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元阳依里铅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2015-03-26赵一光何丽荣尹家和

地球 2015年3期

赵一光 何丽荣 尹家和

[摘要]元阳依里铅多金属矿床位于杨子准地台与兰平思茅褶皱系交接部位,是极为有利的成矿环境。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成矿带分布位置以及构造环境。依里铜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二段千枚岩、板岩中。矿体主要呈脉状、似层状产出。产状形态与控矿构造关系极为密切,主要产于金竹寨-依里区域性大断裂构造旁侧的次级断裂或层间剥离滑动构造带中。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活化成含矿热液沿构造通道迁多在有利储矿部位富积。

[关键词]依里铅多金属 哀牢山成矿带 断裂破碎带 云南元阳依里 成矿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22-2

1区域成矿背景

矿区位于哀牢山多金属成矿带南端,杨子准地台与唐古拉-昌都-兰平思茅褶皱系交接部位。由于地处两个地质发展迥然不同的一级大地构造边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强烈,为区内的铜金铅多金属矿床造就了极为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图1-1)。

区域地层以志留系和三叠系中上统为主。次为侏罗系和第三系。志留系为一套厚大的类复理石建造。三叠系为类磨拉石建造,有大量中酸性火山岩分布。侏罗第和第三系不整合与下伏地层之上。

区内岩浆岩种类较多,以酸性侵入岩及喷出岩分布最广,基性喷出岩次之。岩浆岩的分布大多与区域主构造线的方向一致,呈北西向展布。印支期以基性-酸性侵入、火山喷发为主;燕山期以基性-酸性岩侵入活动为主。

2矿区地质

2.1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T3g)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透镜体、酸性—基性火山岩,其次在矿区北东角出露中三叠统牛上组(T2n)碎屑岩夹碳酸盐岩透镜体。地层岩性特征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三叠系上统(T3)

高山寨组(T3g)

第六段(T3g6):上部浅紫红色、黄褐色、灰绿色薄-微层状千枚岩、板岩夹薄-中层状砂岩;下部浅紫色、浅灰色、灰绿色薄层状千枚岩夹板岩。底部为砂岩,局部地段含薄层砾岩。厚度340-554米,具有Au、Cu、Sb等矿化。

第五段(T3g5):上部灰色、灰绿色薄层状板岩、砂岩,顶部夹透镜状大理岩化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具Au、Cu、Sb等矿化,为本区主要赋金层位。下部灰白色、灰色、黄褐色薄层状含砾板岩(砾石成分为灰岩、板岩、砂岩)。

第四段(T3g4):上部灰绿色、灰黑色、黄褐色薄层状板岩,下部黄褐色、灰色粗砂岩、砾岩。厚度55-124米。底部为灰绿色、灰白色、黄褐色流纹斑岩,厚度59米。

第三段(T3g3):灰色、黄褐色、紫红色薄层状板岩,厚度214米。底部为灰紫色块状安山岩夹火山角砾岩(厚74米)及浅紫色、黄褐色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厚20米)和黄褐色灰色块状流纹斑岩(厚54米)。

第二段(T3g2):浅灰色、灰白色薄-微层状千枚岩板岩,小褶曲发育。下部依次为浅紫色、暗绿色、灰黑色块状玄武岩、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厚39-65米),浅黄色、灰白色块状流纹斑岩(厚173米),灰绿色、灰紫色块状安山岩、安山斑岩(厚199米)。本段具Pb、Zn、Cu、Au、Fe等矿化,依里铜铅锌矿体的主要赋存于部位,属区内主要的含矿层位。

第一段(T3g1):上部紫红色、浅黄色、灰绿色板岩夹浅黄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砂岩;下部浅黄色、黄褐色泥岩、板岩间夹透镜状灰岩,厚度大于1100米。具Au、Cu、Fe等矿化,是主要的含矿层位。

中统(T2)

牛上组(T2n):灰黄色、灰白色泥质页岩,底部灰色、浅灰色块状灰岩。厚度大于100米。

2.2构造

2.2.1褶皱构造

勘查区主要褶皱构造为北西向的咱倮—黄草岭复式向斜。勘探区处于北西向咱倮—黄草岭复式向斜的南东段北东翼,表现为一单斜构造,产状为北西走向,向南西倾斜。其次由于区域构造应力及断裂构造的影响,在局部地段多出现小褶曲构造。

2.2.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目前区内已知规模不等的大小断裂十余条。其中,北东部北北西向的牛孔—黄草岭断裂、北西向的黄茅岭—牛场冲断裂和中部的北西向金竹寨—依里断裂、北西向堕谷断裂等组成了矿区的主要构造格架,在主要断裂的傍侧发育有较多次级的北东向断层。在金竹寨—依里断裂南西盘坪寨-马撒斯—茶厂—洛铁山一带,由于构造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一条韧性剪切带。北东向的断裂构造是成矿期后构造,破坏了北西向的主构造。在次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构造中伴随有金矿化出现,并在局部形成矿体。

2.3围岩蚀变

矿床的围岩蚀变普遍较强,主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其次为绢云母化、铬水云母化等,并且在矿体接触界线附近煌班岩具有褪色蚀变现象,向外逐渐减弱消失。与矿化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菱铁矿化、硅化等,均可作为直接找矿标志。

2.4岩浆岩

以酸性侵入岩及喷出岩分布为主,基性喷出岩及基性侵入岩次之。岩浆活动多具多旋回性,从晚古生代到新生代的主要构造旋回均有强度不等、类型不同的岩浆活动。其中以燕山期、印支期岩浆侵入、火山喷发活动最为强烈。

