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档案四种功能 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2015-03-30殷淑萍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化

殷淑萍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南通,226006)

当前,文化建设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摆上特别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2014年底,习近平在江苏视察期间提出五个“迈向新台阶”的总体要求,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赫然在列。在全面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档案部门应抢抓机遇,积极发挥档案资源诸多功能,为城市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发挥档案记录城市史实的承载功能,全面呈现城市历史发展形态

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各级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档案的承载功能,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为储存历史记录,保护城市记忆,展示发展成果,传承社会文明,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确保征集有质量。一段城市记忆是否真实完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资料保存的质和量。时过境迁,城市过去时态中出现的人物、发生的事件、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淡出社会公众的视野和记忆。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征集体系,把城市各个阶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知名人物等)、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宗教等)的体现生产活动和劳动价值的各种资料都收集齐全,进行规范整理,妥善有序地保存到当地档案馆,让城市的活动真正定格下来,把历史的积淀真正留存下去,使时代的文明真正延续下去。

二是力求内涵更丰富。根据档案工作发展新要求新趋势,在原有的城市概貌、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活动等档案资源基础上,把体现城市居民生存状况的民生档案、见证城市发展历史的红色档案、影响城市建设进程的重大活动档案、在某一领域颇有影响的名人档案、反映地域特色的民俗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作为收集的新重点。充分吸纳体现城市时代特征的各种资源,将所有城市记忆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内涵更丰富的“档案信息库”。

二、充分发挥档案培育城市文化的支撑功能,主动对接城市文化建设要求

城市文化包括能够反映一座城市历史传统、地域环境、市情市貌、自然景观及居民生存状况、价值追求、精神特征、行为活动等因素,是当地物质、精神、行为诸多文化表现的总和。档案承载着城市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能够为城市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提供强大的支撑。

一是提炼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核心价值的高度浓缩和集中概括,是城市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城市精神的表述,并不是纯粹的文字表达,而是一种能够转化为推动城市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因此,提炼城市精神要以这座城市丰富而独特的历史为依据,通过对一系列城市档案资料的查阅、研究,对城市多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分析、概括,最终形成具有丰富内涵、显示独特品质的城市精神表述用语。

二是培育市民素质。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体现者。档案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运用多种现代手段,将传统的、静态的、单一的档案资料转化为现代的、动态的、丰富的知识信息,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有效提升市民文化修养,让市民在文化学习中受到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城市风尚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建构城市形象。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包括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基础设施、历史遗址等,直接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气息。城市商业、居民建筑群、街道、广场、公园,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等环境因素都是城市文化的外在体现,地方档案馆应加强档案信息的综合研究,分析比较历史资料中各种设计的优劣,为城市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充分发挥档案传播城市文化的辐射功能,积极推动城际区域文化交流

积聚着城市文化的档案资源只有在传播中才能散发她独有的魅力,展示其特殊的价值,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大众。因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所以档案资源有着其他信息所没有的真实感、厚重感、归属感。档案能够让居民更好地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渊源、时代变迁、价值追求,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愿望和建设热情;同时,也便于其他大众了解、熟悉这座城市。可以说,能起到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的双重作用。此外,档案工作能够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零散资源整合成系统的文化体系,厘清所在的城市文化的来龙去脉,理解外来文化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文化,解决市民间、地域间、国际间的文化冲突,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氛围[2]。

充分发挥档案传播城市文化的作用,一是要正确处理两种关系:1.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先进的文化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进步的。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发展。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2.交流与融合的关系。城市文化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文化因地域差异(空间差异)和历史差异(时间差异),显示出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加强城市间交流和境外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不断激发城市文化的生机活力。

二是要不断丰富传播方式。党委政府要善于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多样的档案形式,对城市文化档案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努力把这些信息资源转化为文化衍生品宣传手册,依托专题网站、新闻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多种宣传教育阵地,使得城市文化在地域内形成共识,并促进城市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积极开展与大众媒体、档案生成单位、高校、文史研究机构等的合作,提高档案综合开发能力[3]。推进档案文化精品工程,形成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如地方志、年鉴、画册等;借助专题展览、知识竞赛、文化讲坛、读书征文、文艺剧本、电影纪录片等方式,广泛传播先进的城市文化。

四、充分发挥档案促进文化休闲的延伸功能,尽力满足市民群众文化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保障,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追求文化休闲。在2000年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满足公众的休闲功能就成为了会议的主要议题,并认为休闲并不单纯是消遣和娱乐,而是更注重于个人素养和才能的培养提高[4]。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指出:要使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丰富自我、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档案不仅要发挥传统的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更要在满足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上下功夫,发挥档案文化养人心智、育人情操的作用,以文化提升个人素质,从而提升城市整体素质。

要将档案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档案文化服务功能。一要丰富服务内容,举办档案知识公益讲座,指导市民建立家庭档案等。二要创新服务方式,深度挖掘档案史料,制作专题视频,开设革命英雄纪念馆,借助报纸宣传档案历史资源等。三要提升服务层次,培养一批文艺创作者,以档案资源为“原料”,“加工”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主动推送到基层。四要拓展服务领域,通过开辟和扩充机关、企业、校园、社区等多样化的档案文化服务领域,将档案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让档案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档案真正走向大众。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2]倪丽娟,曹玉.档案工作在城市文化构建中的责任及其履行[J].档案与建设,2015(1).

[3]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通办发〔2015〕47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15年06月05日.

[4]苏君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定位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3(5).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