要承担外汇贬值损失。并且存款准备金过大意味着较高的利息成本。还有外汇资产规模较大导致了中央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债权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下降,导致对金融机构调控力度的减弱。因此,应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逐步减少外汇资产,增强外汇资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4.2 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

可以看出,在应该危机时,中央银行多采取大规模投放货币,加大政府投资等常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还容易引发房地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针对中国国情,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提高政策工具使用的主动性,选择创新性的政策工具,提高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可以向美联储等西方中央银行学习,适当采取非常规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走出危机,强劲复苏。

4.3 改革现有的结售汇制度

在现有的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产的增长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这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被动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调控拓宽外汇投资渠道,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面的外汇投资渠道。改革结售汇制度,完善外汇市场交易功能,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从“藏汇于国”向“藏汇于民”转变。使我国的货币政策能够真正的掌握自主性。

[1]刘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2]李柏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3]张靖佳.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3.

[4]任康钰.次贷危机以来中央银行的作为——对中美两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考察和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8):30-37.

[5]刘华,罗洋.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看宏观调控——中、美、英、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比较[J].区域金融研究,2011(1):14-18.

[6]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五)——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政策的可持续性及退出策略[J].金融发展评论,2011(1):144-158.

[7]黄隽,张羽.中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比较[J].经济纵横,2013(5):81-85.

[8]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三)——央行应对危机措施对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J].金融发展评论,2010(11):115-124.

[9]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课题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四)——危机以来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实际变化分析[J].金融发展评论,2010(12):114-135.

[10]黄胤英.转变中的美联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总资产负债表
三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同比增10.1%
2020年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资产负债表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资产负债表编制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基本概念释义
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