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03-30赵天姿

武术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武术负荷变量

赵天姿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 引言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致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散打专选学生作为21世纪散打运动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散打运动兴衰荣辱的重要使命。深入分析研究散打专选学生的运动损伤的原因,科学构建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对于预防学生过多运动伤病的形成,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因子分析法对构建运动损伤致因指标体系的客观性

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多元统计技术[2],即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不高,而不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低),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的不相关指标,然后再根据方差贡献率确定权重,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的一种方法。其最大优势在于各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主观赋值而是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大小来确定的,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从而具有较大的权重;相反,方差越小的变量所对应的权重也就越小。这就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使得评价结果唯一,而且较为客观合理。

3 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的因子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调查表中总共三级指标28个,指标均按照“非常重要”、“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和“不重要”排列,并分别赋予 5、4、3、2、1的分值,根据专家所选内容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数,将各指标平均数≥4的选项进行因子分析。

3.1 K MO和B artlett球形检验

KMO检验是用KMO值衡量原变量是否适合于作因子分析,其值越接近于1说明变量的相关性越强,原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从表1的数据可知KMO的值为0.642,Bartlett的球度检验的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拒绝球形检验的零假设,认为本研究的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1 KMO and Bartlett's Test

3.2 因子分析的共同度

表2 Communalities

变量共同度Communalities反映公因子对观测变量变异的解释能力,取值在0-1之间,越接近1说明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根据Kaiser准则,各题的平均共同度0.7以上最好[2],如表2所示“技术掌握不熟练”、“教练员的更换”、“竞赛规则的变化”的共同性均低于0.7,说明其被公因子解释的少,故将这四个指标删除,其余指标的共同度均在0.7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

3.3 公因子的提取及命名

表3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表4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a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主成分分析法是从观测数据中以数学方式找寻较少且相互独立的成分以便简化解释复杂的指标数据。根据Kaiser提出以公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确定公因子的提取数[3],通过分析,本研究提取出3个公因子。从表3中可以看出旋转后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823%,也就是说三个因子解释了原变量的74.823%的信息,认为这三个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信息。紧接着求取变量的载荷矩阵,因子载荷表示变量依赖公因子的程度,然而统计发现个别指标在3个因子上的载荷差异并不是很明显,因此在为了使因子变量更具有可解释性,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了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得到了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从该表可以看出,公因子1由身体疲劳、旧伤未愈、体力不佳、身体素质差4个指标构成,这些,命名为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主要是有关教学设计的指标都与学生自身生理条件有关,因此命名为损伤生理致因因子。公因子2由局部负担过重、技术要领不准确、带伤训练比赛、恢复时间措施的不合理、运动负荷过大、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6个指标构成,且均与训练有关,故命名为损伤训练致因因子。公因子3由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太难、过度兴奋、自我保护意识差、两门课程决定4个指标构成,都是有关心理方面的,故命名为损伤心理致因因子。从因子分析结果来看: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指标体系由损伤生理致因、损伤训练致因、损伤心理致因三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构建而成。

4 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分析

以上通过对专家调查、学生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最终构建出了以运动损伤致因为一级指标,损伤生理致因、损伤训练致因、损伤心理致因为二级指标以及14个三级指标的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指标体系。

4.1 运动损伤生理致因

由上述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首当其冲就是其生理致因,其中包含身体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差体力不佳三个因素。首先,身体疲劳状态下是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的。在运动中,身体疲劳时学生的力量、精确度以及身体各器官机能等方面都会出现明显下降,如果在此时不注意调整反而继续大强度的运动是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运动损伤的。长期大量训练后很容易引起机体的疲劳,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即会造成机体的过度疲劳,继而可能会造成机体的各种运动损伤,最终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4]。准备活动是在训练或比赛的主体活动前,使机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使身心为主体活动做好准备的系列身体练习和活动[5]。其次,准备活动是训练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强化内脏器官的活动克服其功能惰性;提高肌肉组织的温度和机能灵活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等,是学生快速进入竞技状态的有效手段。结合散打运动自身激烈性、对抗性的特点,对于课前的充分准备活动具有更高的要求。再次,身体素质差是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许多学生膝关节的损伤多数是由于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肉力量过弱引起的。随着散打运动的竞技性的越发激烈,无论是狠打、重踢、猛摔的进攻为手段,还是格、挡、挂、提等防护手段,都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扎实的身体素质是避免受伤的保证。然而,从相关文献以及调查中发现,教师及学生虽然对于这些因素的了解度并不低,然而学生缺乏对于自我疲劳和身体素质重要性认识度和辨识度却不高,在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计划不能做到因人而异的情况下,学生要及时反馈信息并进行自我调整,并且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4.2 运动损伤训练致因

