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威齐及其理论贡献

2015-03-31于阳阳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7期

于阳阳

摘 要:首先简要地介绍斯威齐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然后以斯威齐的经典著述为线索,系统梳理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重点阐释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他的消费不足危机论和垄断资本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完备之处。斯威齐用“剩余增长的规律”取代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提出了一些抵消消费不足的因素等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研究学习。

关键词:斯威齐;消费不足;垄断资本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022-02

斯威齐于1942年出版《资本主义发展论》,这本书奠定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地位,由于其所持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也结束了他在哈佛大学的多年教学生涯。他于1949年创办左翼杂志《每月评论》,并任该刊主编直至辞世。几十年来,他在《每月评论》杂志社,同几位志同道合者共事,发表了大量揭露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文章和专著。这些论著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故此,日本现代经济研究会曾把他列为自魁奈以来三十位大经济学家之一。

一、斯威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贡献

斯威齐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寡头垄断企业定价这一问题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称为“折弯的需求曲线”,这种需求曲线的折弯指的是寡头垄断企业因其定价权力而能够在正常的平滑需求曲线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外进行高定价。并于1939年发表了《寡头条件下的需求》一文,这在微观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经济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二、斯威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

斯威齐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首先,斯威齐通过分析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三要素,在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发展论》中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的以资本积累为动因的消费不足危机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也是贯穿斯威齐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主题。1966年斯威齐与巴兰合著的《垄断资本》问世,他们阐述的垄断资本主义“停滞理论”,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激进经济学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斯威齐一生最为重要的事业就是他创建了《每月评论》杂志,并担任主编直至辞世。此外,斯威齐在1972年的《论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书中还阐释了他所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可见,斯威齐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

(一)《资本主义发展论》——消费不足危机论

斯威齐进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后的第一个理论贡献就是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称《资本主义发展论》)。在这本书中,斯威齐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资本论》,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创新性解释。他不是在马克思的思想框架内兜圈子,而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了不同于马克思的以资本积累为动因的消费不足危机论。

马克思并没有系统地阐释危机理论,只是散见于《资本论》中,但学术界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即在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中,有三个不同的要素:与利润率下降趋势有关的危机;因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而产生的危机;消费不足引起的危机。

第一种危机是根据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而来的。马克思认为,利润率的下降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从而引起了危机。斯威齐对此持批判态度,因为他认为,由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引起的利润率下降是一个长期的现象,有着极其缓慢的发展过程,很难把这一现象看成是产生周期性危机的原因。第二种危机与马克思对再生产公式的考察有关,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失调而引起的危机。第三种危机是因为忽视大众有一定限度的消费能力而无限制地扩大生产。第二和第三种危机都是因为剩余价值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没有顺利地实现利润而产生的,所以斯威齐把它们视为“实现危机”而与第一种危机加以区别。而第三种由消费不足引起的危机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典型危机.

(二)《资本主义发展论》——帝国主义论

帝国主义现象是“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保罗·斯威齐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其研究成果首次在《资本主义发展论》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在这份重要的文献中,斯威齐论述了帝国主义的一般特征。

斯威齐以“垄断资本”为概念工具,概括了帝国主义的特点:(1)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的工业品市场上居于竞争的地位;(2)垄断资本是资本的统治形式;(3)积累过程的种种矛盾已经成熟,以致资本输出成为世界经济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4)世界市场中有着严重的对抗,不是导致你死我活的竞争,便是导致国际的垄断组合;(5)主要的资本主义列强(及其卫星国)对世界上“未被人占领”的地区进行领土的分割。

斯威齐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他的帝国主义理论展开论述:(1)帝国主义的国际对抗特点;(2)帝国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冲突的影响;(3)帝国主义的极限;(4)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战争时代的一种形式。

斯威齐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几近完整的帝国主义理论图画,它既吸收了马克思、列宁和希法亭等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又作出了自己的发展。

(三)《垄断资本》——垄断资本论

斯威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最为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他与保罗·巴兰合著的《垄断资本》。《垄断资本》被认为是战后西方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之一。此书所阐述的理论,尤其是其中所阐述的垄断资本主义“停滞理论”,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激进经济学派产生了更为重大的影响。

对垄断资本理论,即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领域内也褒贬不一。批评者指出垄断理论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1)这一理论以“经济剩余”概念取代剩余价值概念的做法,实际上等于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2)所谓的“剩余增长规律”并没有经过理论的严格论证和经验的详细检验,这一规律根本不反映当代垄断资本的本质的特征,更不能取代马克思的利润率取向下降的规律;(3)这一理论实际上是以流通领域的市场价格、成本价格等现象形态为出发点的,从根本上忽视了对资本在劳动过程以及生产领域中的剥削、阶级斗争等关系的研究;(4)以对“经济剩余”的产生和吸收关系的分析为基础得出的“垄断资本”停滞的结论,实际上只是“消费不足论”的翻版,在理论方法上,明显受到了凯格斯“有效需求不足论”的影响。尽管“垄断资本”理论受到这样多的批评,该理论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认为这一理论是“当代最好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多布)。

(四)《每月评论》——左翼思想

斯威齐一生最为重要的事业就是他创建《每月评论》杂志,并担任编辑达五十年之久,应当说这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所做出的最大贡献。《每月评论》作为一个理论阵地,它维持并团结着一个严肃认真的马克思主义左派,这些人始终关心谈论的是实际的世界,而不致沦落到或者是偶像崇拜的马克思主义教条的重复或者只是关注学术界琐细的地步,在维持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心位置方面它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五)《论向社会主义过渡》——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特征的问题

尽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通向共产主义旅程中的一个“中途站”;同时也都认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两者之间,“相隔不是几年或者几十年,而是一个整个历史时期,或许还不止一个整个历史时期”。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中间,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目标的问题上,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统一的认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斯威齐在《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总结到,在社会主义目标上的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社会发展的最终取向;具体实施的政策及其导向;检验社会前进或倒退的标准。斯威齐提出这一命题之后,他本人并没有给出正面的答案,只是笼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问题。

斯威齐认为,社会主义的先决条件就是政权必须从资产阶级转到无产阶级和农民手中。除此之外,社会主义还有一系列重要的特点。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简单地把这些特点概括为“决定性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和“全面的计划经济”两个方面。斯威齐反对这种机械的定义,他认为,只坚持这两个方面并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等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原则。他强调“平等主义”绝不是只指纯粹的物质层面上的,真正的“平等”是指更深层次管理生产资料上的平等;第二,管理人员也应当参加劳动;第三,所有的生产者必须有参加讨论和进行批评的充分自由和应有的权利;第四,农业必须与工业相结合;第五,不应当把劳动看成是获得收入和消费品的手段,而应当把它看成是人生最重要的、创造性的活动;第六,为达到上述目标,决定性的手段是逐渐消灭那种以获得和花费货币收入的方式进行分配的制度,进而建立起按需分配的制度。

三、简要评价

简单说来,从《资本主义发展论》开始,在长逾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活动中,斯威齐的兴趣始终集中在两个方面:分析以垄断、帝国主义和世界性为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探索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斯威齐在其学术研究中,始终贴近现实,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又有自己的创新,在比较和鉴别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应当说,经过他一生的努力,加之其他一些志同道合者的支持,他实现了其创立“严肃的和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的愿望。他的理论追求、学术风格真是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 [美]保罗·斯威齐,保罗·巴兰.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7:13-15.

[2] [美]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32-349.

[3] 程恩富,朱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欧美卷)[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205-265.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