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三位一体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

2015-03-30姚浩伟,王素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班委会辅导员班级

摘 要: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以2013级某班为对象,对集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3种职能于一身的新型专业班主任模式进行了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班主任制在弥补辅导员制度不足的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班主任制度的局限,是行之有效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法。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52 ①收稿日期:20150509

基金项目:郑州轻工业学院第十批教改项目“基于新型专业班主任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

基金项目(2013BJJ029)

作者简介:姚浩伟(1978-),男,河南舞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

我国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在1998年高校扩招之前普遍实行的是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一般由专业任课教师担任。高校扩招之后,学生数量剧增,取而代之的是专业辅导员制度,专业辅导员在前些年一般由本科毕业生担任,近年来逐渐由硕士毕业生担任 [1]-[4]。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自2013级实行集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3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专业班主任制度,由具备博士学位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以期培养出优秀的通用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笔者以2013级某班为研究对象,经过近2年的实践探索,对新型专业班主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5][6]。

1 新型专业班主任制的优势

1.1 相对于专业辅导员的优势

专业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事务管理,负责的学生人数众多,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工作的深入性和有效性明显不足。另外,专业辅导员一般是从生活和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涉及不多,并且往往没有相关专业知识,所以无法从专业方向和发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 [7]。

1.2 相对于传统班主任的优势

传统模式下的班主任虽然有能力对学生进行生活、思想和专业学习上的指导和管理,但由于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的学校班主任工作存在“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制度的不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班主任队伍的良性发展和作用发挥。我校的新型专业班主任选派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以期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此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者,笔者一直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理念和方法,期待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广泛实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栋梁 [8][9]。

2 新型专业班主任制的培养目标

新型专业班主任制以6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入学就进行具体的专业方向引导,旨在培养出一个各方面均表现优秀的班集体,培养出61个优秀的个人 [10]。在这个大方向下,具体的培养目标细分如下:

一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一新生刚结束中学阶段繁重的学习状态,踏入大学校门后,不再有家长和老师时时督管,很容易自我放纵,学习成绩下滑,考试不及格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目标是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保证班级及格率和正常毕业率。

二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重要阶段,自我管理的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们能否顺利就业,还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管理自己的能力,形成团结积极的班风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三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学4年结束时,学生将面临两条出路,一是攻读硕士学位,那么大学阶段学生得到的科研指导和训练对日后的学业至关重要;二是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而工作上的成就即是考验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能力。因此,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3 新型专业班主任制的具体实践活动

3.1 充分发挥班委作用,不断增强集体意识

首先,组建好班委会,是有效管理班级的前提。班委会组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影响到班级的班风与学风。作为61人的大班级,吸收更多学生加入班委会,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团结积极的班风。因此,在学校管理规定的10人班委成员之外,我班又增设了8名班委,其组成考虑到了生源地、民族、宿舍、男女比例等因素,以便更加有效的管理班集体。

其次,增强集体凝聚力,保证班级良性发展。中学时,班级的教室较为固定,学生很容易把某个教室认定为自己的班级,集体氛围很浓。大学里没有固定的教室,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针对这种状况,有效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因此,组建好班委会后,由班委负责,全班同学参与设计了班徽、班旗。实践表明,学校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学生愿意打着班旗参与活动。班徽和班旗有效地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成为全班同学心中班集体的符号和象征。

3.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塑造正确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心理也很丰富。相反,由于物质条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差异,丰富多彩的外界信息给正处于人生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带来很大冲击,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班主任不能只管束学习和纪律,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帮助其正确面对成长期的各种困惑,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在入学后的心理测评中,笔者负责的班级有3名学生需要重点关注(有自杀、孤立、精神分裂倾向),对此深感压力,但又不能直接和这些学生谈话,以免起到反作用,于是采取了若干措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是吸收重点关注学生加入班委会。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可以有较多的名正言顺的交流机会,能够不断引导他们“眼界要高、胸怀要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这些学生表现正常,并且认真负责,为班级做了不少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委员的作用。心理健康委员负责定期与全班同学私下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如经济困难、家庭变故、同学矛盾、恋爱失恋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况,并积极配合班主任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次班会上,不断向学生灌输“钱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荣誉远远比钱重要”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做事中培养能力,在奉献里获得荣誉。申请国家助学金时,班级有35名同学递交了申请,远高于25%的名额限制。经过正确引导,10名同学主动放弃申请,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同学,这种表现让人欣慰。

3.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部分大学生追求知识的专一性,知识面狭窄,或者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久之,形成自身素质的畸形发展。这种畸形发展状态违背了个体发展的整体性原则,也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地方,针对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弱点和弊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11]。一是保持学生稳定的学习状态。从高中到大学,授课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容易出现不及格现象。为了稳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制定了“每个同学每门功课都要及格”的目标,这个目标看起来不太现实,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制定这项目标有积极意义。为了接近这一目标,在不断加强纪律管理的同时,班级自行组织交流,争取学生专业课程的习题都做完弄懂,有效避免了期末考试中过多的挂科现象。二是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似乎是硕士阶段的训练。其实,科研能力不只是做学问的能力,更是一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对个体在求知或者求职中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大一起,笔者就以报告的形式教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要求每个学生以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为题撰写论文,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清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好目前的学习,并培养其严谨细致的作风。三是丰富学生见闻,培养社会责任感。学校是给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学生能否成才不只取决于他们的专业知识,更取决于他们的见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丰富学生见闻,我们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邀请校外专家、知名学者、企业管理人员来做讲座,加强学生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倡导班级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将社会责任感落到实处。

4 新型专业班主任制的实践成果

经过近2年的实践,新型专业班主任制取得了较好成绩:1)班级获得所在学院年度唯一“优秀班集体”称号;2)班级获得学校“十佳红旗团支部”称号;3)班级被推荐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班集体;4)班级公益大使获得学校“十佳志愿者”称号;5)班级4名同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6)班级在2015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2个科研项目获得立项;7)班级在2015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个科研项目获得立项,并被推荐为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8)新型专业班主任制度经过1年试点后,在所在学院全面推行。

5 结论和建议

高校班主任工作既要突破辅导员制度的局限,又要改变传统班主任制度下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现象。新型专业班主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健康状态,传播专业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有用之才。实践表明,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导师三位一体的新型专业班主任模式在弥补辅导员制度不足的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班主任制度的局限,是行之有效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法,是高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班委会辅导员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电子版委会表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中职院校班级团支部和 班委会一体化问题及策略研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四策略
建设优秀班级委员会,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