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推进整县美化工程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

2015-03-27董国权

吉林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美化美丽农村

董国权

2月27日,副省长隋忠诚听取了省农委关于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汇报,明确了2015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工作任务和具体保障措施。今天,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磐石市举办整体推进美化工程培训班,主要是贯彻落实隋忠诚副省长重要指示要求和省农委李国强主任、于强副主任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部署。会前,省农委两位领导听取了省新农村办举办这次培训班的工作汇报,两位领导高度重视,指示我们要对2015年新农村建设工作一项一项的落实,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

刚才,磐石市农业局王富江局长、黑石镇李海胜副镇长和古城村高振华书记,分别从县、镇、村三个层面,全面深入细致地介绍了磐石市在绿化美化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花卉种植专家吴连元又详细给大家讲解了花卉种植技术和一些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在座的各位又对推进整县美化工作进行了踊跃发言。这次培训班,举办得非常及时、非常成功,大家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技术,取到了真经,增强了信心和干劲,为下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储备。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研究和借鉴江浙两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为什么先要介绍一下江浙两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主要是因为今年我省工作思路有所调整,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按照中央的要求,要“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由单向突破向全面发展,各美其美,千村千面。江浙两省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美丽乡村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头,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有利于树立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思想观和方法论。2014年12月15日~19日,由省农委于强副主任带领长春市农委、四平市农委、省新农村办有关负责同志一行6人,先后考察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花塘社区东观村和西观村、黄龙岘村,溧阳市陈家村、祠堂村、后村、灵官村、龙峰村、竹塘村;浙江省德清县五四村、劳岭村、燎原村,安吉县高家堂村、马家弄村,桐庐县芦茨村、茆坪村、环溪村、荻浦村等2省、5个县(市、区)、19个美丽乡村。江浙两省地处“长三角”地带,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商贸重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建国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两个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的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协调推进工业和农业、城镇和农村等各项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新突破,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

(一)注重城乡统筹,突出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村民幸福指数。江浙两省都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改善农村民生的最重要抓手,高质量快速推进。所到之处看见的农村,都是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柏油路,一排排古朴特色三四层高楼的农民新村,一处处完善的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清洁的自来水、综合服务社区和历史文化长廊,一个个与大城市紧密衔接的具有生态乡村风貌特点的旅游景点,一块块村落景观、道路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相接辉映,塑造了江南独有的乡村特色美景。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农村基础设施全覆盖、公益事业全发展、公共服务全保障,农村更像城市,城市连接农村,城乡连为一体,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充满了骄傲感和自豪感,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二)注重科学规划,突出生态优先,有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江浙两省都秉持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尊重生态、热爱生态、保护生态入手,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他们建设的新农村都是依山傍水,随弯就弯,千回百转,没有统一模式,不搞大拆大建,一村一韵,一户一特,千村千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03年,浙江省率先提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之后,聘请北京等地几家大的规划院对全省农村进行了村庄规划,确定重点建设200个省级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1.6万个保留村和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的村庄布局,形成了以“四美三宜二园”,即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村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格局。江苏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先导,将全省20万多个自然村逐步优化为4.2万多个农村居住点,实行生态设施、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服务并重,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注重发展产业,突出富民强村,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江浙两省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人均只有几分地。但是他们在匮乏的土地、独特的资源基础之上,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闯出了一条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大幅结构调整、高度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型发展之路。到目前,江苏省发展家庭农场1.9万家,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景点3211个。2013年,江浙两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106元和13598元。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全省村级集体总资产2054亿元,净资产1333亿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9万元。做到了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实力同步增长。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一是集体整合土地。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大塘金村将本村及其毗邻的村庄耕地,采取租赁的方式集中连片种植薰衣草400亩,打造“金陵休闲农业四十八景”之一,集休闲旅游、加工薰衣草精油、薰衣草茶于一体,年吸引游客3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00多万元。黄龙岘村2000亩特色茶园,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二是农户合作经营。溧阳市祠堂村党支部书记林富春带头组织村民成立了溧阳市江南桂花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800余名。目前,已初步建成江南最大的桂花产业园基地,园区实现年销售2800万元,利税600余万元。成为十里桂花长廊产业观光带,共栽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桂花6万多株,打造成为“江南桂花第一村”。浙江省安吉县马家弄村5000亩毛竹林及其系列加工制品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5万元;三是发展行业协会。桐庐县芦茨村集中连片打造“慢生活农家乐”,目前已经发展到101家,年产值达到4500多万元。他们为改变农家乐“各自当家”的局面,进一步提升农家乐档次,规范农家乐经营,村里组建了农家乐协会,制定协会章程,严格规范农家乐的经营行为,加强对农家乐食宿接待各方面的管理;四是吸引社会资本。德清县劳岭村利用地处莫干山脚下清馨幽静、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和距离上海仅2小时车程的区位优势,引进南非、法国、韩国等投资商,发展外籍人士在当地开办食宿服务“洋家乐”、开山鼻祖“三九坞”、当家花旦“裸心谷”、后起之秀“后坞生活”、浪漫典范“法国山居”、小家碧玉“隐居莫干”等系列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驻沪大企业高管和白领到此休闲度假,仅60多家“洋家乐”,每家每天旅游收入4000~8000元。同时,农户每年出租房租财产性收入达到5~10万元。

