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是凝聚改革发展力量的精神旗帜

2015-03-26高圣洁蔡亚志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改革发展

高圣洁,蔡亚志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中国梦是凝聚改革发展力量的精神旗帜

高圣洁,蔡亚志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为凝聚改革发展所需力量竖起了一面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旗帜。中国梦凝聚改革发展的方向共识,凝聚改革发展的道路共识,凝聚改革发展的利益共识。要以中国梦为精神旗帜,认真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

中国梦;改革发展共识;精神旗帜

人人都有梦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达成全国人民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梦为凝聚改革发展所需要的宏伟力量竖起了一面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旗帜。旗帜就是方向,就是道路,就是动力。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新环境客观要求我们党必须以中国梦作为凝聚改革发展力量的精神旗帜,最大限度地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力量,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本文拟初步探讨中国梦何以成为并在哪些方面成为凝聚改革发展力量的精神旗帜这一理论问题。

一、中国梦凝聚改革发展的方向共识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改革发展的目标指向

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在改革发展目标上达成的根本共识。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了近30年的封闭僵化,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之后,中国经济落后,国力疲弱,人心思变,百废待举。在此背景下,党和人民形成共识,那就是必须探索一条通过改革发展来强国富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发展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只有发展才能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只有发展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为发展提供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命线,我们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步伐。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必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铭记“五位一体”,贯彻“四个全面”,加快科学发展,促进改革开放,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同时,要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实施依法治国,把改革发展纳入法治的轨道。

(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改革发展的价值归宿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这一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的价值归宿。

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历史证明,国家积贫积弱、贫困落后就要挨打,在国际舞台上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国家富强的中国梦,才能为人民幸福的实现创造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才能使各种矛盾和困难得以缓解和克服,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奠定物质基础。通过改革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国家就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集中力量办大事,最大程度地发展公共事业,战胜各种困难,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华民族的正能量,消解或缓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繁荣,使中华文明得以发扬光大,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从历史上看,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继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经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奋斗,我国已经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宛若腾飞之巨龙雄踞于世界东方,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人人活得更有尊严,人人感觉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人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温暖。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也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好,其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实现人民(尤其是劳动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所有共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脚踏实地进行“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二、中国梦凝聚改革发展的道路共识

中国梦是美好的梦、进步的梦、充满正气的梦、生机勃勃的梦。改革发展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在中国梦的旗帜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规划、来进行。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一)改革发展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封闭就是不开放。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整个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地球村,把自己孤立起来必然会在世界发展的大潮中落伍。我们已经丧失过几次融入全球发展的机遇,教训深刻。正如邓小平所说,在开放的世界中,“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2](P90)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文明成果。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下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胆借鉴、吸收和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新的实践进行新的创造,这样才能加快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竞争的优势。可以说,开放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僵化就是不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它们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解决。但由于对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缺乏科学认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出现偏差等原因,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失误,如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追求“一大二公三高四纯”,试图“以阶级斗争为纲”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在经济运行模式上,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把市场体制看成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这种纯而又纯的所有制形式和僵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违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因此,僵化的旧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松绑解困,放弃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是在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原来以为,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就没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了,就可以放心地发展生产力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仍然有继续解放生产力的任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因此,封闭僵化实质上就是因循守旧、孤芳自赏、固步自封、自我束缚,只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化为南柯一梦。

(二)改革发展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无论是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还是当前正在进行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国内国际围绕中国改革还是改向的争论和质疑一直没有停歇。中国的改革该不该、会不会、是不是走一条照搬西方的改旗易帜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给出上述疑问一个确凿的答案,改革发展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改革伊始,邓小平就指出,改革不是对旧有体制所作的细枝末节上的修修补补,而是对其进行的革命性的变革,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这种“革命”显然不同于以往改变根本社会制度和政权性质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方向就是旗帜,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命运决定胜负。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改革不是改向,不是改旗易帜,而是基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前提上的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其广泛性、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极其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此情况下,确保改革发展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至关重要。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错误。借口改革发展放弃共产党的领导而选择三权分立、多党制,偏离或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而选择资本主义(包括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人民民主专政而选择西方宪政,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选择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就是走上一条改旗易帜的邪路,走上一条不归路。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将中国领向一条死胡同,只能将美好的中国梦变成恐怖的中国梦魇。

(三)改革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是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是奋斗目标,一个是实现路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同时也必然要确定一条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这就为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谋求科学发展指明和确定了一条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毋庸置疑,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但是,从来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搞革命、建设和改革,由于我们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文化水平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等基本国情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必然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所找到的一条具有独特中国模式、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国富民强、人民幸福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积淀中走出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有效探索的基础上走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走出来的,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唯一根本途径。这条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弥足珍贵,需要我们视如眼目倍加珍惜。

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要沿着中国道路来进行。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为化解各种矛盾提供物质保障,为深化改革提供物质基础;也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为加快发展扫清障碍。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必须遵循和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即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进行。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抑制贫富差距扩大,警惕出现两极分化,维护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争取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

三、中国梦凝聚改革发展的利益共识

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但是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党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改革发展必须以中国梦的要求为指引,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改革发展要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就是因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集中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要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继而带动其他人和其他地区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85年3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2](P110-111)1993年9月,邓小平在同其弟弟邓垦的谈话中再次强调:“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3]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就要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幸福美好人生。

(二)改革发展要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国家结构和社会生活中最先进的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农民阶级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他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管是在农村进行生产劳动,还是以农民工的身份在城市进行建设,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于改善工人阶级的组成结构,大力发展生产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私营企业主、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绝大部分都能依法经营,在发展生产、改善就业、缴纳税收、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各个阶级、阶层和利益关系主体在我国改革发展伟业中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革是新时期最大的特色,改革是利益的调整,事关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逐步消除贫富差距,防止和抑制两极分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改革发展包涵了海内外同胞的民族整体利益

习近平指出,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大局、看待改革发展的伟业、看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海内外同胞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齿相依,利益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大陆人民的良好愿望,也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和福祉。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是我们始终不渝坚持的方针政策,深得海内外同胞的坚决拥护。开拓“一带一路”以及建立“亚投行”,为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繁荣稳定崇尚和平的中华民族,将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必须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世界上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依法保护华商投资兴业权益,鼓励和支持广大华商为中国发展献智出力,积极关心和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互惠合作中实现自身事业更大发展,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合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责任编辑:卢圣泉)

The China Dream is a Spiritual Flag to Conglomerate the Force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GAO Sheng-jie,CAI Ya-zhi
(Institute of Marxism,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China)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the greatest dream of Chinese people since the modern times.The China Dream includes National prosperity,national revitalization,and the wellbeing of people.The China Dream establishes a strong charismatic and cohesive spiritual flag to accumula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ce,the China Dream builds the direction consens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the path consens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and the interest consens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Considering the China Dream as a spirit flag,we should earnestly implement the"Four Comprehensive"strategic layout,deepen the reforms comprehensively,and seek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China Dream;consensus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spiritual flag

D64

A

1672-626X(2015)06-0111-05

10.3969/j.issn.1672-626x.2015.06.018

2015-07-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07)

高圣洁(1980-),女,河南许昌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蔡亚志(1967-),男,河北沧州人,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改革发展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改革之路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