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城市和一个档案馆——写在苏州园林档案馆建馆1155周年

2015-03-30

档案与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档案馆苏州

包 兰

(苏州园林档案馆,江苏苏州,215008)

天堂苏州,人杰地灵,物产丰盛,繁荣发达。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萃之邦”、“工艺之市”……但是其最靓的称呼毫无疑问是“园林之城”。因为无论是最早的帝王庭囿离宫,还是最早的私家花园僻疆园都诞生在苏州;偌大的中国,共有四座国家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苏州独占半壁江山,而且历史最悠久的也在苏州;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座这样密布着各个年代、各具风格的园林城市。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骄傲。

园林,是苏州最美的名片。此言不虚。而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前世今生,沧桑变迁,那么全国唯一的园林档案馆可以让你找到答案。

成立于2000年的苏州园林档案馆,保存着全体苏州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关于园林的共同记忆。

林荫覆盖的留园路,轻轻推开那扇木门,便可探秘园林档案。

园林档案分为8个大类:综合类、园史类、园林建筑艺术类、绿化建设类、科研教育类、园林出版物、展览活动类、园林基本建设类。除了纸质文件文献档案,还有特殊载体档案,包括底图、照片、底片、声像、光盘、航摄图、幻灯片及其他实物等。现有馆藏1.3万多卷园林史料、古典建筑、叠山理水、测绘图纸、遗迹调查、重大维修、统计图文、环境布局、陈设展示、匾额对联、古树名木、盆景花卉、遗产监测、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文化活动、对外交流、各类展赛、景点恢复、绿化规划等等内容,涵盖园林专业的方方面面;另外还有专业资料书籍数百种2万余册。

数以万计的专业档案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园林碑拓、园林门票、园林古籍、海外园林、古树名木和世界遗产档案。

中国第一个出口到海外的苏州庭院——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明轩”,便是模仿网师园殿春簃而建,轰动一时。彼时的建造资料及中外新闻报道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让曾参与这个项目的园林专家和工匠技师被人们永远铭记。

苏州园林档案馆创建仅15载,但却在档案征集、编研、宣传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一份档案,从发现征集线索到最终进馆,不仅需要机缘巧合,更有赖于平时的观察积累以及对媒体信息的高度关注。我们主动与古建专家、园林学者、园主后人、版本目录学家、收藏玩家等建立联系,除采用购买、捐赠、交换等传统手段,还通过举办展览、藏品调剂、参与竞拍、网上交流等新方法、新渠道,注重多品种、多材质档案资料的收集。2009年以来共征集到园林档案、资料等2000余件(册),包括早期园林门票、“园林主题”彩票、民国园林旧影、民初导游手册、油印教本《庭园学》、宣统版《中国地理》、珂罗版《文徵明咏拙政园卅一景》、嘉庆乌金拓本、盛宣怀手札、石湖老人对联、外文版《中国园林》、《园庭画萃》、《苏州风景》、台湾《汉声》杂志苏州园林专辑、中外明信片、文革园林分布图及江南园林组照、园林专家手稿、《龙溪盛氏宗谱》等。其中晚清民国园林档案史料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馆藏价值,为考证园史、编纂志书提供了佐证。

2009年末苏州园林档案馆启动了园林碑拓的浩大工程,请苏州传统艺人纯手工拓印。历时数年,终于完成了苏州园林、风景区的书条石、碑刻拓印工作,保存了千百年来园林的最原真信息。这些独具特色的园林档案对保护与传承园林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苏州承办第47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代表(IFLA)大会。会议规模大、参会国家多、活动内容丰富、文化体验深刻。园林档案馆在大会筹备工作前期积极介入,印发《关于认真做好第47届IFLA大会档案工作的意见》;会议期间指导收集指挥部11个工作组的相关材料文件;会后整理、归档共立卷62卷,包括文件、照片、光盘、录音带、实物等约1400件,同时还搜集各类媒体报道近百篇,妥善保存了苏州大型国际会议的园林主题档案。

2011年,园林档案馆举办“回眸——园林档案精粹展”,精心挑选的600余件展品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与园林相关的各类档案:邮品、徽章、碑拓、书籍、照片、字画、磁卡、门票、航摄图、平面图、古树名录、规划方案等,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忠实记录了城市和园林在历史进程中的每个重要时刻和细小环节。这是自建馆以来首次举办并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展览,共接待社会各界数千人,反响热烈,赞誉良多。新华网、新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档案》和《中国档案报》等30家主流网站、新闻媒体竞相报道,提高了园林档案馆在档案界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012年苏州园林档案馆首部档案编研书籍《留园印记》斩获大奖。该书突破性地用活了馆藏档案——园林印谱,将很多档案信息渗入优美的文化散文,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相结合,充分挖掘园林档案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苏州地方特质,在档案编研书籍的可读性、艺术性方面大有突破,荣获“201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参加国际书展,还获得“2011-2013年度苏州市档案编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3年,我们创新征集编研模式,联合中国园林美学专家金学智教授成立“《园冶》专题档案工作协作组”,专业机构与高校学者密切合作,进行《园冶》课题研究。一方面协助其撰写《〈园冶〉多维探析》,做好资料查阅、注解校对、配画修图、制作图表、对外宣传等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征集、捐赠、淘购、交换、复制等多种手段,共收集到《园冶》中、日、英、法、澳等版本及译本38种,采集《园冶》研究论文300篇,分类整理编目,积累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多系列《园冶》专题档案,并邀请海外学者来馆交流《园冶》研究情况。这为档案馆筹建“《园冶》档案研究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园林档案馆率先开展“口述档案”工作,以抢救年逾古稀者关于园林的宝贵回忆。先后采访了著名旅美画家和1980年代主持吴江退思园修复的老镇长、参与海外园林筹建的专家翻译等。对采访视频进行编辑整理,刻录光盘,制作文册,已采录、制作2万余字、片长数百分钟的园林“口述档案”。部分访谈记录公开发表,引起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专业档案馆中独树一帜。

2014年7月起,苏州园林档案馆正式对外开放,每周二下午预约免费查档服务。这是园林档案馆从园林系统内部机构迈向社会文化公益场所的大转变,惠民利民,服务民生。“档案开放日”接待网友参观,迎接社会公众检阅,至今已接待查档300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800余卷(册),安全、有序、规范的服务赢得参观和查档利用人群的一致好评。此外,为中央电视台《科学与探索》、8集高清纪录片《园林》、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人物专题片《盛宣怀》、大型电视片《苏州史纪》等节目摄制,为中外大学师生们撰写论文提供许多珍贵的资料和线索;还为各级档案局、博物馆举办精品展陈提供文献资料及展品。

此外,园林档案馆重视档案品牌宣传,在专业档案馆中首家自行设计LOGO,开发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互联网全面展示形象,实现网络查询档案,搭建公众互动平台,推进了园林档案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

2015年江苏省档案局谢波局长为园林档案馆亲笔题词:“传承文明,美化生活”,充分肯定了园林档案的文化魅力,并指出苏州园林档案馆的优秀工作成果要在全省进行推广。

全国唯一的园林档案馆,是苏州古城和苏州人民的骄傲。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美轮美奂的苏州园林,而且要永远铭记苏州园林的前世今生,让园林档案成为苏州档案特色,江苏档案名片,中国档案品牌。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档案馆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