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2015-03-28赵艳霞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5期
关键词:京津冀公共服务住房

□文/赵 爽 赵艳霞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唐山)

京津冀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

□文/赵爽赵艳霞

(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河北·唐山)

[提要]本文在分析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着力破解行政碎片化困境,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实施信息化战略,推进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建议。

公共服务;住房;京津冀;协同发展

收录日期:2015年7月6日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来。这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作为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与住房问题是关系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基本公共服务是指覆盖全体公民、满足公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最为基础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现阶段,京津冀区域内人们最关心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一、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与住房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着力破解行政碎片化困境,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实施信息化战略,推进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协同发展。

首先,运用整体政府理念,建立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与住房协同发展机制。整体政府理念主张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加强合作、传递优秀理念,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形成一种协作共赢的服务模式。其协同理念对破解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管理中的“碎片化”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整体政府理论,构建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具体包括协商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与监督机制。形成京津冀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共同体,破除区域分割的行政思维,确立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站在京津冀地区整体发展的角度,按区域发展特点制定公共服务与住房领域的公共政策。加强京津冀区域顶层制度设计与执行监督,进行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合作的协调、决策与监督工作;建立多层级的协商、执行机构,负责京津冀各地区具体任务的协调落实工作。遵循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创新京津冀区域公共管理合作机制,优化区域公共资源配置。

其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促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与住房资源科学配置。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不管是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医疗、教育投资,主要是由政府单一主体供给或政府委派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这种现象一方面加剧了公共服务在区域内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形成垄断经营,监管缺失或不利,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要加快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在减小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差异化的基础上,改革当前政府占绝对优势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分阶段分层次的通过市场机制吸收民间资本投入到公共服务供给中,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多元资本在区域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促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整体上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要素流动方面的基础配置作用,促进区域公民共同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实现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的科学配置。

最后,实施信息化战略,推进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与住房优化发展。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京津优势资源,缩减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北京、天津聚集了大量的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要加快其向河北省的辐射,推动京津冀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区域内公众居住质量。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化与京津冀城市群公共服务与住房发展严重不均衡制约了其协同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公共服务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房地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公众对住房的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住房自身所提供的居所服务的需求和对住房所在区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求。目前,北京、天津集中了过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使其拥有河北省无法企及的居住优势,迅猛增长的人口使得北京、天津面临巨大的环境、交通和住房成本压力。京津吸纳各种优势资源的“黑洞”效应远远大于辐射效应,其大规模聚集各种资源的同时,并没有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导致整个区域经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

京津冀公共服务与住房供需失衡存在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影响区域综合承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的提升。由于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不完全性,京津冀三地政府力图寻求地方行政区域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导致区域内公共服务理念碎片化、投入碎片化、服务职能碎片化。错综复杂的行政屏障和利益冲突、多元主体协同机制缺失,造成区域之间协调成本高,行政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的困境。

二、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与住房一体化协同发展对策

社会管理结合提供了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医疗、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医疗远程化、教育信息化。这些虚拟的医疗、教育资源可以促进京津冀区域优质资源的有效流通和高效共享,从而弱化区域间公共资源的巨大差异;二是建立京津冀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区域内公共服务与住房资源配置的科学依据。信息共享机制缺乏是造成区域协作发展困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实现信息共享是区域公共服务与住房领域协商与合作中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区域政府协同构建核心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及住房信息的透明化;通过信息分析、数据挖掘为区域内公共服务与住房科学规划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有助于京津冀公共服务与住房资源优化配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晓杰.城市化、区域差距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经济体制改革,2010.2.

[2]王树强,张贵.基于秩和比的京津冀综合承载力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4.

[3]钱海梅.“合作共赢”与“集体行动逻辑”——关于区域公共服务“猎鹿困境”的探讨[J].学术界,2009.2.

[4]翁列恩,胡税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2.

[5]邹会聪,潘恋.物联网时代区域公共管理模式的超越[J].改革与战略,2013.7.

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4YJ041);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501131)

F81

A

猜你喜欢

京津冀公共服务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走街串巷找住房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