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出与建构:两德统一后的政治认同及借鉴

2015-03-27朱明明,汪先平

关键词:统一民众德国

一、引言

今年是柏林墙开放的26周年,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国家政权统一和内部统一。由于长期的分裂和冷战,两德在分裂期间构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了不同的政治文化,而统一进程又非常快,这造成了德国东部五州民众政治认同的混乱与缺失,如何形塑东部五州民众的政治认同、实现从国家统一到真正的内部统一,是德国政治认同的首要任务和目标。研究统一后的德国东部五州的政治认同,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港澳稳定有一定的启示。

二、德国政治认同的内涵和绩效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生活中的重要概念,是认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指“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各部分(各阶级)的人民都能参加而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2]其中的“意愿”即政治情感或政治归属感,是政治认同的一个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政治学卷中指出“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3]由此,可以看出政治认同是心理认同的一种,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有关。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经济与社会》中论述到“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 [4]他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可以用公众对政治制度的认同和忠诚程度来衡量,政治合法性和政治认同之间是因果关系,合法性是有效统治的和政治稳定的基础。由此出发,只有德国东部五州的普通民众认为一个政府统治具有“正当理由”的时候,这个统治才为他们所认同,才能保证东部五州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两德统一后,德国议会和历届政府致力于取得东部五州民众的政治认同,取得了良好的政治认同绩效。从结果来看,东部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高速发展,政局趋于稳定,对选举的高度参与度,政治认同水平不断提升,成为一个国家统一后的政治认同的成功典范。根据德国民调机构(infratest dimap)今年9月24日的调查结果:原西德地区民众认为德国统一利大于弊的为48%,认为德国统一弊大于利占26%,与西德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原东德五州民众对德国统一的评价显得较为乐观,对国家统一的支持率较高,75%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德国统一的利大于弊。 [5]可以看出,经过25年的努力,德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际影响和地位进一步提高,民族形象逐渐展现和平、友好和团结的一面,东部民众对联邦议会和政党制度的认同水平不断提升,可以说德国基本解决了从政权统一到真正内部统一所需要的政治认同问题。

三、德国政治认同的输出与建构路径

(一)强力进行政治输出,消除原有意识形态

强力是一种威慑,使用强力能够产生权威,有助于迅速建立一种权威和认同。统一之初,在两德共同签订了“关于实现国家统一的条约”,这个条约构成了两德政治一体化的基本框架。根据该条约,德国将西部地区的基本法、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强力输出到东部五州来全面取代原有的宪法、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意在短时间内建立权威。之后,联邦政府对东德五州进行了“非民德化”运动,“非民德化”进程为消除原东德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具体措施是清退原东德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党政官员、军职人员和高校教师。相继关闭或调整原东德学校开设的法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社科类专业。 [6]在德国议会和政府看来,统一之初,只有强行进行政治输出,使民众接受和适应新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避免产生政治认同危机和错乱,快速实现东西德政权统一和政治一体化。

(二)建构新联邦州政治教育中心,运用新媒体开展活动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是德国政治认同的领导核心,东西德统一后,在东部五州分别新建州政治教育中心,行政上隶属联邦中心管理。新州政治教育中心设立的宗旨就是逐步实现意识形态的转变,消除东德原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促进民主意识的发展,培养民众政治鉴别能力和参与能力,促进东西部在政治文化、民族精神相互贯通。新的州政治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根据政治认同的形成规律,结合普通民众心里特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注重新媒体的运用。新联邦州教育中心专家认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民主价值观主动接触东德民众,而不是相反,让东德民众在内心接纳和认可西德式的民主政治,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强政治认同。新成立的州政治教育中心针对东部普通民众出版便于普及的通俗易懂的书籍,特别针对青少年出版图文并茂、能引起阅读兴趣的刊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专门开辟百姓交流的平台和专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等向网友剖析国内国际新闻资讯等。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在类似中国“微信”的WhatsApp、Skype等即时通讯软件上植入政治认同的内容。