(四)注重提升内涵,突出乡村文化,着力彰显新农村建设特色。江浙两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十分注重打造特色产业牌、生态旅游牌、历史文化牌和美丽乡村牌,在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在传承保护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他们做到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历史文化挖掘。南京市江宁区利用有87组地名与《红楼梦》有关,花塘社区的地形态势与《红楼梦》大观园的地形态势相符合,曹雪芹的祖宅在江宁等文化优势,全力打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红楼稻香村(东观村和西观村)。桐庐县茆坪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保护和挖掘至今有900余年历史、宋元之际建的“文安楼”、“胡氏宗祠”及一大批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建筑,成为考古研究和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二是注重历史人物宣传。桐庐县荻浦村历史上曾考出12个进士,其中申屠氏是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汉代丞相、尚书令,提据史端公等。申屠开基为救父亲舔吮疮毒,乾隆赐“孝子”匾,立牌坊一座。荻浦人家家都有以德文化为特点的家训祖教以及学校教风等。荻浦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彰显以历史人物为代表的孝义文化,很吸引人的眼目;三是注重建筑物的文化命名。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楼房最醒目的位置、社区、骑友驿站、公交站点、售货亭等都张贴着美丽乡村标识标牌,无时无处你都身在美丽乡村之中。村内所有的建筑物都有特色文化意义的命名,街路、饭店、休闲区、旅游景点、游客服务中心都有指示牌、导游图指引。在桐庐县荻浦村,即使废弃的畜禽圈舍修复再利用,命名为牛栏咖啡、猪栏茶吧,别具特色。在江浙农村,就是一块石头、一颗枯木、一个塘坝、一条小溪等,都通过精心点缀修饰,赋予相应的文化内涵,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四是注重区域文化包装推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江浙两省各地区市、县、区、乡镇、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影响力和穿透力强的文化名片。比如桐庐县环溪村,因为村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由此得名清莲环溪村的美名。溧阳市竹塘村自然生态保持完好,植被茂密、溪水清澈、地势坡缓、老树参差,呈现一派原生态环境景象,“竹塘村寨”远近闻名。在杭州市,萧山区命名为“文明萧山·幸福家园”,桐庐县命名为“潇洒桐庐·秀美乡村”,建德市命名为“秀美山村·宜居建德”,富阳市命名为“富春山居·美丽乡村”,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等。这些文化名片享誉全国,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注重建筑文化的打造。美丽乡村都是仿古建筑,独具风格,房顶黑瓦,白色墙体,灰色墙裙,青石地面,暗色木质栏杆,灰白黑,淡素雅,体现了整体建筑的静怡、厚重和古朴,与周边环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五)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江浙两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都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筹谋划推进改善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江苏省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考核体系,要求环境达标比例必须达到95%以上。浙江省从2003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每年都以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议,表彰一批先进单位个人,命名一批美丽乡村,推动力度特别大;二是不断加大投入。近年来,江浙两省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转向农村,投入巨资,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江苏省2014年投入专项资金达到23.74亿元,整合资金242亿元。浙江省市县各级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节约下来的部分全部拿来用于治理农村污水。2014年浙江省省级专项达到40亿元,地级市、县(市、区)专项资金也都在几千万元以上,10年时间各级财政投入435亿元,各类社会资本投入700多亿元,体现了各级财力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创新建设模式。江浙两省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江苏省集中建设了一大批集一、二、三星级“康居乡村”新农村重点区。江宁区将世凹桃源、石塘人家、汤山七坊、朱门农家、东山香樟园等5个小村落打造成旅游休闲观光的“五朵金花”,并明确重点抓110个示范村、182个重点整治村、706个一般整治村。浙江省已创建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3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在全面完成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的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再完成3万多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任务。

