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因题画诗思想内容

2015-03-27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题画诗人

张 杰



刘因题画诗思想内容

张 杰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刘因是元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是缘画而作的题画诗。这些诗歌或寄情志于山水人物,或壮表民族气节,或阐发理趣,主观上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深切体验,客观上又反映了有元一代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元代;刘因;题画诗;思想内容

在中国人的文化情愫中,唐诗宋词元曲,是烙在心底的印。然而,被摒弃的元诗“上接唐宋之渊源,而下启有明之文物”[1]7,以其史无前例的题画诗创作盛况高居中国题画诗史之巅,有着唐宋诗不可取代的价值。在元代高压政策的统治下,元代题画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多反映了诗人的时代精神、民族意识以及审美志趣,所有这些在元初具有遗民情节的诗人——刘因的题画诗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刘因(1249-1293年),原名骃,字梦吉,号静修,又号雷溪真隐、牧溪翁等,保定容城(今属河北)人,元初著名诗人。出身于世代业儒之家,初学经学,后从砚弥坚学性理之学。他“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气超迈”“早岁诗文才情驰骋”(《元史·列传第五十八·刘因传》)[2]。刘因的遗著有今传本《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他的诗歌以丰富的旨意、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在元初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宋代张舜民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卷一)①题画诗就是这诗、书、画的艺术结晶。刘因的题画诗题材广阔,涉及到山水画、人物画、鞍马画、花鸟画等;数量宏厚,《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画诗80首左右,另有图画题跋、记、序等文6篇。这些题画或咏山水景物以表达情志,或唱故土人物以阐发思想,真切地融入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这类诗,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一、题民族气节诗

刘因生于元朝却固不仕元,有着恋金哀宋情绪。一方面,这是由于他的先辈三世仕金,他们由宋入金,是忠于金室的遗老,由金朝的盛衰窥见自家身世的感伤;他又哀悼宋朝的悲惨下场。另一方面,由于元蒙政权态度的前后变化,汉民族情绪有所增强。这与他所恪守的儒家之道有关。刘因题画诗中反映民族气节的题画诗有三方面:

一是为宋金皇帝所题图画。如《宋理宗书宫扇》:“天津月明啼杜鹃,梁园春色凝寒烟。伤心莫说靖康前,吴山又到繁华年……五云回首燕山北,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花漫漫冰峨峨,大风起兮奈尔何[3]125!”诗以沉郁哀伤的笔墨、“靖康之变”“骊山之祸”“金人辞汉”的化典、隐微的比兴,将南宋王朝灭亡的悲惨结局披露得淋漓尽致。诗歌于哀伤之中不乏慷慨豪迈的气质。又如由喜及悲、由豪及婉的“秋声萧萧来晚风,极目海角天无穷”(《金太子允恭墨竹》)[3]217-218、尽抒胸臆的“露盘流尽金人泪,应恨翔鸾不解愁”(《金太子允恭墨竹》其二)[3]219,其中前者极力赞赏了金太子允恭的风节英气、文华才溢,进而引发痛失江山的无限哀伤。二诗的结尾句正是诗人哀思的最好诠释。再如“英灵无复汗石马,悲鸣真似位金仙。只今回首望甘泉,汾水繁华雁影边”(《金太子允恭唐人马》)[3]124,将昔日的壮景与今日的衰败相对比,不禁惹人泪纵横。

二是咏叹历史。如上古时代的《尧民图》《许由弃瓢图》,商周的《豳风图》,五代的《李贺醉吟图》《白乐天琵琶行图》。其中《白乐天琵琶行图》一诗“骥马嘶寒风,逐臣念乡国。江浦闻哀弦,长吟望南北”[3]202。诗人摒弃了对画卷的形色神彩进行华词丽句的渲染,反之只有采用耳听心闻的方式才能够极尽全力倾听到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世态炎凉、失意孤独处境,并借此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再联想到宋金王朝的不复存在,忍不住顿足长叹。这时的念乡怀国之情也被表现得格外深切、明朗,整首诗歌也因为作者融一己之情于画中而诗格便自高起来。

