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模式进化与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2015-03-29郭建军西南政法大学王文林酷派集团

电子知识产权 2015年5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商业专利

文 / 郭建军 / 西南政法大学 / 王文林 / 酷派集团

创新模式进化与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文 / 郭建军 / 西南政法大学 / 王文林 / 酷派集团

创新模式是创新资源的配置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而知识产权战略是对知识产权资源的产生、保护、运用和管理,两者在本质上都是通过对知识的优化整合来获得竞争优势。创新模式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在联系,决定着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文章阐述了创新模式的分类及进化,分析了创新模式进化与知识产权选择的联系,并得出创新模式的进化将有助于知识产权价值理性回归的结论,希望对企业乃至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有借鉴意义。

创新模式;知识产权战略;价值回归

一、 创新模式综述

(一)创新的定义

创新在J.A Schumpeter著述的《经济发展理论》中被定义为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将技术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所引起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1】。Schumpeter以技术创新理论和制度创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全新的创新理论。科技的进步使创新在经济活动中对企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愈加明显,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例如,费尔德认为创新是与新产品直接有关的技术变动【2】;伊诺思将行为集合的概念融合到技术创新中,认为技术创新是发明选择、资本投入等多种行为综合的结果【3】;傅家骥则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来的更优的生产经营系统;吴贵生则认为创新贯穿于研发直至商业化的全过程【4】。

(二)创新模式的分类

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获得了理论性揭示【5】。创新的不断探讨演化出不同的创新模式。创新模式划分的依据因研究的角度不同而各有侧重,但无论如何,创新模式的实质都离不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1)封闭式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的划分

根据是否需要获取企业外部创新资源,创新模式被划分为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最早由Chesbrough于2003年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核心思想是有价值的创意和商业路径既可以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可以来自于企业外部,与之相反,封闭式创新则强调的是对成功创意强有力的控制,知识转化成产品完全依赖于企业内部。其中,开放式创新根据创新思想的流动方向被划分为将企业外部的知识资源整合到企业中来进行创新和商业化过程的向内开放型创新以及将企业作为其他组织的知识源,将有价值的创意、知识、技术输出给其他企业的向外开放型创新【6】。

(2)技术性创新与商业性创新的划分

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创新模式被划分为技术性创新和商业性创新。技术性创新是创新思想的实现过程,最终体现为创新思想转化为技术组合,通过专利授权取得技术垄断并最终走向商业成功是企业追求技术创新的根源。商业性创新是围绕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展开的商业模式创新,具体表现为开创新的产业领域,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提供已有的产品。技术性创新和商业性创新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两种模式都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两种模式相互独立表现为技术性创新或者商业性创新获取的竞争优势并不以同时发生另一种创新为前提,两种模式相辅相成则表现为技术性创新是商业盈利的保证,而商业性创新是技术性创新的动力,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不断地将技术创新等战略资源转化为物质财富,而只有商业性创新持续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动力促进技术性创新。

(3)流创新与源创新的划分

根据创新路径的不同,创新模式被划分为流创新和源创新。流创新与源创新是谢德荪研究Verity和雅虎两家搜索引擎公司的创新模式时提出的【7】。流创新通过始创新改进现有技术,或找出互补产品,革新生产流程并采取更有效管理进行商业活动,而源创新则是被始创新推动的崭新理念组合现有资源改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创新模式。源创新需要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其竞争能力源于生态系统中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企业是采用基于流创新的模式还是采用基于源创新的模式往往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并决定着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这是因为流创新的实质是产品品质的阶段性升级,而源创新则是寻找差异化,以“不同”进入一个成熟的市场,建立本领域竞争者在短期内不能模仿的生态系统,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其获取商业成功的本质【8】。

