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5-03-26牟艳娟杨程程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价值职业大学生

牟艳娟,杨程程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1](p97)当代社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不同的状况,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实现高校育人目标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1.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多元价值选择的社会,大学生虽然处于“象牙塔”内,但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就业价值选择上,出现多元化的择业就业倾向。表现在: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更为注重多种因素,如选择考研以延缓就业选择的考研一族;以选择沿海发达地区以获得高收入、但工作压力较大的经济至上一族;还有通过家庭关系实现就业的多种方式就业一族;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利用技术和知识,进行创业的创业一族。大学生多元的就业价值取向表明了大学生能清楚认识就业的困难,也表明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方式,实现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2.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兴趣化”。

每一个大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就业的时候实现就业岗位和个人理想、职业兴趣的匹配,这也是人职匹配的最佳设定。当前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将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倾向于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并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的职业。个人兴趣爱好是影响职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完全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则有失偏颇。因为兴趣是一种个人倾向选择,具有不确定性,会随着时间和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以兴趣为取向的职业定位和就业选择更难以持久。并且,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也很难顺利找到一份符合自身状况、贴合自身兴趣的岗位。

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理想化”。

新时期的大学生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进行就业岗位选择时,总是设想能够实现高薪资、高发展机会、低工作压力的理想就业形式。甚至少部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非沿海地区不去、非收入高的不去、非职业稳定的行业不去,这样的就业价值取向只能导致一个结果——待业。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也日益困难,在面这种现实状况时,大学生应对自己专业前景、自己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有一个合理评价。过于理想的就业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求职初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稳定化”。

2013年,全国共有699万大学生毕业。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就业价值取向更多的是选择职业稳定、收入较高的行业、岗位。如果不能实现高收入,那宁愿选择一份稳定、体面、福利高、竞争压力小、保障健全的职业。每一年的“公务员热”、“考研热”等也体现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稳定化选择。对职位、职业要求稳定,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守、求稳心态,更暴露出大学生中注重稳定、追求保守、害怕冒险的心态。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分析

“就业价值取向作为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与态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方面的集中体现。”[2](p34-35)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会随着社会的改变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国家宏观因素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向以科技、资本密集的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变,并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从追求高速度向追求发展质量转变,经济结构也由中低端的制造业向高精尖的设计、规划业转变,由此也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因此下降,就业岗位必然减少。此外,虽然国家一直加大对高精尖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但我国经济结构中这部分的比例还是相对较低,难以消化众多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也在所难免。所以,在整个国家宏观因素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必然会发生变化,使其在面对不同的就业问题、就业机会时形成不同的就业选择。

2.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场所,也是形成个人对世界、事件、人生选择的整体看法的最基础来源。在传统观念和基本的家庭教育中,上大学是摆脱人生困境的最为便捷也是最为能够实现的途径。家庭教育中所宣扬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传统观念,以及“体制内外有别的用人制度,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资源配置、机会获取方面的差别,以及就业歧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3](p124),导致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存在重公务员、事业单位,轻民营企业,重经济发达地区、轻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要考虑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意见、父母对就业地域的选择、父母对大学生就业单位的评价等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3.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也是俗称的“90后”。“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发达的时期,也是信息开放的时代。他们“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4](p16)以多元以及独立思想为特征的“90后”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虽然还能够参考家庭中父母对于职业选择的意见,但还是会依据自我的兴趣和自身对职业、岗位的理解而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4.社会舆论因素的影响。

社会舆论针对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事件、公众行为,形成言语、非言语的表达形式,以公开的方式表达态度、意见、要求、情绪,形成多数人的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社会舆论具有及时性和强制性。大学生在就业价值选择时也会受到社会舆论因素的影响,使其就业选择趋向大众舆论引导的方向。如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热、事业单位考试热等等都是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而为广大学生所熟知。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地跟风考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还有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宁愿睡大城市的地下室,也不愿意住农村的楼房”等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只愿意留在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就业。当社会舆论偏向于追求虚无缥缈和偏向时,大学生在就业道路选择上只能是背离自身主体越来越远。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策略思考

1.家庭与社会舆论应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多元的就业价值取向,除了大学生自我就业观念之外,家庭与社会舆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一位大学生,家人是希望其能通过完成学业谋取一份良好的职业,进而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未来。沉重的家庭期望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价值选择中的功利性、理想化也成为必然,再加上社会舆论的不合理引导,大学生自然形成不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就业难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家庭教育要引导孩子正视现实和压力,积极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社会舆论要引导高校调整转变人才培养结构,引导学生和家庭转变就业观念,进行多元的就业价值选择,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良好环境。”[5](p63)

2.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心理调适相结合,培育大学生良好就业价值观。

良好的就业心理和就业技能的准备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确定职业定位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高校中,应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和准备。首先,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全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形成关于职业的正确观点和态度,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其次,要将就业心理调适和准备纳入就业指导教育,特别是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大四阶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最为重要的时期,大学生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自觉调适在就业选择中的不正确的心态,形成符合社会实际和自身实际的价值观、就业观,才能在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判断,选择符合自身的职业,顺利实现就业。

3.大学生积极提升自我,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首先,大学生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保障。综合素质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良好的人文素养。现代社会竞争是个人的竞争,也是团体协作的竞争,个人只有增添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才能更好应对挑战。其次,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要将就业集中于有限的几个行业范围。第三,大学生要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是就业能力的一种反映,也是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砝码,大学生要提高知识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4.政府社会做好保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政府应积极应对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使学生能够在就业时不再受职业保障方面的困扰。同时也还要继续加强对西部、中小城市就业的支持力度,不仅从政策上予以保障,还要从经济方面提高补偿,引导学生就业分流。同时,还要从政策层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突出教育与产业结合、教育与专业结合、教育与职业结合,增强学生应对就业、进行创业以及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最后,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要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防止出现因性别、地域、院校等方面的歧视,最大限度地保持就业环境的公平、公正。

[1]高存福,田兆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3).

[2]常青.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论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02).

[3]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

[4]牟艳娟,谷正杰.大学生母校认同缺失的心理成因及应对措施[J].高教论坛,2011,(07).

[5]刘健康,王朋朋.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及有效引导对策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05).

猜你喜欢

价值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