(六)注重发动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江浙两省都把新农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的主动权交给农民自己,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如何整治、如何规划、由谁施工、由谁监督等问题,都有农民民主决定,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探索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浙江省桐庐县建立定期走访、主题走访和走访记录的制度,形成干部主动下基层“走亲、认亲”的良好新风,县乡村三级2300多名干部实现了对全县183个村、10多万农户的走访全覆盖,进一步增进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感情。通过走访活动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以点带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紧迫性的问题;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江苏省始终把握群众路线这一关键,把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想方设法调动群众热情,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溧阳市新农村办联合市妇联,在全市发起“美在我家,村庄环境整治巾帼在行动”主题活动,发动农村广大妇女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清理乱堆乱放。江苏省肯定了这一做法,在全省发起了“农村妇女中小学生携手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有的村庄将主动权交给群众,由村民投票来表决本村环境整治整什么、怎么整;有的村庄特意安排整治意识薄弱、思想陈旧保守,交通收入较低的村民参与具体施工;有的村庄聘请村里的老教师、老党员为监督员,为村庄整治出谋划策、监督把关;三是建立完善环境保洁长效机制。浙江省推行“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农户分区包干”常态保洁制度,建立政府主导、集体与农民共担的保洁经费筹措机制,开展“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点线面结合的综合保洁工作。

总之,江浙两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既有外在的、有形的变化,更有本质的、内涵的提升,做法成熟,经验弥贵,值得我省认真学习和借鉴。

二、科学谋划和确定2015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根据中央部署,借鉴江浙两省经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也必须立足改革创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步伐。具体要实现十个转变:一是在总体安排上,由过去重视新村建设向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方向转变,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二是在统筹推进上,由过去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向统筹推进改善人居环境、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方向转变,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基础、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三是在建设时序上,由过去重视各项建设一起推进向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3个步骤方向转变,要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四是在选点布局上,由过去重视均衡发展向连点成线、集中连片、整乡整区域推进方向转变,要集中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标准样板村群和示范景观带;五是在建设方式上,由过去重视整齐美观向“一村一特”、“千村千面”、尊重自然生态方向转变,要因地制宜推进各项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六是在文化挖掘上,由过去重视典型宣传向保护古村落、挖掘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方向转变,要不断增添新农村特色、增强吸引力;七是在增收致富上,由过去重视农民增收向既富村、又富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劳务财产性收入等方向转变,要把规模经营、合作经营、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放在突出位置;八是在产业发展上,由过去重视产量提高向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绿色、生态方向转变,要走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九是在建设内涵上,由过去重视“物的新农村”建设向“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并重转变,要提高职业农民素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十是在组织推动上,由过去重视政府投入向科学规划、整合社会力量方向转变,要切实落实全党全社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责任。

按照上述工作思路,今年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的要求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要求,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具体抓好以下10个方面工作:

(一)高标准推进410个重点村建设。省政府已将41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建设纳入2015年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实施。2015年410个重点村重点配套建设项目达到 “六通、六改、六建、三化”等标准要求,即:实现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开展改住房、改围墙大门、改排水、改厕所、改圈舍、改储粮仓,建校舍、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全面实现美化、绿化、亮化。2015年支持的项目主要有: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村屯道路和路边排水沟建设,村部和农村文化休闲广场建设等,实施的项目总体在800个左右,并根据各重点村建设需求、投资情况,适当拉开支持额度。及时启动新一轮4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在原有58个样板村群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布点连线成片,使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群达到80个左右,每个样板村群布点行政村5~8个。到2015年底,集中打造一批城镇周边城镇化型、中西部地区社区化型、东部山区特色化型、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型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农民集中上楼的村200个。

