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的国家情感探析

2015-03-30潘丽萍,颜志强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国家情感大学生

摘 要:当前高校里基本上都是“90”后大学生,做好他们的国家情感教育,关系着学生成长、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期,以及自身不成熟的影响,导致他们对国家情感的认知和态度出现了混乱,甚至缺失。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客观、公正地报道国情,以“国家梦”和“个人梦”的关系重塑国家情感,让“90”后大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里,热爱国家,愿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120-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37 ①

收稿日期:20150313

基金项目:惠州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项目(hzux1201408)

作者简介:潘丽萍(1984-),女,湖南怀化人,硕士,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 国家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类社会的主观感情意识,是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著名情感研究者特纳说:“对情感的研究一直是隐形的——至少到最近几十年。在这门学科(指社会学)经典的创始人之中,较少研究情感的任何细节。”直到20世纪70年代,情感研究才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之前“情感主题被完全忽视。” [1]《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现代汉语词典》:“情感是指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国家情感是情感的一种体现,至今没有一种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对国家情感的理解大致认为:在固定领土的前提下拥有某一个国籍,并且产生对本国政治、心理、文化历史的积极理性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对集体、国家的认同。郭水兰在《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中说:国家情感是一定的人群共同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和巩固起来的热爱锦绣河山、优良传统、灿烂文化,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尊严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2]。国际政治也引用情感来解释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法国学者多米尼克·莫伊西出版了《情感地缘政治学》,指出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表现出了“情感的冲突”,恐惧、羞辱、希望的文化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 [3]。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国家情感势必受到影响。

综上,笔者认为国家情感的大致内涵如下:在国家的范围之上,产生的对本国政治、心理、文化历史等共同体的认同和真挚的情感,包括对国家的安全意识、责任感、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

2 “90”后大学生国家情感的思想现状

“90”后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充裕的美好时代,而且大多是“4-2-1”模式家庭的独生子女。因此,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如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目标迷茫、责任感缺失,心理比较脆弱、政治意识比较强烈、对网络依赖性强等。他们的这些特点是由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再加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期等各方面的冲击,也造成了他们集体意识淡薄,功利性比较强,国家情感混乱甚至缺失的思想现状。主要表现为迷茫、失望、希望、愤怒、冲动等情绪。造成这种情感态度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 经济全球化混淆了“90”后大学生国家情感的认同

亨廷顿说:“国家认同危机成了一个全球性现象。各个国家的认同危机除了自身的独特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现代化、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全球化使得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家之间的联系紧密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西方的物质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对西方商品文化的着迷、热爱和崇拜,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理念、价值取向西化。物质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精神世界的改变,大学生们对于部分国内商品评价较低,喜欢购买国外的东西,而且非常向往去国外生活。一些与“利益至上”的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就应运而生。很多大学生认为“全球化”与“国家化”是一个概念,全球的就是国家的,不需要划分国界,全世界就是一个“地球村”。全球化所带来的国外生产力和高端技术确实对国内生产和生活增加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但是,国外商品所附加的西方消费文化、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都随着我们的消费侵入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并悄无声息地改变着“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甚至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还不成熟的“90”后大学生对这些负面影响难以察觉,更是难以抵御,在他们眼中,国家情感是混乱的、不稳定的,有时是迷失的。

2.2 文化多元化冲击“90”后大学生国家情感的稳定形成

萨缪尔·亨廷顿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将发生的冲突不再是意识形态或经济上的冲突,而是文化上的冲突。” [5]当然,他说的这个观点指的是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但是,这也说明了,冷战后国家之间联系的加强,文化交往频繁,文化也随着商品一起被带入国内,尤其是像现在网络的高速发达,各种影视作品、文化书籍随处可见。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共存。多元文化体现着社会的进步,能够拓宽“90”后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辨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但也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行为方式,冲击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使得大学生的国家情感思想感到混乱。西方国家宣扬的所谓“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正逐渐侵蚀着“90”后大学生们,并且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和平演变”,动摇着“90”后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更主要的是冲击了自小对他们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情感教育。在情感上感到迷茫、混乱,甚至有时候表现为厌世、反叛情绪,难以形成长期的、坚定的国家情感思想。

2.3 社会转型期刺激“90”后大学生国家情感的坚定

转型期的中国,遇到各种挑战,改革使人们看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思想转变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必然造成一系列混乱。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尽完善,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进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近年来,因征地问题引发的利益冲突、腐败问题的恶劣影响,深深刺激着大学生。再者,社会风气不好,道德滑坡,使得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出现动摇,从几年前的“彭宇案”开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逐渐坍塌,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更是用鲜血和生命阐释了冷漠人群的良知;“官二代”“富二代”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得大学生们感到社会进入了“拼爹时代”;固有利益集团成了改革的阻碍者,出身寒门的大学生们感到上升无望,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这些不同层次中表现出的差异和矛盾,刺激着“90”后大学生的国家情感,弱化了对国家的热爱,动摇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2.4 自身不成熟阻碍了“90”后大学生国家情感的理性表达

“90”后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态开放,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看问题有时太片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判断力,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误导。大学生在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等问题上十分关注,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在如何表达情感方面,有些大学生把控不住,情绪很激动,缺乏理性爱国,容易走极端,甚至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同时,一些国外反动势力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传达一些负面新闻和一些虚假新闻,故意丑化国家,丑化共产党,争夺年轻人的思想阵地,瓦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造成大学生更加不知所措,甚至全盘否定自己的国家。

3 国家情感重塑之路

3.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深“90”后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浓厚,有着博大精深、璀璨耀眼的传统文化。例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道德精神;有“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高尚价值观等等。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媒体等平台,让这种精华思想永放光芒,增强大学生对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心、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青年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3.2 客观、公正地宣传国家,让“90”后大学生真正了解国情

中国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国家也越来越强大,但是发展还是不平衡,国内矛盾还有很多,国情比较复杂。尤其是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表现更加明显,腐败现象依然频发,环境问题也很严重。而有些媒体报喜不报忧,有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就喜欢放大各种不正常的事件,再加上国外媒体和不法分子的煽动,很多大学生不明真相,被各种网络新闻和网络流言所蒙蔽,欺骗大学生的感情,误导大学生发表不利言论。所以,要加强网络监管,打击造谣生事者,同时媒体也要担当起社会责任,要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中国确实还有很多不足和落后的地方,我们要敢于承认现实,面对现实,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的了解国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国家梦”与“个人梦”相结合,用希望之梦重塑国家情感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史,不知有多少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前赴后继。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仍在为实现国家梦想而奋斗。今天,国家领导人以“中国梦”的形式,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好蓝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对国家情感充满正能量。

“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是尊重公民个体的表现,是从“大河无水小河干”向“小河无水大河干”的认识转变。“中国梦”的提出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好机会,也是让每一个大学生能够享受尊严和公正的一种奋斗理想,其实现需要青年大学生的努力奋斗。因此,“家国兼顾”的“中国梦”更能被人接受,因为当人们把它作为心中的理想时,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只有让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对接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享有真正出彩的人生。习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创造更多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奋斗,通过中国梦的发展实现青年学子的梦想。只有尽力让青年学子的梦想得到实现,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发展,国家情感才会有丰富的内涵。

4 结语

国家情感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90”后大学生的国家情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混乱、甚至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理论和方法的创新,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帮助“90”后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家情感重塑,让“90”后大学生真正的对国家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坚定国家情感的思想,共同促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猜你喜欢

国家情感大学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大学生之歌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