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民警的典型成功路径分析——以“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获奖警察为例

2015-03-26李甜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获奖者评选活动民警

李甜甜

(江苏警官学院 公安管理系,江苏 南京210031)

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自2004 年开始联合举办“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在这个平台上,任长霞、王百姓、乌国庆等一大批优秀人民警察为广大民众熟悉和喜爱。在这些获奖警察中,既有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为公安事业奉献一生的警察前辈,也有初出茅庐、富有激情和创新精神的年轻警察;既有面对危难舍生忘死的英雄警察,也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殚精竭虑的普通警察。不管是哪一类警察,他们都是民众投票评选出来的。这些获奖警察身上,凝聚着当前广大民众所欣赏的警察品格和特质。分析这些获奖的警察,就是分析广大民众对警察的喜恶和评价标准。这在当前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对改善警民关系、推进警察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年警察的界定标准

青年一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理解,而青年的定义也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2013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4 岁以下为青年人。在古代中国,青年一般被称作“后生”“郎”,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青年一词开始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当前,中国对青年的定义,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规定,共青团员的年龄为14 周岁以上28 周岁以下。“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对参选人员的年龄规定为18 周岁至39 周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颁发条件中对年龄的规定是14周岁至40 周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申请者在申请当年1 月1 日男性必须未满35 周岁,女性必须未满40 周岁。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章程规定,除指定席位外,该会每届委员出任时,年龄不超过四十周岁,常务委员当选时,年龄不超过四十五周岁。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我国人口的健康状况以及警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本文所指的青年警察的年龄范畴是不大于39 周岁。

二、关于成功的认识——以“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获奖民警为例进行分析的缘由

什么是成功?成功其实是指一种感觉,并且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以后的一种自信的状态和满足的感觉。因此,可能每个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认识都不一样。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会以金钱的多少和权力的大小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那么对警察职业来讲,究竟什么样的警察才算是成功的?是否也能以金钱或权力作为衡量的标准?首先,作为国家公务员,警察的成功与否绝对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否则必然难以保证国家公务员的公正性和纯洁性。其次,权力的大小以及官职的高低能否作为衡量警察成功与否的标准?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仅有的标准。对于警察来讲,职位的升迁意味着你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肯定,更高的职位也为其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所以对于很多青年民警来讲,他们的职业目标很简单,就是能从普通警察升为所长,从所长升为局长乃至以后更高的职位。这应该没有什么错,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成功的理解和认识。但是,除了这一标准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标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除了预防和打击犯罪之外,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对于民警来讲都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作职责。警察不仅是执法工作者,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群众工作者,作为公安工作十分重要的依靠对象——人民群众,他们对于警察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应该也是警察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从当前来讲,这样的一种衡量标准似乎很难付诸实践。

职位的升迁,代表着组织和领导对一名警察才能的肯定,而群众的满意和喜爱,则代表着警察的工作对象——人民群众对一名警察的认可。这两者结合起来,应该能够成为衡量警察成功与否的重要而又准确的标准,而“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则为这种衡量标准付诸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和方式。自2004 年以来,“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前三届的候选人是由组织推荐产生,第四届和第五届的候选人则由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媒体推荐等多种方式产生。此外,在五届评选活动中产生的50 多名获奖的警察中,①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当选者之一是一个群体,即侦办刘汉刘维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案专案组,其中以肖传家、李仁喜、田红强、吴俊四位民警为代表。大部分在获奖时就已经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50 多名获奖警察必然是已经获得组织和领导的肯定,符合以职位的升迁作为衡量警察成功与否的标准。从第一届评选活动1700万群众通过点击网站、填写选票、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投票,到第四届评选活动相关网页的点击量和投票量超过1 亿人次,再到第五届评选活动专题网页浏览量超过4 亿人次、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6 亿人次、网民评论留言达30 万余条,都充分说明“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这50 多名获奖警察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投票选出,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新时期广大群众对警察的要求,必然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因此也符合以群众喜爱和满意作为衡量警察成功与否的标准。综上所述,这50 多名获奖警察符合组织肯定和群众满意的双重标准。他们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分析这些警察尤其是青年警察成功的要素和路径,对于其他警察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警察而言,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更为有效地规划人生,从而在通往职业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和更为顺畅。

三、青年民警的典型成功路径分析

从2004 年成功举办第一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以来,共产生了50 多名获奖警察。在这50 多名获奖警察中女性3 名,其余都为男性;少数民族5 人;39 周岁以下的青年警察共有19 位,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9 周岁,共有4 人,年龄最小的为29 周岁,仅有1 人。换言之,在这50 多名获奖警察中,符合本文对青年警察界定标准的共有19 位,占38%。这一较高的比例说明,在警察这一职业中,青年人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警察这一职业充满着激情、危险以及不确定性,充满干劲和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在这一职业中更易于有出色的表现,从而获得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因此,对这获奖的19 名青年警察进行分析,总结他们身上的一些共性和特质,归纳他们获得成功的路径和规律,对于其他警察而言,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受伤致残坚持工作的路径