三是借山川景物来咏怀。如《采石图》中采石矶口述,“娥眉亭中愁欲滴,曾见江南几亡国。百年回首又戈船,可怜辛苦石头矶”[3]124。面对南宋王朝半壁江山到百年后兵戈再起继而覆灭,昔人非,山川异,霎时“愁欲滴”。诗人以人格化的口吻叙说着采石矶的愁苦,而采石矶正是对这段历史——实际上是对一百多年来宋王朝的悲惨命运最忠实的见证者。此外诗人在诗中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意象,如“只今莫道昔人非,未必山川似旧时”[3]124,故人一去不复返,山川景物也非同昔日,故国竟没有给诗人留下一幅一幕值得欣慰的景象。这样的伤悲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

二、题隐居生活诗

刘因身为布衣,一生主要是为师育人。《静修先生墓表》中提到:“先生授徒,深居简出,性不苟合,不妄接人②。”尔后,一次因继母病而辞官,一次因自疾而固辞。元朝用儒政策的变化,儒生社会地位低下,这对当时奋进仕途的刘因来说无疑是狠狠一击。他的命运是多舛的,遭遇了家庭的不幸,又倍尝怀抱负而困不辅之朝的政治理想的失意,命运最终把在现实生活中找不自己位置的他推向了“隐居”的境地。此外,他自取的名号“樵庵”“雷溪真隐”“牧溪翁”都带有浓烈的隐逸情趣。

他崇尚、赞美陶渊明,集合陶诗、事、句。据《静修先生文集》统计,单是流传下来的和陶诗就有76首之多。另外还有重现陶渊明诗歌意图的题画诗作。如《归去来图》,诗人取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仕人形象,又兼以陶渊明豪气未除、翱翔八表的伟大傲岸入手,又典化夷皓、唐虞遁世的高洁人格,联及自身,放声疾呼“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抚卷声呜呜”[3]122。

又如《采菊图》:“天门折翼不再举,袖手四海橫流前。长星饮汝一杯酒,留我万古羲皇天。庙堂衮衮宋元功,争信东篱有晋臣。南山果识悠然处,不惜寒香持赠君[3]122。”作者取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又与“衮衮宋元功”“万古羲皇天”的现实相结合,然,早在诗歌开头便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天门折翼不再举,袖手四海橫流前”的思想,这就使他的隐逸生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再如《许由弃瓢图》:“人间洪水正横波,堂上南风入浩歌。两耳区区无著处,一瓢孰与万几多”(其一)[3]224、“尧天万古大无邻,何地容君作外臣。莫占箕山最深处,后来恐有避秦人”(其二)[3]218,取典于汉蔡邕《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依)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③。”《许由弃瓢图》借“许由瓢”来表现栖身“箕山最深处”“两耳无著处”的幽适,抒写隐逸傲岸的远大理想,颐享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逸趣。

刘因的隐逸不同于那些栖遁山林、放浪山水之隐,他是“隐居以求其志”之隐。闲逸忘情之际,不断调节身心以适现实,不忘匡时济世。他是真正的大隐。

三、题山川景物情趣美诗

刘因题画诗大部分是为山水景物题画,这类诗篇有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杂除尽遗民“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凄,使得诗在寄寓山水含态、花鸟有情之余,让人享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情趣美、自然美。如《溪桥步月图》:“山中有幽人,独步溪桥月。莫问兴如何,披图亦清绝[3]206。”仿若一幅绝去烦纷俗扰的画境之中,有一位幽人独步溪桥,画面清绝,月色姣姣。正如张晶所言:“静修诗中多有‘幽人’、‘幽士’的形象”,“这种‘幽人’、‘幽士’的形象同样是诗人那种块然独立、脱略世俗的主体世界的外化[4]72。”另如《郭氏家山图》:“鹿门烟影接隆中,翁媪通家社酒红。只有山童最神骏,旧会床下拜庞公[3]225。”诗人把酒后脸色红润的翁媪、“床下拜庞公”“最神骏”的山童绘画得惟妙惟肖,展示给世人一派祥和的家庭生活一隅。我们似乎听到山童稚嫩的声音,看到庞公展眉大笑的会心颜容。诗人于世俗生活中重重地泼洒上一道闲情逸趣之墨。