(二)创建1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对比江浙两省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今后我省新农村建设应着力注重文化元素和生态建设等重要内容。2015年,省里制定创建100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建设内容包括农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新时期乡村建设特点。

(三)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30万户干净人家。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建设10万个美丽庭院、30万户干净人家创建活动。美丽庭院要求围墙大门改造到位,房屋、仓房、圈舍、厕所、储粮仓建设有序,柴草堆放科学合理,庭院人行道实行硬化,菜园景观化,院内干净,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干净人家要求室内外干净整洁,防治苍蝇、蟑螂、老鼠、蚊虫侵害有措施,讲卫生、讲文明、讲科学,生活方式健康向上。

(四)推进5000个行政村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通”。2015年,全省各地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交通、新农村、美丽乡村、“一事一议”、移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兴边富民、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整合市县两级专项投入,以及各类帮扶和乡村自有资金等,加大农村公路尤其是屯内道路建设力度,在实现100%“村村通”、40%“屯屯通”的基础上,2015年“屯屯通”比例提高到50%以上,实现“屯屯通”的行政村达到5000个左右。以后,每年“屯屯通”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屯屯通”,“户户通”的比例相应提高到60%以上。

(五)开展12个县(市、区)美化工程。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2015年选择磐石市、通化县、集安市、辉南县、伊通县、长春市绿园区、四平市铁西区和铁东区、通化市东昌区、敦化市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开展整县农村房前屋后和公路两旁栽花种草。

(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责任分工,省住建部门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省农委继续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我们各级新农村办公室工作的优势所在,便于各地主管农业方面的党政领导推进这项工作。每年春秋两季要集中力量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主要是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清乱建的建筑物、清残垣断壁、清广告、清死畜禽、禁止露天焚烧秸秆。重点整治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环城镇周边的地带,小城镇和农贸集市,村部、学校、广场、企业等公共场所,沟渠河道,农户庭院,畜禽养殖小区、棚膜蔬菜园区、工业集中区和乡村旅游观赏区,水源地和卫生管理死角。省和各地都要建立督查组,定期督查,对于清理不到位和垃圾围村突出的地方,要给予通报。

(七)推进35%行政村建立设施管护、民主管理各项村务的长效机制。主要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建立村规民约,建立农村各项设施维护运行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五包”、“八不准”环境整治和保洁的长效机制, 即:农户包新建院墙大门维护,包门前街道卫生清扫,包清除积雪,包花草树木成活和路灯管护,包路边沟清理;不准乱垛柴草垛,不准乱堆放粪堆,不准乱扔垃圾,不准在墙体乱写和张贴广告,不准畜禽散养乱跑,不准随意焚烧秸秆,不准在庭院内外随意摆放物品,不准在街路随意停放车辆。目前,我省涌现了一大批像公主岭市青林村、磐石市永红村、榆树市红庙村、伊通县营城子镇等一大批典型,这些典型都可比、可看、可学。2015年,省农委将大力推广新农村建设8大机制、20种模式,让全省所有的行政村和自然屯,都有机制可学、模式可用,推动新农村建设。

(八)精心打造特色农村文化品牌。我省各地都建设了一批漂亮的新农村,但文化内涵普遍贫乏,仅限于扭秧歌、跳广场舞、墙体文化上,与江浙两省打造的特色文化差距较大。从2015年起,全省开展百名文化专家进百村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挖掘历史名人、民俗文化,赋予特产品文化内涵,创造地域美丽传说,弘扬特色文化,提升“软实力”。要加强对现有街路、广场、桥涵、景点、园区、社区、河湖等公共建筑物的命名,赋予生命力。凡是创建国家级、省级美丽乡村的村,以及各市(州)、县(市、区),都要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文化品牌。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推介新农村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九)完成2000名村干部培训和100个典型报道宣传工作。2015年,省里要继续完成1000名村干部、1000名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工作,培训重点内容就是农村村庄和垃圾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进一步增强村干部和农村经济组织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组织新华社、农民日报、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和利用省政府网站等多种形式,计划对100个美丽乡村典型和作出突出业绩的新农村建设人物进行采访报道,深入宣传我省新农村建设成果。继续开展10万农村青年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会同省委宣传部办好2015年农民文化节。