据公安部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2204 人,因公负伤16821 人,平均每年有441 名民警因公牺牲、3364 名民警因公负伤。②数据来自于2013 年清明节公安部的统计。http://news.qq.com/a/20130403/000970.htm.警察职业是和平年代里最为危险的工作之一,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可以说是警察工作的真实写照。在19 位获奖的青年警察中,共有三位警察因公受伤致残。在众多因公受伤致残甚至牺牲的警察中,这三位青年为何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公众的肯定和群众的喜爱呢?首先,这三位青年警察身上有着和其他受伤牺牲的警察一样的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勇气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毛建东是第一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他是一名排爆专家,2000 年在排爆时身负重伤永远失去了右手。占立明是第二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交警,他在1999 年处置事故时被冲进事故处理区的车辆撞伤,导致右腿高位截肢,左腿膝关节骨头缺失,四级伤残。张秀昊是第三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1998 年他为了群众和战友的安全,在排爆时不幸被犯罪分子自制的炸弹炸成重伤,导致双目失明,左手被炸断,右手仅残存三个手指。其次,这三位青年警察在受伤致残以后并没有就此失去生活和工作的勇气而萎靡不振。毛建东经过半年的治疗和康复就回到了特警大队,占立明在一年后装上假肢并主动申请重返工作岗位,张秀昊受伤昏迷后刚刚苏醒就对领导要求“伤好后就回去上班”,并在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后的2007 年主动要求到110 指挥中心工作。最后,这三位青年警察在重返工作岗位后,不仅没有安于现状,而且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了佳绩。毛建东回到特警大队后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研究总结出《排爆工作规范》《爆炸物处置程序》《排爆工作安全措施》《人工排爆安全事项》等理论成果。占立明重返工作岗位后谢绝组织的特殊照顾,常年工作在窗口一线,他提出了“五字”工作法(岗位职责要认“清”、违法处理要定“准”、服务群众要带“情”、安全宣传要搞“活”、后续工作要做“实”),处罚交通违法行为近5 万起,没有发生一起复议、投诉。张秀昊借助盲人上网软件用仅存的手指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与网友们交流,在“爱盲互联聊天室”给盲人朋友们讲解法律知识,并在中国残联主办的《盲人月刊》上发表多篇文章,有一篇被评为三等奖。

这三位身残志坚的青年民警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人生难免会遭遇挫折和低谷,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如果你能始终满怀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那么挫折和低谷必然会转变成机会和另一个崭新的起点。面对危难能够挺身而出,受伤致残后能够重拾信心,重返岗位后能够兢兢业业竭尽所能,这才是公众欣赏和喜欢的品质,也是青年民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关键时刻杰出表现的路径

警察职业充满着激情和不确定性。有的民警可能一天就会遇到几次危险而又关键的时刻,而有的警察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一次这样的时刻。但很多警察尤其是青年警察的成功就是靠这样危险而又关键的时刻成就的。①受伤致残坚持工作的路径中,三位受伤致残的青年警察也属于在危难和关键时刻表现杰出,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公众的肯定和群众的喜爱,更主要的还是在于他们受伤致残以后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表现,故将他们归纳为受伤致残坚持工作的路径。刘健涛,第二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2005 年11 月28 日中午,刘健涛带领一名保安巡查辖区,在对几名与抢劫案犯罪嫌疑人特征相似的男子进行排查时,几名男子突然挥刀相向。在保安被刺一刀且自己左胸插着刀的情况下,依然奋不顾身地追赶了几百米,再次抓住了一名疑犯。面对又回来逞凶抢人的其他歹徒,刘健涛不仅用身子死死把歹徒压在身下,更是掏出手枪,鸣枪示警,震退歹徒。李隆,第三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2003 年黄河兰考段某大堤决口抢险中,他率领战友们连续战斗24 昼夜,救助灾民342 人次,运送物资12 吨。2004年一辆载有49 吨液氯的槽车翻进护路沟内,他和战友们不畏毒气,连续战斗8 个多小时,最终成功完成处置任务。2008 年四川抗震救灾,他在营救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 个小时的卞刚芬的过程中,不退缩,不放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谭纪雄,第四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2009 年6 月3 日,面对持枪劫持人质的歹徒,谭纪雄瞅准时机勇敢果断地扑向歹徒,歹徒开枪击中谭纪雄头部。经过抢救,医生成功取出谭纪雄颅内50 个颅骨碎片和弹头。他的机智勇敢行为,为安全解救人质赢得了宝贵时机。郑伯武,第五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2000 年5 月,作为福州市公安局台江分局的一名实习生,郑伯武面对持刀抢劫的歹徒,英勇搏斗,在身中5 刀的情况下仍顽强追击300 多米将歹徒制服。2001 年7 月,郑伯武在现场处置一起盗窃案时,被歹徒藏在腰间的匕首刺中七刀。郑伯武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依然紧追不舍,直至昏迷倒地。至今,这12 道代表着勇敢和正义的刀疤依然清晰地留在郑伯武的身上。

