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015-03-26聂启元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特色

张 建,聂启元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并在此基础上,号召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底蕴

“道路是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或者事物发展、变化的途径,其功能是解决路径选择的问题。”[2]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实践中,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这一论述深刻表明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厚重的底蕴。

1.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觉醒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实施改革开放战略,艰辛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当代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我国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2013年人均GDP超过6 000美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这一切都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显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深刻反思:新中国60多年探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晶。新中国60多年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历史时期是辩证统一的,有着共同的探索主题、共同的思想精髓、共同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取得巨大成就,也犯下严重的“左”倾错误。这30年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4]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是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接续。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3.深刻警醒:近代中国170多年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的结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深渊。与此同时,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号、顽强奋斗,努力寻找一条独立自主之路、富强文明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在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走到了历史的前台。历经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三件大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三件大事围绕着走自己的路的主线、贯穿着以社会主义的形式实现国富民强的主题,最终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中国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既艰辛又辉煌的富强之路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唯一道路。

4.深刻传承:中华民族5 000多年悠久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的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在于“中国特色”,它表明这条道路是对5 000多年生生不息的悠久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文化沃土,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正是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生命力、活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5]。这四个“讲清楚”深刻阐明了中华文化与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的关系。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历史传统,传承文化积淀,我们才能走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现实基础

道路自信,是对道路价值的充分肯定,对道路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道路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1.时代依据: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合作共贏思想顺应了世界相互依存的大势,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也为现代国际关系注入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鲜內容。在当前世界政治和安全局势复杂多变、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各大经济体复苏之路坎坷不平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达了中国一如既往推动世界合作共赢的战略决心,“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赢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而且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6]。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是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是对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承诺。奉行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时代依据。

2.理论基石:理论体系的日趋成熟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依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石。

3.内在架构:制度体系的发展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本质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逐步体现制度优势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大力加强包括党章党纪、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体现了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在架构。

4.实践拓展: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实践成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喜人、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更加高度关注改革开放事业,从上任之初的赴广东考察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从颁布“八项规定”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到“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都充分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9]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拓展。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

1.前提:“一个领导核心”

“一个领导核心”,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离不开政党的领导。在中国,更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进步;没有共产党,中国就不可能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10]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1]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12]269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3]。胡锦涛多次强调指出,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习近平更加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14]。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核心:“一条基本路线”

“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3.基础:“一个基本国情”

“一个基本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国情、正确研判社会历史方位,是进行社会建设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这阐明了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这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即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才能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4.关键:“一项根本任务”

“一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的,并强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12]251。我国之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30多年来,我们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1]。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5.根本:“一个价值取向”

“一个价值取向”,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指,一方面每个人既能获得和其他人一样的合乎社会各方面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每一个人又能获得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与“自由人联合体”成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社会条件和生态环境。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不断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6.保障:“一个总体布局”

“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在发展中不断深化,不断丰富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明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大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作了全面布署,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只有把“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确立起来,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拥有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新期待,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习近平同志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坚信,只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一定能屹立于世界东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9/c350821-19529916.html.2012-11-08.

[2]马忠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EB/OL].http://www.nxnews.net/sz/system/2012/11/23/01046 6267.shtml.

[3]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3-03-18(1).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3-12-27(2).

[5]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N].新华每日电讯,2013-08-21(1).

[6]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羸美好世界[N].新华每日电讯,2014-06-29(2).

[7]肖贵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161.

[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2-11-19(1).

[9]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0]许志功.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J].前线,2013,(12).

[11]毛泽东文集:第 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3.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3]江泽民文选: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

[14]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N].新华每日电讯,2014-07-01(1).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