(十)切实加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省、市、县三级410名领导干部每年帮扶41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的工作责任,凝心聚力,捆绑相关部门单位、企业大专院校、社会能人,强力帮扶,增加投入;二是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涉农资金使用,鼓励在县一级把资金集中起来,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扎实。2015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要达到20亿元;三是加强会议推动。目前,浙江省已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建设美丽乡村3.0版的新农村建设,我省今后的工作思路也必须坚持统筹,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三位一体”推进。今年,要在7、8月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争取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现场会议,请省委、省政府领导参加并讲话,培育一批好典型,推广一批好的模式和机制,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扎实做好和推进整县美化工程建设

之所以省里提出推进整县美化工程,是因为这些年磐石市在1000多个自然屯的房前屋后、700多公里农村公路两旁,全部实行了绿化美化,形成了一整套的有效工作方法,可学可推广。我省还有一些县(市、区)这方面工作做得也非常好,应该说有基础。这是一点,另一点是不要小看栽花这件事,花栽好了,草就不长了,垃圾就没了,农民管理就上心了,村规民约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就发挥出来了,这是牵一发动全身、事半功倍、利民利社会的大好事,也是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性工程。江浙两省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在美化方面做足了文章,比如浙江省安吉县坚持全域景区建设的理念,在全县187个行政村围绕生态美、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四大目标,推动县域内村落景观、道路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自然协调,打造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所以,省里将整体推进整县美化工程作为第一战役来打,务求首战必胜。我们开展美化环境整体推进县创建工作,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推行绿化、美化、亮化的基础上,2015年省里选择12个县(市、区)整体推进农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和公路两旁栽花种草,使整体推进县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靓丽的风景线。

(一)确定建设原则。一是制定规划、科学组织。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科学合理制定美化环境整体推进的规划,并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分批分步实施,科学组织推进;二是生态优先、以人为本。镇村绿化美化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绿色家园;三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特点、历史文化、乡土民俗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四是明确责任、严格管护。建立镇村绿化美化长效机制,落实建设管护责任,做好病虫害防控,巩固美化成果。

(二)明确美化重点。一是在美化范围上,镇区美化要以镇街驻地、休闲绿地、主要街道、河渠两侧绿化、围镇林建设为重点;村屯美化要以入村道路、村内主次街道、村部、休闲文化广场、农户庭院、沟渠绿化和围村林建设为重点;二是在种植品种上。种植的花卉,重点是推广步登高、串红等一二代花种和多年生木本科八宝锦添、黑心菊、波斯菊、红宝石、蓝宝石、蜀葵等品种。我省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县(市、区)在进行美化建设上,要坚持宜树栽树、宜花栽花、宜草种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种植经济林果或特色品种。现在正是花种订购和大棚育秧的关键时期,各地要抓紧制定计划,根据需要及时购进,及时组织育秧;三是在种植技术上。推广除草剂封地、大棚育苗、施用底肥和追肥等多项新技术,提高花的成活率,促进花蕊绽放。

(三)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整县推进美化工程,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建立健全环境美化的领导体系、工作机制。这次培训班结束后,各地要抓紧时间向主要领导汇报省里的主要精神和意图,争取县领导的支持。各整体推进县的新农村办是环境美化的责任部门,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做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等一系列工作。乡镇政府和村是实施环境美化的主体,具体负责实施推动、苗木采购、宣传发动等工作。县(市、区)还要联合林业、住建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动,合力推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共建格局;二是落实完善政策。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省里将对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予以专项资金方面的倾斜,各县(市、区)也要积极争取落实美化的专项资金。同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合理用好财政政策,统筹使用各类项目资金,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以捐资、认建、认养等形式参与美化活动;三是全力打造精品。要着力打造整乡、整村、整屯和整条道路的美化景观区和景观带,注意解决缺苗断条、不规范不规整的美化问题。2015年,伊通县计划将12条农村公路全部美化,全力打造精品线路;四是营造浓厚氛围。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展环境美化宣传教育,总结宣传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群众共同创建、共同爱护身边美好环境的意识,形成政府强力推动、居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环境美化新格局。五是加强督导考核。要强化督导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调度、督导通报,推动工作如期完成。

