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
——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

2015-03-26李美玉郑德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报论文图书

■李美玉 王 硕 郑德俊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 210095

1 引言

科研评价历来备受关注,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其评价指标一直属于研究热点,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h指数及类h指数、特征因子等指标在学术期刊评价中被看成是高影响力期刊的重要评判指标,但多数期刊存在的论文零被引[1-2]现象引发了对既有评价指标科学性的争议。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尝试分析期刊中论文零被引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期望增设与期刊零被引相关的指标组合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Weale[3](2004)通过相关的计量研究发现,无引用论文所占的比例与期刊影响因子成反比。杨利军[4]针对低被引期刊,构建了基于发表时间的综合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陈留院[5]、职桂叶[6]、方红玲[7]、王颖[8]总结了部分学科领域的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与分布规律及可能的原因。付晓霞[9]对我国2000-2009年发表在SCI的论文进行零被引数据分析,发现零被引论文比例与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存在关联。刘雪立[10]、顾璇[11]以医学类期刊为对象,唐晓莉[12]以经济学期刊为对象,探讨了期刊零被引率作为期刊反向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关于期刊零被引率作为期刊评价反向指标适用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SCI中自然科学期刊,国内有3篇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其中2篇以眼科[10]、预防医学[11]期刊为对象,从CNKI中获取某些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另外有1篇[12]基于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经济学领域发文量前10的期刊,王颖[8]虽已对图书情报学科的零被引现象进行研究,但仅是分析其出现原因,并不涉及期刊零被引率与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此方面研究尚未涉及中文社会科学。孔朝霞[13]的研究证明,从不同数据库获取的数据对零被引率适用性的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现有研究多从SCI、CNKI来获取数据,未将CSSCI作为数据来源。除此以外,基于SCI自然科学的零被引率研究在期刊统计年份的选取与零被引率计算时间窗口的选择上,较为单一,且相关关系研究中期刊评价指标多选择2年影响因子,对期刊零被引率在国内外不同学科的适用性与差异性尚未探讨与分析。因此本文从CSSCI选取中文图书情报学科19种核心期刊,计算各刊2007-2009三年在2-5年不同时间窗口下的期刊零被引率,分析不同时间窗口下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等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关系,对其作为期刊反向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进行检验,以期优化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完善当前科研评价体系。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数据源,根据2012、2013年版CSSCI的来源期刊目录,选择19种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在CSSCI中分别检索19种期刊2002-2013年的来源与被引数据,并借助于CNKI补充必要数据,整理统计各刊零被引情况。探讨时间窗口分别为2-5年的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关系,数据收集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到6月10日。

2.2 研究方法

2.2.1 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选取

影响因子和h指数是目前得到公认的期刊关键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又可分为2年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根据加菲尔德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定义:2年影响因子是某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该年的被引次数占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而5年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与此类似,只是时间计算窗口从2年扩展到5年。一般认为,影响因子越大,该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也就越大,即质量越高。

h指数权衡考虑了发文数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指标,在实践中受到肯定。期刊h指数计算方法为:某期刊发文中,至少有h篇论文获得不少于h次的引用。一般情况下,h指数越高,该刊的学术水平越高。

2.2.2 期刊零被引率的计算方法

零被引,也可称为无被引或未被引[3]。期刊零被引率计算方法:期刊某一年发表的论文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未被引用的论文比例。但不同学者对选择什么样的“一定时间”有不同的理解。刘雪立等[10]选择了2、3、5和10年等多个时间窗口分析,唐晓莉[12]选择了2-6年,方红玲等[7]选择了10年,而顾璇[11]选择了2年。本文选择图书情报学科进行实证,所选择的时间窗口基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加菲尔德创立2年影响因子评价指标时的判断:期刊引用在两年之内达到峰值;二是Web of knowledge引入了5年影响因子指标的判断:社会科学期刊引用周期要长于自然科学期刊;三是袁培国[14]针对CSSCI中1998-2006年的数据统计发现:图书情报学科引用半衰期为2-3年。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选择时间窗口为2-5年的零被引数据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我国19种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2007-2009年发表的论文作为计算期刊零被引率的依据,即期刊2007年的2年零被引率是指某刊2007年发表的论文到2008年末没有被引用的论文数占该刊2007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期刊3-5年零被引率依次类推计算。通过EXCEl处理获取的来源与被引数据,将最终统计数据导入SPSS,与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h指数等期刊关键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计算

