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能笑到最后

2015-03-25刘半甜

世界博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喜剧演员悲情心理学家

刘半甜

曾经有个笑话:理发师对一个愁眉苦脸的顾客说:“你别这么不高兴,有个著名的喜剧演员来演出,去看看吧,凡是看过他表演的人都会哈哈大笑,忘掉所有的烦恼。”顾客抬起头,泪流满面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

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一项最新科学研究的论文发表了,它似乎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大量的客观数据证实了这则笑话的真实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经过30多年的跟踪研究证实:幽默确实对健康有正面影响,然而擅长讲笑话的人却离幽默生活要远些,相对来说更短寿。这个结论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究起来似乎又不那么出人意料。

经常搞笑的人不长寿

“幽默有益健康”“笑能治百病”几乎人人都能列举出几条幽默的好处。但一些心理学家却并不认同这些观点,认为人们夸大了幽默的作用。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心理学家及人类学家吉尔·格林格罗斯博士指出,“幽默搞笑有益健康”的观点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基础。1998年他对美国160家医疗机构2万名有欢笑疗法辅助治疗的病人进行了数据跟踪记录和分析,他发现幽默搞笑可以暂时缓解精神压力,有利于对抗各种疾病,好的喜剧片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但幽默对健康的大多数影响只是短暂的。人们有时会把幽默带来的快感与健康混为一谈——人们以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对身体有益,但事实上不一定对。

霍华德·弗里德曼教授则对“幽默搞笑的性格对健康是否有好处”更感兴趣,他领导的研究对大量天才人士追踪了几十年,发现那些自认为从小就有幽默感的人成年后抽烟喝酒的可能性较大,寿命也比那些不那么幽默的人短。

一个芬兰警官的观察印证了这一点:那些被认为最搞笑的人比他们同龄人抽更多的烟,体重更重,并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大。研究人员推测,也许这些十分幽默的人活得比较随意,对健康风险不以为然,具体表现包括:吸烟酗酒者比例较高,不太注意饮食健康和体育锻炼,生病后不喜欢看医生,甚至不愿请病假,驾车时不太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甚至爱开“飞车”……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了他们寿命不长。

最后的重头戏来了,霍华德·弗里德曼教授对已谢世的120名喜剧演员与正剧演员做了比较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前者的平均寿命比后者少了4岁。而且喜剧演员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精神病的征兆、或者精神分裂或者暴躁症、抑郁症的症状。

喜剧演员易抑郁

地球上最搞笑的人,以前也许是卓别林,现在大概是憨豆先生。他俩都是抑郁症患者。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金·凯瑞也患有抑郁症,从外表看,他一直乐观开朗,但他坦言已经服用抗抑郁药很长时间,然而这种药物并没有彻底治愈他的病症。他说:“抑郁症袭来时,你就会感到很绝望,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段时间过后,你就感觉一切都恢复如常,又可以正常上班,向人们展露你的微笑。药物会让你在一段时间内忘记烦恼,但用不了多久,你仍然像吃药前一样心绪不宁,而且可能会更加烦躁。”

2007年3月11日,曾在《变相怪杰》等知名影片中出演配角的美国著名喜剧明星理查德·杰尼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举枪自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曾在《贵族》《老爸也疯狂》《双龙一虎闯天关》等影片中有出色表演,媒体说他是过去50年里最好的即兴喜剧演员。

幽默作家也有不少患抑郁症的。阿尔特·布赫瓦尔德,美国幽默大师,《地球上还有生命吗》的作者,被称为报界的卓别林。他一开口,一写文章,总能将人逗乐。但有粉丝跟踪过他几天,发现他独处时,很不开心。他中年时两度患上抑郁症,差点自杀。

威廉·斯泰伦是《索菲的选择》的作者,写过《看得见的黑暗:抑郁症述忆》。他患抑郁症后,酗酒到酒精中毒,后来戒了酒,调整中也差点自杀。他认为他的病因,是他13岁丧母之后的长期苦闷。但在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眼里,他是个强壮、风趣的人物。

当年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笑倒了千万人,可作者也患有抑郁症。还有马克·吐温,幽默小说大师,晚年也饱受抑郁症折磨。

那人们不禁要问:一名抑郁症患者,为什么能演出那么多优秀的喜剧?或者是不是只有拥有某种特质的人才能创造出令观众捧腹大笑的笑料?

幽默的悲剧内核

《英国精神病学期刊》的一位作者称他们对523名喜剧演员、364名演员以及831位非演员做过一份问卷调查。问题包括他们奇思妙想的经验,反社会举动,注意力分散,“内心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得不到快乐等等经验。

在上述经验中,喜剧演员和演员比非演员得分高。前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从社会上和生理上得到的快乐感而言,喜剧演员更容易体验快乐感觉的下降,而演员不会这样。与普通人和演员相比,喜剧演员更敏感更容易产生对人类的厌恶之感。

牛津心理学家戈登·克拉里奇认为这些特征可能有助于喜剧演员“跳出既定思维”,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具创新精神。

还有一种推测来自擅长搞笑的人本身,中国的喜剧表演者陈佩斯在讲到喜剧创作的时候曾反复提到一个著名的理念,叫做“悲情内核”。有一次采访时他答道:“我突然想到喜剧为什么使人开心了,就是要你的自我折磨。想起每一组喜剧噱头都是自我折磨的,或者精神或者肉体的折磨,才能达到被别人笑的效果。这个开心是幸灾乐祸的。

在他看来,“悲情内核”是喜剧的创作核心,是统摄所有喜剧、统摄所有人类笑行为的一个最关键的东西。换言之,正因为有悲情的因素存在,有差势(优劣、高低、贵贱)的存在,人们才有机会产生笑这一行为。更通俗点儿说,喜剧就是用我的低姿态引起你的优越感。

“悲情内核”的概念并非陈佩斯一家之言。查尔斯·斯宾塞·卓别林在创作逐渐成熟之后总结过,“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这种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这些擅于搞笑的人对于人们内心分析得十分透彻,理解得非常深刻,所以他们的表现才会极富感染力,引发笑声,也由此,他们对于人性、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体味更加深刻而悲观。

然而喜剧散场后,人群在满足中离去,舞台中央那个孤单的人卸去了灿烂的笑容,或许只有观众才能笑到最后。■endprint

猜你喜欢

喜剧演员悲情心理学家
学生喜剧演员
悲情英雄
我的爸爸是喜剧演员
人生什么最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THE JOKE’S ON ALL OF US
悲情中亦有壮怀——重读《项脊轩志》有感
陈水扁“悲情奔丧”
悲情富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