空间上,岩浆岩分布与区域性主构造方向一致,具明显线性特征。基性及中酸性喷出岩沿断裂分布。岩体厚度在断裂两侧增厚,远离断裂带变薄。

3矿床地质

3.1赋矿层位及含矿岩性

依里铅锌铜矿床位于元阳县黄草岭乡依里自然村130°方向,直线平距约1000米左右。矿体未直接出露地表,均为隐伏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二段(T3g2)地层中,为区内主要含铜铅锌矿(化)体,围岩为灰色板岩、灰黑色炭质板岩、玄武岩及煌斑岩等。在本次勘探的2.00平方千米范围内,通过8个穿脉坑道、87个钻探工程系统控制共揭露到五个矿体,其中1号、1-2号为单铜矿体;1-1号以铜为主,共生铅锌矿;2号以铅为主、共生铜锌矿;2-1号为铅锌共生矿体,在五个矿体中均伴生有银矿。2号铜铅锌矿体为区内的主矿体,其中1号、1-1号及1-2号矿体属赋存于2号矿体上盘的矿体,2-1号属赋存于2号矿体旁侧的矿体,在2号矿体的下盘还分别赋存有5个铅锌铜矿点。

上述五个矿体的产状与构造破碎带及围岩产状一致,总体产状为北50°~55°西,倾向南西,倾角40°~67°。产出形态为中等倾斜的脉状,其产状形态与控矿构造关系极为密切,主要产于金竹寨—依里区域性大断裂构造旁侧的次级断裂或层间剥离滑动构造带中,产状形态受断裂或层间剥离滑动构造控制明显,并随其变化而变化。在构造破碎带厚大部位矿体膨大、在构造破碎带变窄部位矿体缩小变薄甚至尖灭。

3.2矿体特征

依里铅锌铜矿床位于元阳县黄草岭乡依里自然村130°方向,直线平距约1000米左右。矿体未直接出露地表,均为隐伏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第二段(T3g2)地层中,为区内主要含铜铅锌矿(化)体,围岩为灰色板岩、灰黑色炭质板岩、玄武岩及煌斑岩等。在本次勘探的2.00平方千米范围内,通过8个穿脉坑道、87个钻探工程系统控制共揭露到五个矿体,其中1号、1-2号为单铜矿体;1-1号以铜为主,共生铅锌矿;2号以铅为主、共生铜锌矿;2-1号为铅锌共生矿体,在五个矿体中均伴生有银矿。2号铜铅锌矿体为区内的主矿体,其中1号、1-1号及1-2号矿体属赋存于2号矿体上盘的矿体,2-1号属赋存于2号矿体旁侧的矿体,在2号矿体的下盘还分别赋存有5个铅锌铜矿点。

矿体的产状与构造破碎带及围岩产状一致,总体产状为北50°~55°西,倾向南西,倾角40°~67°。产出形态为中等倾斜的脉状,其产状形态与控矿构造关系极为密切,主要产于金竹寨—依里区域性大断裂构造旁侧的次级断裂或层间剥离滑动构造带中,产状形态受断裂或层间剥离滑动构造控制明显,并随其变化而变化。在构造破碎带厚大部位矿体膨大、在构造破碎带变窄部位矿体缩小变薄甚至尖灭。

3.3矿石特征

通过对依里矿段中的矿石进行镜下观察鉴定、矿石光谱分析、矿石多元素分析、矿石组合分析,矿石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及电子探针等多种分析,对矿石的物质组份进行详细研究。查清了工作区内产出的矿石类型为原生铅、锌、铜硫化矿石,普遍含伴生银矿,在近地表局部见少量的褐铁矿、铅铁钒、白铅矿、孔雀石等氧化矿石。

4成矿条件

4.1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源层形成阶段:该区分布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高山寨组(T3g),以陆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大量基性—中性—酸性火山岩及少量灰岩透镜体。本区花岗斑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斑)岩等岩流的喷发活动,从深部带来了较为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因此高山寨组(T3g)可能为本区成矿的初始矿源层,这就为铅多金属矿床成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4.2岩浆热液初始富集阶段

在火山喷发活动的后期,尚存在有热液的活动,在岩浆期后热液活动中,使岩浆岩本身及相关岩层内的成矿物质得到了初步的近距离的迁移富集而形成矿化体。之后,由于次火山岩相花岗斑岩(依里岩体)及石英斑岩(马鹿塘岩体)的侵入活动,进一步使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到储矿构造内,再次得到了富集,形成了初始的矿化体。

4.3构造变质热液富集阶段

由于后期的造山运动的影响,该区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本区处于哀牢山深大断裂的南部,各种断裂及脆—韧性剪切带亦十分发育。地表水或大气降水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受构造活动及地热增温的影响,形成热卤水溶液,在渗透过程中经活化、溶解或萃取矿源层及初始富集带中的有益组分,而形成含矿热液,由于温度和压力改变,使含矿热液沿着有利的构造通道向上迁移,在有利部位和适当的构造环境中再次聚集或叠加在初始富集带上最终形成铅多金属矿体。

参考文献

[1]西南地质勘查局,滇南成矿带成矿条件预测[R],1993.

[2]毛云忠,云南金平老集寨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云南地质,2013.

[3]陈永健,元阳县依里矿段地质勘探报,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