经对CSSCI数据统计计算,19种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的载文量、2007-2009年的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如表1所示。通过影响因子以及h指数可以看出,《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在这19种核心期刊中的影响力较大,可以为本文的零被引率的对比研究提供参照。

3.2 图书情报学科期刊零被引率的计算

表2是19种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2007-2009年2-5年时间窗口下的零被引率,通过横向比较可看出,随出版后时间的延长,各核心期刊在相同时间窗口的零被引率逐渐下降;纵向来看,《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的零被引率明显低于其他期刊,与表1中的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及h指数相对应,反应其内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表2中各不同统计时间窗口的零被引率可知,论文发表后2年,多数期刊70%以上的论文未被引用过,而论文发表后5年,多数期刊的零被引率下降到40% 以下,尤其是《情报学报》,5年后的零被引率最低,2009年只有1%。

3.3 相关性分析

3.3.1 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表3为不同时间窗口下期刊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的相关性检验表,r为相关系数,p为显著性水平。由表可知,除2年零被引率与h指数无显著相关性外,19种图书情报学科核心期刊2007-2009年的3年、4年和5年期刊零被引率均与期刊的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5年的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的相关系数达最大,分别为 -0.623、-0.651(p=0.000)和 -0.328(p=0.013);4年的零被引率与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644(p=0.000)和-0.319(p=0.015),2年的零被引率与h指数无统计学意义(r=-0.198,p=0.139 >0.05),3 年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最差。

表1 19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载文量及关键评价指标

表2 19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2007-2009年2-5年零被引率

表3 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的相关性检验

3.3.2 零被引率与期刊自引率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期刊零被引率作为期刊反向指标的适用性,本文对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自引”这一备受争议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期刊的自引率反映了某刊对本刊发表文献的引用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刊刊载文献的重要性。计算方法为:统计年内,引证该刊自己发表论文的次数占本刊参考文献总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期刊自引率高说明期刊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反之,该指标较低,则说明该刊经常被他刊引用,涵盖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在学科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删除收录不全的3种期刊,以2007年各刊自引率为例,对各刊自引率和零被引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表4为16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2007年自引率,其中,自引率最低的是《图书与情报》,为0.017,表明该刊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与其他刊的交流较多;自引率最高的是《图书馆》,达0.271,该刊的研究较为专业,未形成广泛的网络,有一定的学术孤岛问题。

表4 16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2007年自引率

表5为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自引率的相关性检验结果,4年和5年零被引率与自引率都没有统计学的相关关系(p=0.641>0.05,p=0.948>0.05)。

表5 期刊零被引率与自引率的相关性检验

4 分析与讨论

4.1 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显著负相关

在本文的研究中,19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2007-2009年的2-5年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均显现出显著负相关性,其中,5年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最为相关,r=-0.623,4年和2年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的相关度不相上下,分别为-0.614和-0.615,相关度最低的3年零被引率也可达-0.598(p=0.000)。

与5年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9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2-5年的零被引率与5年影响因子均显现出高于2年影响因子的相关性,最高为5年零被引率达-0.651,p=0.000;其次为4年零被引率,r=-0.644,p=0.000;最低仍为3年零被引率,r=-0.618,p=0.000,均呈显著负相关。

与h指数相关性的研究显示,19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的2年零被引率与h指数无显著相关性(p=0.139>0.05),而3年零被引率与h指数的相关性仅为-0.302,p=0.022,5年的零被引率与h指数的相关性相较最高,为-0.328,p=0.013,4年零被引率次之,r=-0.319,p=0.015。

整体来看,19种图书情报学科期刊的2-5年零被引率与2年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较h指数更相关、更显著。

综上,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的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和h指数都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其中,5年零被引率的相关性最强,4年零被引率在很大程度上可反映期刊质量,3年零被引率相关性一般,而2年零被引率存在不稳定性。总之,4-5年零被引率的评价效果会优于2-3年,其作为期刊评价反向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4.2 期刊自引对于期刊的引用突破并不构成重要影响