四、认真组织和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节上班之后,省新农村办按照省委提出的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的要求,加班加点推进各项工作,已梳理出第一季度8个方面53小项工作,落实到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保质保量,限期完成。就全省来说,当前要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重点村项目建设。今年省里继续设立1.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重点村建设。当前,主要是要完成个别村调整工作,与省财政厅沟通确立2015年项目建设申报指南,落实好省委宣传部提出的60个新农村小广场建设,着手谋划新一轮重点村选点布局工作。

(二)启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省政府已经明确省农委2015年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重点工作任务,当前重点是编制创建100个美丽乡村试点方案、12个整县推进美化工程创建方案、10万户美丽庭院创建标准和30万户干净人家创建标准,提出组织百名文化专家进百村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方案、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村规民约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办法。今天,大家讨论的整县推进美化工程方案,这是由磐石市代省里起草的初稿,会后我们将吸取大家好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修改。

(三)全力推进帮扶工作。我省的帮扶工作,以领导为核心,以部门为骨干,以社会为补充,形成的市带县、城帮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机制,不仅十分可行,而且效果非常明显。去年仅省委组织部1个点就投入了3000多万元,有的省级领导在一个村就实施了10大工程,特别是省市县党政的主要领导的帮扶点,投入力度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各级领导干部都把新农村点作为群众路线教育联系点,真抓实干,拿出真金白银,真为农民做实事、谋大事、干好事。今年,全省按照重点村一帮两年的要求,继续对410个重点村落实帮扶工作责任,明确帮扶目标。同时,对2014年全省帮扶工作进行通报。

(四)努力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应该说,2014年全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市县两级投入达到3.6亿元,比上年增长60%以上,全省各个市州、县市区基本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现在空白的也就是3-4个,长春市、四平市本级专项资金都达到1000万元以上,有不少的县市专项资金也在1000万元以上。目前,虽然各级财政预算已经结束,但是按照经验年中可以追加,各地要积极争取,力争专项投入比2014年有新突破。同时,各地要加强工作经费的争取,加强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这方面我们有优势,要再接再厉。

(五)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从现在开始,省里和各个地区要尽早启动“十三五“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主要是要摸好底,调度好有关素材,组织力量科学编写“十三五“规划。为了扎实推进这项工作,今年省里还将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建设情况普查,目的是摸清底数,为今后一个时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到“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六)加强新农村建设调研工作。今年一月份以来,省里已经完成了赴江浙美丽乡村考察、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三份调研报告,取得了可喜成果,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省里还将开展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专题调研,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专题调研,开展优化农村村屯布局调研等。同时,按照领导的要求,随时对涉及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工作相关课题进行调研。各地也要加强调研工作,力争多出成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七)抓好宣传培训工作。现在,省里的宣传载体比较多,去年在新华社内参、农民日报、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吉林省政府网站、吉林省政府微博、吉林农网、吉林农业杂志、吉林省农委简报等,省新农村办都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新华社内参关于吉林省新农村调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特别关注,并为农委绩效加了满分,吉林省政府网站新农村专栏,我们提供730多条,获得年终评比优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渗透和包含着各地的积极配合和有力工作。今年,省里要将100个美丽乡村和先进人物深入宣传,落实到各地,同时,要求各地多为省里提供素材,省里也将各地宣传工作情况一并纳入年终考核。

当前我省新农村建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任务十分繁重,责任也十分重大。让我们在省农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上下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奋力拼搏,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好美丽吉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聪明才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美化美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美化生活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通信天线美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姹紫嫣红”的回光返照——“美化服装”运动(1955~1957)初探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