运动损伤致因包括:运动负荷过大、带伤训练比赛、技术要领不准确、局部负担过重、恢复时间措施的不合理、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六个指标构成,占据着运动损伤致因举足轻重的地位。运动负荷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是在承受一定外部刺激时,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应答反应的程度。在运动实践中,如果没有遵照合理有序的规律安排运动负荷,不仅影响运动水平的良好发挥,而且还会造成运动员的损伤[6]。带伤训练、比赛即是学生在受伤后未痊愈的情况下参加训练或比赛。由于散打运动对抗性、复杂多变性的特点,并且在受伤后,会出现身体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中枢神经系统对受伤部位调节的灵活性减低等现象,极易出现再次受伤的情况。技术要领不准确是指运动员由于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规律而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散打专选学生接触散打的时间相对较短,专业水平较低,训练中常常会出现肌肉收缩不协调,用力不当,出现多余动作。所以,技术要领不正确也新技术学习时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局部负担过重是指在训练课中,教师安排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不科学,使学生的局部训练负荷超过了其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而造成运动损伤。虽然已有大量运动实践表明逐渐增大的运动负荷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但是也并非越大越好。散打运动中的快速移动、突然变向、下潜抱摔等动作对运动员的腿部负担是很大的,并且每个人的关节活动幅度、灵活性都不相同,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的生理特点及个体差异,科学地安排散打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做到全面素质训练,避免训练内容单一、训练强度过频过大的局部训练,防止局部负担过重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要素。恢复时间措施的不合理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散打专选学生在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如果不进行有效适时的恢复措施就会导致疲劳的积累,引起过度疲劳和某些局部符合量的增加,从而引起运动损伤的发生,并且科学地控制训练负荷并科学身体恢复手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学校课程安排时常会出现的情况,学校为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等因素,会出现术科课紧挨着的情况,学生上完课根本得不到休息就要继续上课,学生在体力上接近透支,注意力不集中的,容易造成损伤。

4.3 运动损伤心理致因

因子分析可知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包括过度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太难、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指标构成,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位置。

过度兴奋是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现出极度兴奋的一种状态,也是运动损伤最容易忽略的因素。散打项目强烈的对抗性与多变性会激发学生的好斗激情,导致学生间的攀比进行激烈的对抗或者在没有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练习较有难度的动作,往往会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导致运动损伤。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散打是靠头脑获胜的运动项目早已被世人认可的,在其训练和比赛中动作是千变万化的,导致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同样较大,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均衡,易发生精神性疲劳,因此注意力对于比赛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训练或比赛中疾病、疲劳、护具、观众的态度、过分计较个人得失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在大强度的训练或激烈的比赛中,是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动作太难是指对于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而言,散打技术掌握还不够全面,身体素质还不够过硬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急功近利想要学习更多更难的动作。无论是身体素质的提升还是散打技术的学习都要循序渐进,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否则会阻碍运动水平的提高,严重时会导致运动损伤。自我保护意识差是指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和防护机制的知识了解并且缺乏在训练中对于运动损伤的认识导致对于很多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由于散打竞赛规则致使学生需要在不停顿的运动中进行相互攻防,并不能消极等待,双方都要采取积极进攻同时又要防守伺机反击,使学生的身体之间互有接触、碰撞,很容易导致损伤,因此在比赛训练中自我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5 结论

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于武术散打专选学生的运动损伤的致因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分析构建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问卷的KMO的值为0.642,Bartlett的球度检验的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适合作因子分析。运用最大方差得出旋转成分矩阵旋转后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82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公因子,由因子分析得出武术散打专选学生运动损伤致因指标体系由损伤生理致因、损伤训练致因、损伤心理致因三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构建而成。由于数据有限,结果具有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希望给的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一定的参考,提供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2]何国民.应用统计学案例教程:以Spss为计算工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74-277.

[3]高越飞,王兴辉,等.因子分析对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28-30.

[4]陈 江.部分高校散打专选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及成因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8-20.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6]李泊霖.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状与致因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9-31.

猜你喜欢

武术负荷变量
中华武术
抓住不变量解题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也谈分离变量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武术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