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03-27朱小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协商依法治国

朱小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朱小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锐意进取,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推进协商民主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对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辅助,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保障。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应重视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效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经验,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新飞跃、新突破。今年年初,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充分表明中央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那么,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什么意义,值得我们探讨。

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借鉴包括协商民主在内的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制度。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和要求,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指明了新方向。

(一)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相当巨大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报告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7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1]。《意见》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渠道程序等内容,还对各形式的协商民主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为协商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其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最后一句明确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有学者认为,该文件“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破题”,还有学者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为全面深化改革之“两轮”。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创造良性互动的政治文化

良性互动的政治文化,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协商民主过程中,公众不仅拥有一般民主所具有的形式平等和身份自由,还拥有实质性的内容平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越充分,越能够使得社会组织、集体和民众个人有机会表达基于自身利益的意见和诉求。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民众一方面习得了必要的政治知识,培育了必要的政治情感,形成必要的政治价值判断,提升了民众的政治素养,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让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和个人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妥协和换位思考,也形成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利益观,增进对党、国家、政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认可和拥护。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全面深化改革汇聚智力和凝聚能量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意味着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前所未有。新一轮改革是全面改革、全民改革,要完成深化改革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正能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恰好可以为解决此问题提供良好途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样,汇聚了我国各行各业的优秀甚至顶尖专业人才,这可以为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利益整合平台,采取对话、协商、讨论的方式,平和的表达多元化利益诉求,同时也用这种方式进行利益的协调,达成利益共识,最终出台对公共利益有利的政策。这个政策因为协商民主,变得合理合法,推行起来会比较顺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大家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境,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促成社会团结稳定,使更多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强大正能量。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基于世情国情,而作出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协商民主与治理都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目标。协商民主是通过平等的协商和民主的沟通对话达到共同利益最大化。协商民主与治理都以多元平等为共同原则。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综合世情、国情、政情、社情和民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国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也是我们党实现善治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是以协商合作为共同方式的。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种“柔性治理”,可以大大减少社会治理的成本,大大促进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协商民主让国家与社会大众实现互动,提高我国政治体制的公信力,增进了国家与不同主体之间的信任与和谐。总而言之,发展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关键路径,国家治理的完善是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

我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开展,必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体制改革。我们党提出推进企事业单位的协商,无疑也会助推经济体制改革。

二、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抓手

民主与法治,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这也彰显了协商民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协商民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智力支持

以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为例。人民政协是开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阵地,其覆盖面广而大,政治协商议题丰富广泛、制度体系完备,还有着平等、宽容、友善的协商民主精神。从人民政协的构成来看,协商民主能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智力保障。人民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10个党派类、8个团体类、13个界别类、3个特邀类。通过人民政协搭建的协商民主平台,社会各界就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找到群众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此外,人民政协还通过多种协商方式,如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协商等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智力支持。例如2014年,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主题,全国政协召开的“安全生产法修正”问题座谈交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座谈交流等等。

(二)协商民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塑造了良好环境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6+1”的体系已经全面铺开,广泛运行于中国政治生活之中,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都在不同程度、广度、深度地开展协商民主。人民政协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是推进协商民主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良好示范。协商民主还为干群之间搭建起了一条沟通交流渠道,提升民众理性批判、反思和倾听的能力,避免了过激行为,甚至群体性事件。协商民主还大大提高了公民的道德素养,无形中优化了依法治国的环境。互联网+时代,借助于协商民主,社会上下都形成了良好的政治参与风气和民主意识。这种公民意识的提升和良好环境的塑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土壤。当全社会都信仰法律、相信法律、依靠法律,法律就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正是借助于协商民主所创造的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风气,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塑造了良好环境。

(三)协商民主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之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它是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大工程。依法治国要求将社会各系统、各制度纳入到法治化的轨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治化必然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体、范围、原则以及方式都缺乏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性的法律规范,这说明协商民主制度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尚存差距。因而,有论者指出“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协商民主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均应受到宪法相关法律的规制。协商民主存在的争端应当通过协商本身的法律机制来解决。”[3]总之,推进协商民主法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

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辅助

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由党领导进行,同时它对于加强党的领导也具有积极的辅助意义。

(一)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党的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必须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始终坚持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党的地位决定了决策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加之,当今网络社会,信息充斥混杂,价值观点各异、社会阶级阶层分化,大大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确保党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法性?一项关键措施就是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认真协商,推动协商民主。协商通过倾听、了解、尊重人民意愿、人民呼声,使得党与民众面对面,有利于其更加真实地倾听来自不同阶层领域地区的声音,切实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协商民主内在地包含了程序合法性的内容,因为若没有必要的程序,没有民众对这种程序的普遍认同,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协商,协商民主也无法取得实效。

(二)协商民主有利于抵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党的决策做出后,各级党政官员的执行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由于在特定的客观条件限制下,党政官员的自由裁量现象不可避免地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由裁量的内容日渐增多,导致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扩张。其后果,一是官僚主义,这是我们党历来所坚决反对的;二是贪腐问题,这是群众深恶痛绝的一点,也是我们党所坚决不能容忍的。协商民主是民众直接参与,官民面对面互动,要求官员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倾听民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党在这种过程中还会有获得民众普遍认同,增进社会和谐,从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党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意见》指出,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三)协商民主的发展也需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有效避免协商民主陷入到无休止的协商,节约大量的时间、金钱成本,从而使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样化的协商方式都实现理性化与高效化,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程序化的协商民主制度,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也有利于更好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分化”、“腐化”,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保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不变向,不变味。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但决不能照搬。新时期、新形势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从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

四、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保障

全面小康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建设,其中政治指标之一就是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意见》指出,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科学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教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尊重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促成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的特点,它集中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覆盖面涵盖社会各团体、各方面人士,既能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意愿,也能采纳少数人的合理合法主张,因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助于拓宽我国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也有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政治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协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效率之间是正相关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质,是民众的有序参加。协商民主具有组织性、规范性、程序性,这些都确保了民众参与的有序性。在决策过程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提高了决策科学性,产生了真正有效的决策。协商民主保障了人民的各项权益,其决策结果得到大众所认同、理解、支持,决策执行的效率自然得到提升。此外,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互补,也有效地避免了决策的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协商就要真协商,……建立健全提案、会议、座谈、论证、听证、公示、评估、咨询、网络等多种协商方式,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真正效率。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

[2]杨亮.政治文化视域下的政治体制改革路径分析[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3]王新生.论协商民主的法治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责任编辑:谢建美)

D 621

A

1009-2293(2015)04-0033-04

本文系2014-2015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课题“如何理解协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课题编号:X tK t201415)的研究成果。

朱小宝,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教师、学报编辑。

【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5.04.009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协商依法治国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