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宁市霾的特征分析

2015-03-28莫雨淳廖国莲郑凤琴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1期
关键词:逆温灰霾特征分析

莫雨淳,廖国莲,郑凤琴

(1.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南宁,530022;2.广西区气象信息中心,530022)

1 引言

近年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不断建设增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尤以细粒子(PM2.5)污染和由此引起的灰霾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从气象上看,霾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近年来大片城市地区频发的灰霾,从根本上讲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诱发的低能见度事件。霾的影响让公众感受到最明显的就是能见度的恶化。近两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很多关于霾的研究[1-16],特别是华北、长江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城市,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其大气污染在广西内一直较为严重。南宁出现霾天气的频率增加迅速,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每年几天增至现在的几十天。因此,开展南宁市霾的特征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霾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开展霾预警预报业务有着重要意义。

2 资料选取及霾的判断依据

本文中的资料选取南宁市城区站观测资料,对南宁市近20年(1993-2012)出现霾的日数进行统计。由于南宁市缺乏大气细粒子的历史观测资料,为了前后统一,不使用大气成分指标作为霾的判断依据,采取中国气象行业标准《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QX/T113-2010)及其观测补充规定(气测函[2013]17号)中的修订,对能见度小于10.0km,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相对湿度小于80%的天气,判识为霾。当观测日能所开展的多次观测中,只要发生一次出现霾的情况,则该日就可认为是霾日。霾的等级划分根据能见度区分,为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严重霾,其中能见度在3.0km以上、10.0km以下为轻度霾;能见度在2.0km以上、3.0km以下为中度霾;能见度在1.0km以上、2.0km以下为重度霾;能见度在1.0km以下为严重霾。

3 气候特征分析

3.1 霾的年际变化

经统计,南宁1993至2012年,20年内出现霾日总数为487天,年均霾日数约为25天,霾日数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为78天。由图1可看出,南宁近20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至上个世纪末南宁已经达到年霾日数为10天,进入本世纪以来,年霾日数上升非常明显,特别是2004至2008年阶段,年霾日数跨越式增长,随后2009明显降低,直至2012年有趋于稳定。霾日的明显上升主要应与南宁市城建发展及机动车增加迅猛有关。之后广西制定了“十一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积极推进污染减排,采取了有效的节能减排行动,抑制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取得显著成果。这可能是2009年之后南宁霾日数下降的一个原因[2]。

图1 南宁年霾日数的年变化

3.2 霾的季节变化

图2 南宁月均霾日数分布

从图2可见,1993-2012年的霾日月均分布呈现V型分布,每年10月到次年2月,南宁都处于霾天气的高发期,其中12月份最多,平均达5.5天,其次是10月,为4.5天;南宁汛期霾天气发生次数较少,最少是7月,仅有0.25天。南宁的霾日数在冬季次数最多,占全年的45.8%;其次为秋季,占全年的37.9%;最少是夏季,仅占全年的6%。霾天气出现明显的季节化,秋冬季多,春夏季少这个特点,可能跟广西春夏雨水充足,秋冬常干旱有关。

4 天气特征分析

4.1 冬半年霾天气特征

秋冬季节南宁雨水少,天气稳定,容易出现霾天气。经选取多个典型案例统计,霾天气较易出现在冷空气经过后气温下降、地面被冷高压控制的时期。因此从秋冬季常见的冷空气影响中选取2011年1月6日至8日,12月27日至28日两个典型过程为例来分析秋冬季霾的天气特征。2011年1月6日冷空气南下影响广西,8日冷切变线移出广西,之后广西转为冷高压控制,如图3,南宁所处基本为均压区,风速减少,高层为偏西气流,低层吹偏北风,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极易出现霾天气。此时新的冷切变线在湖南、贵州与广西西北部,仍未对广西产生明显影响。当时南宁出现明显的霾并持续了2天。冷切变线过后,南宁在冷高压的影响下,风速减小,地面温度下降,夜间及早晨易出现逆温。逆温层以下大气稳定度增强,降低了污染物扩散能力,有利于污染物堆积而形成霾。

图3 2011年1月8日广西海平面气压图

从图4可以看到,2011年12月27日,南宁城市850hPa以下的低层风速很小,且垂直风向切边差异较大,形成稳定的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向高空扩散。逆温层较明显,出现了近地层逆温和3km高空(700hPa)的逆温。上层逆温阻挡污染物向高空扩散,在其下层形成浑浊层,近地层不易接收阳光直射升温,导致近地层逆温持续时间延长。同时近地层逆温可以阻挡城市下垫面污染物的扩散,特别是汽车排放尾气、建筑工地烟尘、工厂废气及烟气等污染物。加上秋季以来天气干燥少雨,下垫面泥土、粉尘等漂浮物易被风吹起,飘浮在空气中加重空气质量恶化。从垂直风看,低层风速很小,风向相异,低层大气非常稳定,因此南宁出现了一次霾天气过程,还出现了较严重的空气污染。