这四位青年民警的成功看似是由瞬间的正确抉择所造就的,但所谓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思维的敏锐,没有平时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业务知识,没有舍己为人的精神积淀,就不可能在这种危难而又关键的时刻选择正确的行为。在平时能够“厚积”,在关键时刻能够临危不乱正确决策即“薄发”,这是青年警察获得成功的重要路径。

(三)坚守本职克己敬业的路径

有些警察的成功是由瞬间造就的,而有的警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这种危险而又关键的时刻,但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从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做起,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从而获得公众的肯定和群众的喜爱。贾银虎,第一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他以自己最真实的付出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社区管理工作中,他设置警民联系栏,帮助居民解决各种小问题。为小区楼门和重点区域安装对讲系统和电子监控,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来提高居民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在他的发动下,小区内治保力量从几十人增加到252 人。汤敏,第二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社区女民警,她凭借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对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职业信任,群众既当她是“闺女”,又当她是“政府”。她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相关单位妥善处置了辖区内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20 余起,有效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她日复一日狠抓防范,总结出“治安防范三字经”和“自我防范八招”,辖区发案数连续数年持续下降。却吉尼玛,藏族,第四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的一名消防官兵,他利用休息时间把《消防法》翻译成藏文并印刷出来分发给群众。在当地经常可以看到他骑着马,背着干粮,走街串巷,坚持不懈地给父老乡亲做防火宣传。在他的努力和坚持下,色达、炉霍两县有了第一辆消防车,有了整洁独立的消防营房,还建起了第一支专职消防队。两县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事故,周围近60 座寺庙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有影响的火灾。

危难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英雄是一种成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全心付出,从身边的小事琐事做起,勤奋踏实,坚守本心,获得群众的全然喜爱和信任,也是一种成功。相对于英雄式成功的轰轰烈烈,对于广大青年民警来说,更值得倡导的是平凡、坚守、踏实的成功路径。

(四)情倾群众无私帮助的路径

广大人民群众是警察的主要工作和管理对象。对群众充满感情,对待群众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不嫌弃,不放弃,对于群众的困难给予最为真诚和无私的帮助,这是警察工作能够获得成功的法宝。郭晓红,第三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交通警察,他人性化的执法获得了人民群众很高的赞誉。他在长期的交警一线工作中,不仅创造了“万起纠违无投诉”的优秀业绩,更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中归纳和提炼了“心法宽、理法重、执法人性化、用心去执法、用情去感人”的执法心得。马宝凤是其辖区内经常开三轮残疾车违法载客以补贴家用的有三胞胎盲童的单亲妈妈。郭晓红得知情况后不仅主动与马宝凤沟通交流,更是提出以自己资助该家庭的方式要求马宝凤今后不再违法运营。这一人性化执法的典型方式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在经过媒体报道以后,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马宝凤不仅被评为“感动中国全国十大母亲”,邮电部为此还专门发行了特种邮票。周希胜,第四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基层警察,周希胜经常收留流浪人员,给他们洗澡,为他们找家。在他负责的辖区内,几乎看不到滞留的外来流浪乞讨人员。周希胜的家境并不宽裕,但他不仅常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去帮助街上的流浪人员,而且还常年帮扶10 多户贫困家庭,资助2 名贫困学生。

周希胜曾经说过:“你对百姓怎样,百姓心里会有谱。如果像对待父母一样给百姓办事,百姓哪能不买你的账?”警察的心中有群众,真正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群众心中自然也会有警察。在群众心中有一席之地的警察,干起工作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因此,对于警察而言,常把群众放心间,对群众充满爱护和感激之情,这是干好警察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成功的有效路径。

