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刍议:写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

2015-03-30刘安东,王兆辉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图书馆

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刍议——写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

刘安东,王兆辉

(重庆图书馆,400037)

摘要:历史文献展览活动,是通过历史文献集中、艺术的展示进行文化信息交流的形式。文章指出目前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存在展览活动数量多、品牌知名度较差,主题撞车现象多、特色影响力度低,内容形式一边倒、文化内涵挖掘少等问题,并就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前景进行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活动

中图分类号:G252.1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4QNCB21);重庆市“青年文化优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QNWHYC06)

作者简介:刘安东,男,助理馆员。

收稿日期:2014-11-21

A humble opinion on the exhibition activit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in libraries——Writte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70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LIU An-dong,WANG Zhao-hui

(Chongqing library, Chongqing400037, China)

Abstract:The exhibition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forms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artistic and concentrated display of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exhibitions are great in number, popularity of brand image being weak, crashing of themes being frequent,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being low, both contents and forms being monotonous, and excavation of connotations being slim. The prospects of exhibition of historic literature have also been contemplat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library; historical literature; exhibition activities

文献展览活动是图书馆宣传馆藏资源,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每逢国家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如建党、建国、抗战与著名人物纪念日等,大多数图书馆都有开展各种各样历史文献主题展览的做法。近年来,随着国家“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的推广实施,全国各地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特别是革命历史文献展览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其中,国家图书馆坚持举办的馆藏革命历史文献展览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所进行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1]。然而,图书馆界对于历史文献主题展览活动却鲜有专门的研究探讨。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各图书馆筹备抗战历史文献主题展览之际,笔者对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希望给业界以一定的参考价值。

1历史文献展览概述

1.1 历史文献展览的本质

历史文献展览活动,是通过历史文献集中、艺术的展示进行文化信息交流的形式。宽泛地说,历史文献展览活动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科普活动,也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活动;是展示图书馆历史文化产品的平台,也是图书馆历史文化产品宣传推广的媒介;是链接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历史文脉的纽带,也是提升图书馆形象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说,历史文献展览活动是历史文化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文献作为历史文化信息的原始载体,确保了历史文献展览活动的真实性、可靠性与权威性。这也是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充满活力、永葆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1.2 历史文献展览的意义

《国际展览会公约》规定:不论其名称如何,展览的宗旨均在于教育大众[2]。基于此,图书馆举办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大致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交流沟通作用。历史文献本身是文化信息的载体,通过展览使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被人们所认识、传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开阔人们的历史视界,从而完成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交流沟通,营造社会积极向上的文化风气。二是宣传教育意义。历史文献展览有利于展示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社会先进文化,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信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不同的主题展览发挥着不一样的社会作用,如革命人物文献展览有利于倡导革命精神,抗战精神成果展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励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历史文献展览也可以通过披露最新的历史资料,展示最新的历史文献整理开发成果,推动社会公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除此之外,历史文献展览还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的历史文化魅力。

2历史文献展览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展览活动数量多,品牌知名度较差

从北京到上海,从天津到重庆,从南京到西安,大到直辖市,小到市区县,各个图书馆都在搞规模不一的历史文献主题展览。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看到了历史文献展览的价值意义,历史文献展览已经成为图书馆重要的宣传推广活动。但是,历史文献展览的数量众多,品牌知名度却很低。由于举办届数少,没有持续度和延续性,能够连年举办并发展成为较高水平和知名品牌的历史文献主题展览可谓凤毛麟角。纵观全国,除了国家图书馆关于建党周年的历史文献主题展览能够坚持不懈、长年累月地举办之外,其他各馆的历史文献主题展览多是错综零散地开展。如重庆图书馆宣称自己是抗战文献收集最齐全、藏量最多、最完整的图书馆,但关于抗战文献的主题展览活动时而是抗战漫画展,时而又是抗战轰炸展,基本属于“打一枪换一炮”“想一出是一出”,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长远的规划,无法形成系统有效的品牌竞争合力。