如果说《溪桥步月图》《郭氏家山图》隔绝了外界烦扰,那么《明河秋夕图》则是感伤于外界的凄凉。“明河澹澹纵复横,行云悠悠度疏星。凤媒不来乌夜惊,琼枝玉佩迟所托,画中隐隐闻机声。秋来秋去今犹古,此恨不随天宇青。昆仑西头风浪平,办我一舟莲叶轻。浩歌中流击明月,九原唤起严君平,人间此水何时清[3]132?”(《明河秋夕图》) “明河”“疏星”“行云”唤醒了诗人,凤媒不知何所去、秋去秋来的亘古恨、人间明河何时清的迷幻与现实感,相应景的是诗人于浪平风静的昆仑起渡,驾一叶轻舟,浩歌机月的洒脱情怀。

刘因论诗,“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隋、唐代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1]129,近代则推崇元好问④,反对晚唐诗风⑤。顾嗣立评“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1]129,此句道出了刘因重诗歌刚健之骨、高古之气。然而其题画诗风格豪迈,有悲壮刚劲之势。这种豪迈刚健之气与个人忧郁之情完美地充溢在《云山晚景图》中,诗云:“天机浓淡出岩姿,梦境风云入壮思。画里青山照白发,行藏浑似倚楼时[3]225。”本来是一副温婉惬意的云山晚景,却包孕着壮思与豪情,窥见岩状的天机,最重要的是,思维跳跃到倚楼望不尽的行藏之思。不禁,全诗被渲染上一种苍凉与悲怆的情调。

刘因的山川景物闲情诗,有绝去了凡尘的洒脱自由,也有感于世俗的悲怆与懊恼。其题画诗都颇有个性地为世人呈现豪迈劲健、气势雄浑的诗风。正是自身的不幸、汉文化的不幸造就了他雄浑豪放、寄托遥深的佳作。

综上所述,刘因的题画诗从内容上在表达隐逸情思的同时,也讽喻了时政,对元代统治者压抑人才的现实做了深刻的披露。刘因由经学章句,转承程、朱理学,又“会和朱、陆”,借题画诗来弘扬自己的儒家之道。他的见解独到,风格独秀,犹如一股清泉,已汇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成为它的一个有机部分。

注 释:

①张舜民《画墁集》,清乾道间长塘鲍氏刻本(知不足斋丛书)。

②苏天爵《静修先生墓表,见容城三贤集本《静修集》附录,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刻本。

③李防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影宋本1960年版。

④《跋遗山墨迹》云:“晚生恨不识遗山,每诵歌诗必慨然。”见《静修先生文集》卷14,四部丛刊初编本。

⑤《叙学》云元人:“而乃效晚唐之萎靡,学温、李之尖新,拟卢仝之怪诞,非所以为诗也。”

[1] 顾嗣立.元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 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4007.

[3] 刘因.静修先生文集[M].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4] 张晶.刘因作为诗人[J].古典文学知识,2004(3):69-72.

Ideological Content of Liu Yin's Painting Poem

ZHANG Jie

(College of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 China)

Liu Yin is a famous neo-confucianist and poet in Yuan Dynasty.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his poetry is accepted as painting poems in which he expressed his feelings by landscape and characters, showed national integrity, or illustrated principles and interests. Subjectively, the painting poems integrate the poet's autoscopia; and objectively, they reflect the unique phenomena of social culture of Yuan Dynasty.

Yuan Dynasty; Liu Yin; painting poem; ideological content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2.020

I222.7

A

1673-2065(2015)02-0094-03

2014-05-20

张 杰(1987-),女,天津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猜你喜欢

题画诗人
最帅的诗人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题画诗册页
“诗人”老爸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明 徐枋题画诗》
沈鹏《题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