(4)其他创新模式

根据创新强度的不同,创新模式被划分为对现有技术持续革新的渐进性创新和颠覆现有技术的突破性创新【9】。根据创新诱因的不同,创新模式又被划分为需求捕获性创新、市场阅读性创新和技术驱动性创新。需求捕获性创新以苹果公司为样板,最早捕获尚未开发的市场需求,首家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颠覆性产品。市场阅读性创新的创新思想直接来自于竞品,研究市场再创新,对竞品极度敏感让其迅速模仿并赶超对手,例如三星。技术驱动性创新的基础是不断革新的技术以及过硬的产出,谷歌是典型例证。根据创新作用对象的不同,创新模式还会被划分为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等等模式【10】。

移动互联时代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分工协作等多因素的融合打破了封闭式创新的良性循环,企业需要学会利用开放式创新来化解产业升级的压力。

二、 创新模式的进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创新模式也表现出越来越多地样式,但总体来说,创新模式进化到现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一)创新模式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演进

封闭式创新企业边界明晰,创新只能在企业内部产生、消化和演进,企业内外部没有技术交流的可能性。企业投资于内部研发,不断产生突破性新技术,企业随着新产品一同推向市场并取得商业成功被称为封闭式创新的“良性循环”。遵循“良性循环”的封闭式创新在早期能够适应创新管理与市场环境的要求【11】。移动互联时代的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分工协作等多因素的融合打破了封闭式创新的良性循环。快速更新的知识、多变的市场使完全依靠内部创意的产生和转化的创新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扩张的需要,企业需要学会利用外部创意或内部创意借用外部渠道来化解产业升级的压力。以联想为例,联想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其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受到了巨大挑战,但是联想通过成功的海外并购不断获取外部创新资源以武装自己最终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封闭式创新逐渐解体的原因在于,日益枯竭的内部创新跟不上用户对产品的期望、自主研发产出的周期跟不上市场的变化等原因均迫使企业不断地向外寻求创新资源。

(二)创新模式由技术性创新向商业模式创新演进

技术性创新以产品为中心,其竞争规则是企业根据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以产品的品质赢得市场,用技术垄断巩固市场份额【12】。然而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商业运行规则,技术垄断难以压制业界新贵的成长。商业模式创新起源于互联网,因此多以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为代表。商业模式创新完全不同于技术性创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会带来无穷的价值。传统行业以苏宁、国美为代表,新兴行业以腾讯微信、阿里淘宝为代表,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新都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将旧经济模式下的竞争对手打得无力还手,然后建立新的商业运行规则。以手机行业为例,手机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渠道(如OPPO),运营商渠道(如酷派),在这两种主流的商业模式下形成了“中华酷联”相对稳定的市场结构。但互联网给了小米弯道超车的机会,小米倡导的“饥饿营销”不仅打响了品牌,还一举击溃了“中华酷联”,2014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小米手机首创的“饥饿营销”的商业模式比起其实现的技术创新对其取得的商业成功更有影响力。互联网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技术产品配套好的商业模式才能取得更大成功,技术创新向商业模式创新进化符合互联网发展的潮流。

(三)由流创新向源创新演进

流创新推动现有价值链改善的重要途径是产品升级和技术迭代,净利润也会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增加。流创新的创新行为往往集中于特定产品和现有的市场,其缺陷在于可被模仿复制性高,当创新的产物——新产品赢得市场青睐后,竞争对手会迅速跟进,在短期内推出同质化甚至更优的解决方案。这种现象在手机行业表现得尤为严重,旗舰机型推陈出新只要一年时间,竞品上市间隔仅两三个月。例如,在2015年3月底,酷派刚在市场上推出首部无边框智能手机,4月份乐视等厂商就推出了自己的无边框智能手机分占市场。因此如果企业想通过流创新来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得频繁地进行流创新,不断实现技术的迭代和产品的更新,否则某一次的流创新将很快因为竞争对手的跟进行为而面临创新停滞和净利润下降的问题。

