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等收入陷阱”视角看待当今中国的发展

2015-03-31刘卉蕊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创新能力

刘卉蕊

摘 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在这些国家中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能够成功跨越以外,其他国家都深陷其中无法发展。中国在2010年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如何立足基本国情,借鉴他国经验,成功避免陷入其中是值得思索的。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结构转型;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011-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4年,北京APEC峰会期间,习总书记再一次论述了有关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他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可见,无论是在国家政策还是学术研究领域,“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都是值得关注以及认真研究的。

一、“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概述

(一)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理解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早是由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的。其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陷阱”一词在经济学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非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给他人设下圈套”。在经济学的传统中,“陷阱”一词往往被广泛用来表示一种超稳定均衡的经济状态,即超乎比较静态,一般的短期外力不足以改变的均衡。换句话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即使有一个可以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但是由于这个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使得其他制约因素将其作用抵消,从而把人均收入又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面。例如,马尔萨斯在论述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就采取了一种悲观的观点。因此这种观点又被称为被“马尔萨斯陷阱”或“马尔萨斯均衡”。由此可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是指经济上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迟迟不能完成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转变,同时陷入了一种在劳动力价格和技术创新两方面均不占优势的尴尬境地。

(二)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困境的原因

自“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被提出以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同时一些国家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在这些国家中,日本、韩国以及“亚洲四小龙”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范,而像巴西、阿根廷、智利等不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后却无法成功跨越,至今深陷“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不可自拔。

纵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各个国家,虽然在国家政治体制、经济状况、自然禀赋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具有共同之处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第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这些国家在利用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等战略后实现了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但之后继续保持原有的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发展方式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以至于无法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例如,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而过分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第二,国家体制变革严重滞后。以拉美国家为例,由于其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国家片面追求财富积累,而不顾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等领域的变革,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出现。第三,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的瓶颈。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期,资源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因素,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但是,这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忽视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研发,因此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表现

从各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所呈现的现象可以大致总结出主要的特征。人民论坛杂志曾经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以及金融体系脆弱。①当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情况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学者对此也会有不同的视角和结论。但是以上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特征的论述可以说是在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

在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论述后就可以对于中国当前的状态加以分析。根据2010年8月最新标准,低收入为年人均国民总收入在995美元及以下,中等收入为996美元~12 195美元,高收入为12 196美元及以上。①根据此标准中国在2010年人均GDP达到4 114美元,正式跻身于上中等收入行列。近年中国经济虽然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经济上,中国虽保持不断增长,但存在着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三大产业比例不合理,企业的竞争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在政治上,高官落马现象频发、民主法治受到冲击、政治体制缺乏活力等现象存在。同样,在社会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出现固化等等。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同时,中国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又具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收入差距在拉大的同时伴随着各个社会群体收入的绝对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使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第二,过度城市化往往是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中国虽然在城市化道路上也存在诸如城市人口、住房、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但是由于其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从而减轻了城市问题突出的程度。第三,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大的困难,旧的经济体制结构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将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最后,随着中国世界贸易的扩大,其对外经济关系不断扩展和加深。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在更加广阔的世界市场内与他国进行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又使得中国受到更大的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面对这些问题,保持冷静的头脑,吸取他国有益经验,着实深化改革是避免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应对之策。

三、从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谈对中国的启示

在众多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中,只有少数国家可以成功跨越,其中韩国、日本是规模较大的成功范例。它们能够从中等收入国家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并且在国际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一)日、韩两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

从韩国和日本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来看,最根本的就是它们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特别是实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换。而且,两国在发展中也时刻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拓展与开发,在世界高端技术领域始终占据着不俗的地位。

第一,日、韩两国在经济有所发展后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例如,韩国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由于其政策调整使制造业、服务业比重的稳定而农、林、渔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实现了经济结构进一步的高度化。第二,它们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及教育事业的重视。众所周知,日韩两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至今在世界上都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这正是它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因所在。第三,在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方面,两国的举措也是值得肯定的。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在这一时期被视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人民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此外,它们在处理对外关系、利用国际资源等等方面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危机是十分有益的。

(二)对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危机的建议

虽然中国国情与日、韩两国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也不同于韩国当时的情况;但是中国要以其为鉴,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国情的措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切实贯彻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转变”,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次,循序渐进地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再次,始终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同时,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素质。最后,国家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要继续深化改革,这是发展经济、规避风险的唯一出路。

四、总结

总之,面对社会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腐败受贿、思想文化多元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固步自封不是出路,人云亦云也不是出路。只有立足国情,深化改革,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 郭熙保,陈志刚,胡卫东.发展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 马岩.我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9,(7):42-46.

[3] 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1).

[4] 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经济观察,2011,(6).

[5] 朴馥永,黄阳华(编译).以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韩国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1).

[责任编辑 吴高君]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创新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