(三)凝聚民族力量,开展民族认同教育

从要素上来说,民族认同系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民族归属和民族特质的自觉认同。 [7]对德国来说,必须实现东部公民在归属感上的民族认同,然后从民族认同向国家认同升华。虽然东西德由于几十年的分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但庆幸的是东西德青年之间在勤奋、宽容、责任感以及纪律性方面的差别并不大,也正是这种公民基本素质和共同的民族传统使得在东部五州实行民族认同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提升。在实施过程中,联邦议会和科尔等几届政府深知民族认同的重要性,把民族认同视为实现德国内部统一的必要途径,充分挖掘这一具备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资源,同时顾虑到极端民族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利用的历史,注意压制和纠正民族偏见和极端纳粹民族主义。萨克森州是东部五州中较大的一个州,在其学校政治教育中,特别强调对故乡和德意志民族的热爱,在其中小学开设的历史系列课程中,展示德意志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帮助青少年学生全面客观的认识民族历史,特别注重引导青少年学生对极端纳粹有理性的认识,抵制原东德的狭义民族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四)利用宗教教育,形塑民众价值观

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与宗教信仰有浓厚的历史传统和渊源,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德国也不例外。东西德国统一以后,原东德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学校课程遭到关闭,取而代之的是宗教课程,课程以天主教和基督教的知识、教义、训诫为基本内容,利用原罪教育、善的教育和忠诚教育,提倡向善行善的道德观,培养民众基本的善恶、对错判断能力,教化教徒向善行善,随时可以弃恶从善,使教徒具备公正、自由和平安的价值观,转化成政治语言就是追求公平公正。除正规的学校教育以外,德国的天主教会和福音教会教会也会参与到政治认同中,位于萨克森州的“青年政治教育中心”就是萨克森州教会主办的青少年成人教育的专设机构,它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用天主教的教义和训诫进行解释和疏导,教导青少年克制内心的欲望,人人都可以成为天使。教会除了培养学生的宗教信仰外,还注重建构青少年的责任感、德意志精神和爱国意识。

四、结论与启示

政治认同不是天然形成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备一种人为的特征,可以被不断地建构出来的,而且需要经历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在统一后的25年里,德国一直致力于实现从政权统一到内部统一,实现东西德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一体化。除了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大量的经济援助,德国在东部地区实施的政治认同功不可没。从背景上分析,德国在东部五州采取了政治输出与重新构建的政治认同方式,这与两德统一的方式和有很大的密切关系。德国的统一是在苏联走向解体、东欧剧变的国际背景下发生的,德国的统一具备“吸纳型”的特点,“吸纳型”统一是指东西德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力量较弱的东德投向力量较强的西德,东德只有被动地依西德的意图接受改造。 [8]尽管如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德国比较注重隐性的方式,新联邦州政治教育中心尽量淡化官方色彩,更多是对民间组织或第三部门提供经济资助和施加影响,但本质上还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中国和德国的国情不同,中国未来统一的模式、背景以及港澳地区基本情况与德国大相径庭,但一个国家实现从政权统一到内部统一、实现地区稳定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政治认同是共有的规律,德国在统一后的东部地区实行的政治认同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德国在统一后形成了以联邦议会为主导、州政治教育具体实施、第三部门参与的政治认同格局。在德国东部五州,成熟的政治认同教育网络为民众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政治输送的中坚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认同,其执政的合法性在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硬权力”和“软权力”。以坚实的“硬权力”作为威慑基础,以强大的“软权力”作为支撑。现阶段更多侧重软实力的建设,从意识形态和执政方式上增强“软权力”,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中国化,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完善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制,提升党执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获得中华民族的普遍政治认同、实现中国统一和港澳稳定的首要因素。

第二,德国在统一后以德意志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质凝聚东部民众,避免出现政治心理认同空白,把东部青少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放在优先位置上,尤其是其“非民德化”运动之后,用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课程填补已取缔的课程。而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信仰空白”增多,减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势在加强青少年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信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主流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思想和行为,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第三,德国在统一后的政治认同措施有创新性。根据统一后的国际局势和原东德五州的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变化,创新政治认同的新举措,主动适应原东德五州的政治生态。而在我国,政治认同的理念、方式方法和路径上还有待改善,不能根据民族区别和区域区别实施差异化政治认同,这就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和港澳台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紧跟国际形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方法、路径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增进政治认同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

猜你喜欢

统一民众德国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统一数量再比较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