源创新产生的是面对现有和未来两个市场的崭新理念,组合资源联合企业开拓新的生态系统,新的生态系统从无到有,竞争由流创新的企业间竞争演变为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对抗,创新资源也由企业内部整合演变为在生态系统中谋求整合。值得一提的是,谢德荪指出科技只能提供商业创新机会,但未必能保证实现商业价值,缺乏始创新能力的企业如果有好的商业模式完全有可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13】。在源创新并不一定依赖于新技术,新理念、新商业模式以及新的生态系统的建立都能成为源创新的背景下,创新模式必将由流创新向源创新演进。

三、 知识产权战略选择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模式的关联性

在创新模式的进化过程中,小到企业大到国家无处不体现知识产权战略的影响和作用。首先,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将知识产权作为战略资源以获取竞争优势,而创新模式则是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获取经济利益,两者在本质上都是通过智力成果的变革或运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其次,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模式的密切关系还体现在知识产权战略往往立足于特定的创新文化和环境,创新模式的选择则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引去提升社会创新能力【14】。再次,知识产权战略作为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明确了创新模式的方向,并指引企业或国家集中资源在最容易获取竞争优势的领域进行创新活动。

(二)基于创新模式的知识产权战略转移

创新模式是构建知识产权战略模型的重要维度,而层出不穷的创新模式对传统的知识产权战略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先知先觉的西方国家和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固有模式的负面作用,而开始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转移运动,主要表现为:

(1)知识产权战略从封闭转向开放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主体环境离不开市场,创新环境制约着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15】。规模经济时代是封闭式的创新文化,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不外流对知识产权资源强有力的控制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因此形成了以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垄断性权利为基础构建的用合法手段排除竞争对手的战略。技术垄断形成了市场准入的壁垒,市场壁垒产生了企业利润。规模经济的解体,创新文化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此时知识产权战略不再是控制和排他的逻辑【16】。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知识产权战略表现出了合作共享、开放标准等开放性特征。知识产权资源的获取也由自主研发转变为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并存,由有偿分享转变为有偿分享与免费共用并存,联想海外并购的成功就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最好实例。开放的知识产权战略不再一味的坚持“高垒墙,广积粮”的闭关锁国的竞争策略,“师夷常技以制夷”释放更多的知识产权资源才是获取永久竞争优势的良策。

(2)知识产权战略从注重技术创新转为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知识产权战略通俗的讲是在跑马圈地,过路收费。企业甚至国家获取利润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背后的垄断利益,因此企业拼命的投入研发以占领更多的山头,知识产权战略总是围绕着技术创新展开。但是新兴行业的成功则打破了旧的商业模式和经济规则。在新的商业运行规则下,商业模式创新并不必然要求同时发生技术创新,即商业模式既可以包含技术创新也可以独立于技术创新而实现本质上的创新【17】。阿里和小米的成功案例有力的证明了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具有交叉性和密集性,原来单纯依靠技术组合获取垄断利益的知识产权策略会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和敞口的创新风险,而从单独的技术创新向综合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转变为中小企业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相对而言,知识产权战略融合互联网思维以硬件成本的降低来实现商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比依靠高研发低产出的技术创新更有竞争优势。

(3)知识产权战略从注重数量和储备转为质量和利润

知识产权战略的起点是企业或国家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知识产权资源储备的多少往往影响着企业或国家的生存状态。近五年来,国家推出了很多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奖励政策,很多企业也都推出了专利倍增计划。因为不管哪个层面大家都达成一种共识,如果竞争者在专利数量上不能取得优势,其在专利质量上取得的优势也可能化为乌有,最务实的策略是先要在专利储备上达到一个重量级,所以很多企业将专利数量也作为一种知识产权战略【18】。