图4 2011年12月27日南宁站的温度对数压力图

4.2 夏半年霾天气特征

南宁夏季多雨,天气变化大,气温高,大气对流强,不易出现霾天气,但经过多年统计分析,在热带低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下,仍会出现霾天气。以2011年5月27日至31日的一次过程为典型案例分析夏半年霾天气的特征。如图6所示,2011年5月28日,菲律宾北部的热带低压北上,在台湾东南面向北移动,南宁受到该热带低压外围的偏北下沉气流影响。同时由于5月29日至30日海南东部的弱低压影响导致南宁偏北风持续,未能转为湿润的南风影响,使得湿度场较干,不利于粉尘漂浮物下沉到地面,而是浮在近地层及下垫面空气中,因此连续几日出现较严重的霾天气,同时伴随着空气污染。

夏季的霾天气在南宁比较少见,即使出现,持续时间也不长,主要受热带低压(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影响较明显。经统计分析,通常在北纬17度至27度,东经115度至130度之间移动的低压(台风),会使广西处于下沉气流的影响。

图5 2011年5月28日海平面气压场

5 霾日的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特征分析

图6 南宁霾天气日均能见度的分布

图7 南宁霾天气时相对湿度的分布

如图6所示是1993至2012年来,20年间南宁出现霾天气时的能见度分布。可以看出南宁市未出现过能见度在2.0km以下的重度霾和严重霾天气。能见度在3.0km至2.0km之间的中度霾出现率0.4%,据资料选择标准看,20年间仅出现2天。南宁市出现霾天气绝大多数为轻度霾。这表明南宁中度霾天气的发生频率很低,南宁出现的霾天气还是以轻度霾为主。

图7给出了20年间,南宁霾天气发生时相对湿度的分布,可以看出,67.1%的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对湿度为70~80%,25.1%的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对湿度处于60~70%,6.8%的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对湿度处于50~60%,而只有1.0%的霾天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下。

此外,霾天气的出现与大气稳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2]。南宁市的大气稳定度以中性、稳定类、较稳定类为主。非汛期南宁市中性类出现频率高,同时不稳定类和稳定类频率则较低。汛期不稳定类出现频率增加,中性类减少,所以南宁市汛期大气扩散能力比非汛期强。这正好与南宁霾日数汛期少,非汛期多的变化相对应。

6 小结

根据对南宁市1993年至2012年,霾日统计数据及气象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南宁近20年来,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来,霾日数上升明显,霾污染已逐渐成为影响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及民生的重要一环,2007年、2008年,南宁市霾日出现数达到历史高峰期。根据统计,南宁市霾日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秋冬出现霾日多,夏季出现霾日少的特点。

(2)从南宁市20年来出现霾天气的典型案例综合分析,冬季霾天气较易出现在冷空气经过后气温下降、地面被冷高压控制,风速减小,形成逆温的情况下。中低层出现双层逆温时,会延长霾持续的时间,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夏季霾天气通常受在北纬17度至27度,东经115度至130度之间移动的热带低压(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影响下出现,持续时间较短,若同时受其他天气系统影响,处于干旱的环境下,则容易出现较严重的空气污染。

(3)根据本文选择观测标准,南宁市近20年来所出现的霾日中,九成以上的霾日是以轻度霾为主,即是能见度在3至10km的霾为主,中度霾发生频率很低,而重度及以上程度的霾在南宁市没有出现。六成以上的霾天气发生时的相对湿度为70~80%,仅有小部分霾日发生时相对湿度在60%以下。

[1]郭青,魏远强,曾东好,等.梅州城区雾和霾的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4):27-30.

[2]廖国莲,曾鹏,郑凤琴,等.1960-2009年广西霾日时空变化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11,22(6):732-739.

[3]周宁芳,李峰,饶晓琴,等.2006年冬半年我国霾天气特征分析[J].气象,2008,34(6):81-88

[4]区铭香,苏春芹,范万新,等.百色市轻雾与霾的发生与分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3):103-105.

[5]蒋珍娇,龙凤翔,李艳玉,等.桂林市近10年霾的变化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68-69.

[6]王业宏,盛春岩,杨晓霞,等.山东省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5(1):24-28.

[7]童尧青,银燕,钱凌,等.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584-588

[8]吴兑,邓雪娇,毕雪岩,等.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J].热带气象学报,2007,23(1):1-6

[9]刘伟,韩毓.灰霾天气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判据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3):86-89

[10]王博,辜智慧.深圳市霾日分布特征与城市经济指标关系[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1):40-44.

[11]赵普生,徐晓峰,孟伟,等.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33-38

[12]杨玉静.桂平市气象参数对大气环境评价的影响[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4):54-56.

[13]吴兑,吴晓京,李菲,等.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J].气象学报,2010,68(5):92-100

[14]吴幸毓,何小宁,刘爱鸣.福州市霾天气观测及预警信号发布标准的初步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57-60.

[15]郑传新,蒋丽娟,唐伍斌.桂林市灰霾天气细粒子影响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S2):4-5

[16]张立多,叶文健,陈德花,等.灰霾天气对厦门市城市能见度影响问题初探[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S2):149-150.

猜你喜欢

逆温灰霾特征分析
济南市低空逆温特征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酒泉市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及其与沙尘天气的关系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穆夏艺术特征分析
广州市从化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合肥市灰霾时间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1—2013年长春市逆温特征分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基于PowerPC的脉内特征分析算法的工程实现
重庆市区灰霾天气变化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