2.2 主题撞车现象多,特色影响力度低

由于历史文脉相通,导致历史资源相似。加上主管领导一呼而上,使得各图书馆历史文献主题展览的撞车现象多,雷同度过高。如每逢建党、建国、抗战胜利等周年节庆之际,全国各地图书馆一哄而上地搞历史文献相关主题的展览活动。北京在办,上海在办,南京在办,重庆也在办,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特色。历史文献主题展览要做出品牌,要依赖于创新的主题,以凸显特色、彰显个性。重复性、重叠性的展览活动表现出创造力和吸引力匮乏,主题形象不够鲜明,地方特色优势不足,也造成公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够,社会影响力度不大。

2.3 内容形式一边倒,文化内涵挖掘少

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当下的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往往流于固定化、简单化和媚俗化,缺乏对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文化魅力的挖掘。展览目的单一,缺乏整合思考;展览形式单调,缺乏协调协作;展览内容反复,缺乏深入发掘;展览主题则是一味歌功颂德,缺乏学术精神。同时,展览活动与政绩联系过于紧密,按照行政指令的方式举办,缺乏实地调研精神,以至于高成本、低效益,影响或削弱了展览活动应有的社会成效。不少历史文献展览活动一成不变、墨守陈规,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剃头挑子一头热”,脱离社会实际发展形势,缺乏马克思主义辩证观,致使历史文献展览实践普遍存在着“一刀切”“一边倒”的局面,“同唱颂歌,无人扮黑脸”。

3历史文献展览的前景思考

3.1 加强学科结合,深化展览研究

从学科分析上看来,展览是一门系统科学,涉及多领域学科[3]。展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的信息交流,从这个层面说,展览属于信息学的范畴。展览以文献展示为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可见展览是展览学的表现形式。展览通过文献展示发挥着广告宣传的作用,并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图书馆活动的传播,展览离不开美术设计、艺术加工等创意策划。由此可见,展览与广告学、传播学及艺术学等紧密结合。历史文献展览还需要对历史负责,对未来担当,因而展览与历史学、文化学等息息相关。历史文献展览作为图书馆文献宣传推广和整理开发的重要手段,与图书馆学、文献学也密不可分。因此,图书馆举办历史文献展览活动要充分借鉴以上多种交叉领域学科的研究及实践活动,重视展览的营销管理效果,提高展览的艺术水平,提升展览的文化品位,拓展展览的服务功能,最终实现历史文献展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3.2 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展览方式

历史文献展览在展览模式上,一方面要立足于传统的展览方式,以实体展览为基础,在场地上制作展板、展品,通过解说员、引导员等工作人员为参观者直接提供服务,实现历史文化信息交流互动。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推广历史文献的网上展览,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打破国别与时空界限,全天候展现历史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在条件成熟时,可创建3D虚拟数字的历史文献展览,采用三维建模与动画仿真技术,将实体展览在互联网上实现三维实景模拟操作,使参观者可以自由漫游,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效果。

同时,历史文献展览还可以在具体实践中探索以下几种方式:(1)推行巡回展。加强展览的国内馆际合作,促进历史文献展览资源的共享,避免展览文献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从而逐步发展精品历史文献展览。(2)设立常年展。各馆应因地制宜,开辟场地,搭建固定的长期展览平台,以凸显当地具有优势历史文化的特色资源。如重庆图书馆就设立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3)构造情景展。在展示历史文献的时候,可以参照典型历史事件或人物,设计历史场景,利用声、光、电、网等现代技术手段,配合音乐、电影、照片等媒介,再现如国共重庆谈判、重庆大轰炸的历史情景,让历史文献展览更加形象生动,引人入胜。(4)举办出国展览。积极开展历史文献展览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以文献展览的形式将中国优秀历史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如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之战,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与战争侵略分子的人类正义战争。只有在世界现代历史与精神文化结构中,中国作为同盟国四强之一的历史形象和地位才能得到系统、深刻的理解。在日本“右翼”势力异常活跃的当下,开展抗战历史文献的国际展览活动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3.3 打造主题特色,塑造展览品牌

历史文献展览是图书馆整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基本方式,是集中展示图书馆历史文化软实力的舞台,也是提升图书馆品牌形象的有效手段。因此,图书馆在举办历史文献展览过程中,务求要打造主题特色,塑造展览品牌。