期刊自引长期以来受到质疑,关于统计分析时自引是否应该被排除也并没有定论。一方面,学术研究的积累性特征不可避免会带来自引,没有人为操控的自引是完全正常的,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作者或期刊为了提升被引频次勉强自引。武夷山[15]曾针对Scientometrics1994-2004年的论文进行自引分析,研究显示存在期刊自引的论文占到74.95%的比例,但不可否认Scientometrics在科学计量学中的重要地位。他引影响指标的提出也是基于此背景,梅平[16]等基于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设置了他引影响指标,并探讨了他引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频次和自引频次的相关关系,证明在所有期刊正常自引的情况下,影响因子可以正常发挥其作用,也就无需设置他引影响因子这一指标。诚然无法实现所有期刊的正常自引,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自引率并没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也即说明期刊自引高并不一定会降低期刊的零被引率,期刊自引对于期刊引用突破并不构成重要影响。这也印证了付晓霞等在2012年关于零被引的研究[9],影响因子特别大和特别小的期刊零被引率并非极低或极高。

4.3 期刊零被引率可以作为一个反向指标,但需要考虑学科差异性

结合4.1节、4.2节两个方面的讨论,期刊零被引率可以作为一个反向指标。但需要考虑语言、学科等的差异。由于SCI收录期刊的范围、语言等的限制,导致期刊零被引率中外文的差别。就中文期刊来讲,讨论期刊零被引率这一反向指标也需考虑学科差异,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中文图书情报学科期刊的零被引率以4-5年为宜。这与刘雪立[10]、顾璇[11]、唐晓莉[12]对医学类期刊、经济类期刊时间窗口的选择是有差异的。

在当前以影响因子(被引视角)为主体的科研评价体系中,影响影子并不能完全代表论文的被关注度,仅仅依靠正向指标研究期刊“好”的程度远远不够,必须增加反向指标来检验其“差”的程度。综上研究及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作为期刊评价的反向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期刊零被引率也不受期刊自引的影响,完美的规避了期刊评价时是否需要排除自引的问题,在考虑期刊语言和学科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增加4-5年零被引率这一反向评价指标,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控和对引用的重视,完善科技期刊评价,更行之有效的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1]Garfield E.Uncitednes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sertation topics[J].Current Contents,1972,1:414-413.

[2]Garfield E.UncitednessⅢ—importance of notbeing cited[J].Current Contents,1973(8):5-6.

[3]Weale AR,Bailey M,Lear PAThe level of non-citation of articles w ithin a journals as ameasure of quality:a comparison to the impact factor[J].BMC med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2004,4:14-21.

[4]杨利军,万小渝.低被引期刊论文学术价值的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7):95-101.

[5]陈留院.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零被引频次论文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2):299-303.

[6]职桂叶,何建妹,夏小东,等.《中国水稻科学》发表后两年内零被引论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716-720.

[7]方红玲.我国5种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45-948.

[8]王颖,杨春华,刘伟,等.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及应对措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9):73-77.

[9]付晓霞,游苏宁,李贵存.2000~2009年中国SCI论文的零被引数据分析[J].科学通报,2012,57(18):1703-1710.

[10]刘雪立,方红玲,周志新,等.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零被引论文率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究,2011,22(4):525-528.

[11]顾璇,孙云鹏,汤建军,等.预防医学类期刊引证指标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41-944.

[12]唐晓莉,武群芳,王继民.论文零被引率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以经济学学科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100-104.

[13]孔朝霞,陈璐.应当慎重对待零被引论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67-471.

[14]袁培国,吴向东,马晓军.多指标加权值对多学科学术期刊排序初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4):74-82.

[15]王炼,武夷山.从Scientometrics期刊的自引看科学计量学的学科特点[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2):10-13.

[16]梅平,杜玉环,游苏宁,等.他引影响因子:一个更加客观评价医学期刊质量的指标[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6):624-626.

猜你喜欢

情报论文图书
情报
情报
情报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交接情报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