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促水稻增产试验

2015-03-27潘灿辉

吉林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增产增收水稻建设

摘要:应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手段种植水稻,统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防治病虫害,可以大大提升水稻长势和产量。通过本试验得出结论:采用新技术栽培东联5号水稻,要比对照组闽泉2号每亩增产25.2公斤。综合计算,采用新技术栽培水稻,实际增收302.2元/亩。

关键词:水稻;产业技术;建设;增产增收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5.036

应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手段种植水稻,能够促进水稻的生长、提升水稻产量。通过相关试验数据显示,在水稻不同生长期,采用新技术、新化肥、新农药技术措施,水稻生长优势相当明显。因此,大力推广产业技术体系促使水稻增产增收,其发展前景广阔。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情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南安市柳城街道三堡村。这里是优质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核心示范片,示范片种植水稻共计350亩,早季水稻种植东联5号,晚季稻种植天优3301。这里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土质条件较好,有优良排灌条件。

1.2试验材料

试验用水稻品种为东联5号,对比组水稻品种为闽泉2号。新技术应用插秧机、病虫测报灯、测土设备、新肥料等。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采用新技术栽培东联5号为A处理,新技术栽培闽泉2号为B处理,常规种植东联5号为C处理,常规种植闽泉2号为D处理(对照组)。如表1所示。共设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亩。新技术包含:测土配方施肥、湿润灌溉、病虫害测报灯指导、病虫害专业队伍统一配药、统一防治技术、低毒新农药福戈防治枯心苗和稻纵卷叶螟、用拖拉机深耕农田、用机械插秧、用收割机收割等。

1.4试验观测

移栽时间为3月23日,插秧前进行整地施基肥。机插秧每丛2株,每亩插秧13000丛。每个处理小区选定3个点进行观测,移栽10天后,每20天观测一次,记录水稻植株的高度、叶龄和总苗数。成熟期进行取样估产,收获时进行实际产量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机械对水稻叶龄、分蘖和株高的影响

水稻移栽30天,对各个小区水稻叶龄和分蘖情况进行查看,其叶片和株高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每个处理选取10穴,其苗数、叶片数和株高,都呈现个体差异。A处理,也就是采用新品种东联5号应用新技术生产措施的一组,其苗数、叶片数和株高指数表现最好。其次是采用新技术栽培的老品种闽泉2号。利用常规方法栽植的东联5号和闽泉2号表现都较差。由此可见,采用新技术管理水稻,能够促使水稻生长达到优化程度。

2.2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机械对水稻考种情况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机械产业体系建设手段,对水稻考种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A处理株高比对照组要高出6厘米,每穗总粒数也要多出28粒,结实率达到89.6%,比对照组的83.6%,整整高出6个百分点。

2.3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机械取样估产情况(见表4)

取样估产是试验常见技术指标之一。在几个处理中,采用新技术的A处理依然表现最出色。亩产量能够达到564.3公斤,B处理虽然没有采用新品种,但生产措施先进,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亩产量达到548.0公斤。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手段,亩产量为523.7公斤,比A处理相差40.6公斤。这说明新技术为水稻丰产奠定坚实基础。

2.4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新机械实际测定产量情况

通过实际生产测定,最终获得的亩产量,才具有说服力。采用东联5号新品种的水稻,通过测土配合施肥、机械插秧、湿润灌溉、病虫测报灯指导、统一专业队防治病虫害。A处理最终加权亩产量为528.6公斤,相比对照组闽泉2号同等栽培条件下增产5%以上,相比常规栽培的D处理,增产10.7%。采用新技术生产措施的水稻,优良米相比市场每公斤要高出0.4元。综合考量,东联5号新品种新技术栽培每亩要比对照组增加收入302.2元。

3结论

从本试验实施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品种对提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东联5号相比闽泉2号,在常规管理条件下,每亩增产10.1公斤;在采用新生产技术条件下,东联5号相比闽泉2号每亩增产25.2公斤。采用新技术栽培水稻,还能够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优质稻种种植成本,提升稻米品质。特别是稻米品质可以直接为农民带来价格上的增收,优质稻米要比市场普通稻米高出0.4元/公斤,综合计量,采用新技术栽培水稻要比对照组每亩要多收入302.2元。

参考文献

[1]陆艳婷,张小明,等.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水稻产业体系建设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4,(26).

[2]陆峥嵘.围绕重点环节,实现重点突破 上海水稻产业技术建设迈新步[J].上海农村经济,2013,(20).

[3]陆艳婷,金庆生.增强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效能的探索[J].农业科技通讯,2009,(05).

[4] 周波,于冷,史清华.农业技术应用与农户收入增长:以江西农户为例[J].商业研究,2011,(02).

[5] 吕玲丽.农户采用新技术的行为分析[J].经济问题,2000,(11).

[6] 邢大伟.重视农民技术需求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05).

[7] 程序.国际农业科技的动向及其启示[J].科技导报,2000,(11).

[8] 肖焰恒.我国农业技术应用的宏观取向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诱导[J].科技导报,2002,(05).

[9]孙永飞,梁尹明,叶坚,朱万耀.水稻超高产模式株型栽培概论[J].中国稻米,1999,(05).

[10]杨惠杰,杨仁崔,李义珍,姜照伟,郑景生.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0,(03).

作者简介:潘灿辉,本科学历,南安市柳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种植。

猜你喜欢

增产增收水稻建设
什么是海水稻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全新机理,5G高效增产——“意得昂”助小麦增产增收
“数字+智慧”开启农业增产增收新时代
一季水稻
水稻花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