一方面,历史文献展览要注重选题的创新性和广泛性。选题精当是成功举办文献展览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选题一定要将办展的目的、文献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有机结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4]。同时,图书馆要研发新的展览题材,扩大展览的服务领域,不能仅停留在建党、建国等社会热点方面。社会关注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展览活动的生命线。脱离群众需求的展览一定是曲高和寡、不尽如意的。历史文献展览活动不仅是展示历史文献整理开发最新成果的平台,也是展现历史文献开发最新发展动态的镜子,反映现代社会现实和未来历史发展走向,是人类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展望未来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历史文献展览要确立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和区位特色性。展览只有科学规划、坚持不懈地持续举办,举办次数多,在国内产生影响力,才有可能办成精品展,为将来图书馆展览品牌化塑造奠定基础。举办历史文献展览之前,应结合图书馆馆藏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历史文献展览的主题和轴心应围绕地方的特色文献,发掘地方历史文化优势资源,而不是想当然地一拥而上。如重庆图书馆举办以抗战文献为主题展览,就要特别突出抗战时期重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远东战场的中心地位,结合现在重庆市委关于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规划建设,强调“重庆·中国”的历史意识,构建一个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展览体系。概而言之,历史文献展览活动利用综合优势开展馆藏文献展览,形成馆藏特色提供专题文献展览[5]。只有立足于当地历史文化优势资源,历史文献展览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创出品牌。

3.4 增强学术精神,提升展览境界

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多与建党、建国、抗战及重要历史人物纪念等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本是时代赋予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活动的政策优势。但是,倘若展览组织者不加以利用发掘,强化创新意识,提升文化内涵,那展览就可能渐渐地沦为一种简单的形式主义和本位主义。

历史文献展览,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的文献展览活动,不单是一个图书馆文献整理开发的重要展示,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图书馆人乃至当代社会知识阶层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展览要具有学术精神,把握学术前沿,体现历史研究和时代实践的统一性。譬如,抗战文献是图书馆历史文献中最接近于现实、颇具生命力的资源[6]。在图书馆抗战文献展览中既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紧扣时代脉搏,推进思想解放,应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作用和贡献是主要的、突出的,但其对我国的损害也不容小觑。在抗战期间,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法西斯轴心国及其傀儡国等世界少数国家承认了“伪满洲国”的合法地位。在“雅尔塔秘密协议”中,苏联攫取了外蒙古的独立,霸占了大连、旅顺及中东铁路的权益。在1945年8月出兵东北后,苏联几乎掠夺、搬空了厂房机器设备,甚至发生了红军抢劫、强奸等恶性事件。然而,我们在举办相关历史文献展览时,人为地将不利于“苏联”的内容剔除,为别人掩盖历史罪过,伤害的却是我国的民心,其个中缘由得失值得深思。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国家图书馆举办的“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1921—1949)”中,首次披露了国统区“白色文献”60余种,包括《清党运动》《清党丛书》《剿匪纪实》等[7]。这可谓极具开拓创新精神的一小步,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公开报道并予以肯定。

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辩证统一地看待问题,而还原历史原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贯穿于历史文献展览的实践活动中。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社会正能量,是历史文献展览的基本要求。但好比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在现今知识社会下,图书馆历史文献展览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学术精神武装展览活动,给予社会公众一个客观真实、全面公正的历史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民众健全的人格,塑造民族健康的精神,才能真正鉴往知今、启迪未来。

参考文献:

[1] 黄霞.国家图书馆藏珍贵革命文献展回眸[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4).

[2] 中国展览信息网.国际展览会公约[EB/OL].http://fair.ccpit.org/Contents/Channel_2688/2009/0714/194499/content_194499.htm

[3] 夏桂年.展览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25.

[4] 肖玲.举办地方文献展览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1).

[5] 戴建国.图书馆对文献展览的开发[J].图书馆建设,2007,(2).

[6] 王兆辉.重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SWOT分析[J].现代情报,2013,(10).

[7] 吴曼至.在白色档案里触摸红色记忆[N].中国青年报,2011-06-14(9).

(责任编辑:曹高峰)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历史文献的整理保护与利用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
去图书馆
珠镶玉嵌 蔚为大观——读《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一卷)补校
历史文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