但残酷的现实是掌握在企业手中的大量的专利却不能转化成商业使用,过分的追求知识产权的数量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这背离了企业获取利润的本质。长久以来,企业作为资产储备的大多数专利不能通过商业使用转变为利润的事实造成了知识产权部成本中心的尴尬地位。在专利储备的多少并不与利润的创造成正比的现实面前,坚持把控专利质量的知识产权战略才是王道。正因为如此,在崭新的理念下新的知识产权保护趋势演变为布局核心专利并将专利权与技术标准捆绑形成新的壁垒【19】,而且生态系统成员间攻守同盟的建立也让企业由注重专利数量竞争转向注重专利质量竞争,由注重专利储备到注重利润转化有了合理的逻辑空间。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要始终坚持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企业的任何战略都离不开追求利润的动机【20】。如何充分运用专利制度,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方向。专利的商业化运营为知识产权战略由资产储备向创造利润转移的主要手段【21】。

四、 知识产权的价值回归

知识产权的价值表现为垄断价值对持续创新的支持,形成“创新-收益-创新”的良性循环。开放式创新的目的在于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获取更多的垄断资源,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将获取的垄断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是长期持续的知识产权垄断地位,由此可见创新模式的进化是基于知识产权垄断价值,围绕着如何更好地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以及获取竞争优势以后利润的转化而进行的。创新模式进化的路径殊途同归,落脚点都在于以获取长久垄断利益为基础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而受到创新模式进化推动的知识产权战略转移将大大有利于这种生态的最终形成。

生态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创新模式,有理由相信,未来不论是国家之间还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将从知识产权战略的竞争转变为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不再过多的强调个体在知识产权资源方面的优劣势,整个生态系统的知识产权资源将最终决定了个体知识产权的价值。事实上,即使是在单打独斗的规模经济时代,尚无案例可寻,有任何一家企业完全是因为专利弱而被打败,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完全因为专利强而独占市场。归根到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仅仅是获取商业成功的竞争工具,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毕竟企业获取市场和利润以生存下去才是最终目标。任何过分低估或高估知识产权价值的行为都是不成熟企业和政府的做法,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而新的创新模式的出现为改变知识产权价值片面化或者极端化的认识提供了契机,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成员间竞争优势的组合能超越个体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个体就失去了过分低估或高估知识产权价值的基础。因此创新模式的进化将有助于知识产权价值的理性回归并摆正知识产权在商业组织中的顺位。

创新模式进化的落脚点在于以获取长久垄断利益为基础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而受到此推动的知识产权战略转移将有助于知识产权价值的理性回归。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Freeman.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 The MIT press, 1982.

【3】J.L.ENOS. Petroleum progress and profi ts: a history of progress innovation【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1962.

【4】邵勇.华润公司技术创新模式优化选择及实施【D】.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08.

【5】王翠霞,叶伟巍等.创新模式演进与工程教育范式优化【J】.高等工程研究,2013(4):36.

【6】唐国华.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湖北:武汉大学,2010.2.

【7】谢德荪.源创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

【8】 匿名.源创新的真谛【J】.新经济导刊,2012(10):51.

【9】蔡瑞林,陈万明,等.创新模式对竞争战略、创新速度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26-27.【10】刘根节.开放式创新范式多视角研究模式【D】.天津:南开大学,2013.

【11】杨志强.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12】郭民生.知识产权产业商业模式探析【J】.创新科技,2011(4):26.

【13】谢德荪.科技不是第一推动力——中国企业创新的方向与路径选择【J】.北大商业评论,2013(08):110-112.

【14】冯晓青.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模式的互动关系探析【J】.知识产权,2014(4):4-7.

【15】杜鸿雁.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7.

【16】唐方成,仝允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软科学,2007(06):60-61.【17】齐严.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18】张志成.专利数量——也是一个战略问题【J】.电子知识产权,2006(10):62.

【19】李广军.华为的专利战略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与借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1.

【20】韩文海.德鲁克的企业目的观: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更高境界【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1):11.

【21】夏轶群.企业技术专利商业化经营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商业专利
专利
发明与专利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模式从0到N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
2006-2007年度最佳商业模式
2006-2007年度商业模式未来之星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