(五)神勇威猛英雄警察的路径

警察是打击犯罪的英雄。这是现代警察建立之后人们最早认可的警察角色之一。因此,一个智勇双全、武艺高强、抓获罪犯无数、战功累累的警察,是很容易获得组织的赏识和群众的喜爱甚至是崇拜的。吴干呈,第二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刑警,吴干呈打黑除恶从不给自己留退路。他曾经用自己的躯体顶住从40 米高的陡坡上冲下来的汽车车头,配合战友擒获了震惊全国的娄底涟源市“4·19”涉黑案主犯;他曾经在自己左手手臂被咬下一大块肉的情况下,仍然与监狱重刑脱逃犯赤手空拳搏斗40分钟,直到将其抓获;他曾在自己身患肺炎被医生强行拖去住院的10 天里,悄悄溜出医院,捉拿黑恶势力团伙成员10 名;他曾经一连十数日在看守所内与犯罪嫌疑人同吃同住同睡,用自己的诚意和勇敢感化了对方。面对黑恶势力的诬陷和威胁,他铁骨铮铮,正气凛然,带领战友们成功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犯罪团伙344 个,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715 起。符传泉,第二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刑警,符传泉不仅不顾个人安危打入犯罪团伙内部,更是常常承受腰骨裂的伤痛,常年带病战斗在最前沿。多年来,他为破获震惊全国的“4·19”制枪大案、公安部督办的“4·18”袭警案、“春雷行动制假案”“椰城风暴打黑除恶案”“神剑行动两枪案”等一系列大要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面对危险,他不惜舍身救战友,关键时刻,甚至发动亲人参与战斗。段松,第三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缉毒警察,段松曾经1507 次孤身一人深入毒穴完成卧底任务,813 次成功破案。多年来,段松和战友们破获毒品案件16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39 人,缴获毒品4491932 克,毒资3600 余万元,各种运毒车辆261 辆,亲自指挥、参与、打入毒贩内部破获万克以上案件78 起。在他指挥侦破过的17 起跨国武装走私毒品案件中,共缴获枪支36 支,子弹8000 余发,苏制M-46 型手榴弹29 枚,创造了我国禁毒历程中的历史性记录。潘琴,第四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女特警,潘琴曾作为主战人员参与多起处置劫持人质事件。工作中,她不顾个人安危,与丧心病狂的歹徒奋勇搏斗,最终成功解救被劫持人质。潘琴成为特警以来,尽忠职守,英勇无畏,屡建战功,共参与各类突发性事件处置50 余起,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群众誉为“贵阳第一女特警”。木拉提·西日甫江,第五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从警以来,木拉提·西日甫江始终工作和战斗在和田这一打击暴恐犯罪活动的第一线。面对日益繁重和危险的维稳任务,他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之中。面对残暴的暴力恐怖分子,他英勇无畏,毫不退缩。面对同生共死的战友,他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凭借冷静的头脑、过硬的素质,用青春和热血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

成为一名英雄式的警察,可能是每个警察尤其是青年警察心中的梦想。如果个人具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那么青年警察可以在这方面有意识地锻炼自己。这是青年警察获得成功的有效捷径,但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六)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的路径

青年民警应把握自己的优势,在实践中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警务实战联系起来,并勇于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警力。王峰,第二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交警,王峰主持开发了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科学化、智能化管理的“警务车载移动办公系统”,并获得国家专利,被誉为三省交界“平安碑”。李晴,第四届评选活动的获奖者。作为一名徐州网络警察,李晴不断开拓思维,创新技术手段。面对徐州公安局网安部门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李晴认真分析公安实战需求,组织并亲自参与了各项网安工作的基础建设。他组织开发了网吧实名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全国10 个省区30多个城市推广使用。他在网侦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开拓思路,善于总结和提炼规律,在全国首先提出了网安工作规范,主持编印了12 万字的《徐州网侦手册》。他的网侦规范和技战法经过了网侦工作的实践检验,得到了广大网侦民警的认可,被誉为虚拟社会的“网络神探”。他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先后组织侦破公安部、省厅挂牌督办案件133 起,其他各类刑事案件4500 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500 余名。①以上事迹均来源于历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的事迹报告,统计的数据均截止到各届评选活动当年。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将学到的最新知识与警务实战紧密联系起来,并勇于创新,将其转化为最新的警力,这是青年警察成功的有效路径,也是当前最值得倡导的路径。青年警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公安机关应该为青年警察的这种学习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而这也是当前警务工作不断革新的动力和源泉所在。

四、总结

本文以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的获奖青年警察为例,旨在总结和探讨青年警察的典型成功路径。广大公安民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发展道路。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中选择两条或者三条适合自己的路径。实际上,获奖的青年警察很多也是多种路径的混合,笔者归纳的只是其身上最为典型的表现。例如,可以选择以坚守本职克己敬业的路径为主,以情倾群众无私帮助的路径为辅。青年警察可以这些路径为参照,寻求适合自身的成才路径。公安机关也可以这些路径为参照,为青年警察的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在队伍建设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群众所喜爱的警察特质,从而为民警的健康成长创设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获奖者评选活动民警
诺贝尔奖垂青气候科学,不仅是获奖者的成功,还是更多人的成功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奖者巡展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第二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获奖者
民警轩哥说案
关于组织《人民调解》十佳文章(2018年度)评选活动的通知
有今天的成就 你最感谢谁?Ray Collins海景摄影师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