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制

2015-03-24刘冰王少锋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113123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病鸡

刘冰 王少锋 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 113123

鸡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制

刘冰王少锋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113123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以病鸡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肿大,形成淋巴肿瘤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病死率很高,对养鸡业危害极大。

1 流行特点

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其脱落的羽毛囊上皮、皮屑和鸡舍中的灰尘是主要传染源,分泌物、排泄物也具有传染性,主要经呼吸道传播。该病主要感染鸡,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死亡率较高。火鸡、野鸡、鹌鹑和鹧鸪也可自然感染,但极少发病。

2 临床表现

马立克氏病潜伏期较长,发病后药物治疗无效。病鸡进行性消瘦,陆续出现死亡。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通常分为4种类型。内脏型。常侵害幼龄鸡,死亡率高,病鸡表现颜面苍白,鸡冠发育不良,有的极度消瘦,体重迅速下降。病鸡可见排稀便,有的病鸡鸡冠呈紫黑色,食欲减退。有的不愿行走,喜卧、精神沉郁,严重的瘫痪、死亡。神经型。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特征是一肢或双肢麻痹或瘫痪,形成一腿伸向前方,一腿伸向后方,翅膀麻痹下垂。皮肤型。比较少见,病鸡的皮肤增厚,尤其是颈背毛囊部可形成结节样肿瘤。眼型。一眼或双眼的虹膜受侵害褪色,瞳孔边缘不整齐,视力减退或失明。

3 病理变化

内脏型。剖检可见皮下干燥,肌肉暗红无光泽。内脏多器官出现结节肿瘤,特别是肝脏、腺胃、肌肉等增生肿瘤。卵巢常被增生组织侵占。神经型。剖检可见受害神经肿胀变粗,常发生于坐骨神经、颈部迷走神经、臂神经丛、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神经丛。神经纤维横纹消失,呈灰白或黄白色。病鸡常因行动障碍饮不到水,采食困难造成饥饿、脱水,最终导致衰竭死亡。

4 临床诊断

该病通常根据流行特点和剖检变化即可作出确诊。鸡马立克氏病一般发生在1月龄以上的鸡,2~3月龄为高发期。诊断时要注意该病与鸡淋巴白血病的区别,因其症状相似,必要时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便区分。

5 综合防制

加强养鸡场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场卫生与育雏鸡舍的消毒,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否则即使出壳后立刻免疫也难防止发病。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群的生活条件,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该病有很大作用。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因购入鸡苗的同时将病毒带入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防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防止应激因素,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病及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的感染。

6 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控方法

疫苗过期、接种方法不当或稀释好的冻干苗未在1小时内用完,均可能造成免疫失败。疫苗免疫后至少要经过1周才能使雏鸡产生免疫力,而在接种后3天,雏鸡容易感染马立克氏病并引起死亡,且HVT疫苗不能阻止马立克氏病强毒株的感染。为此须加强卫生措施,以避免早期感染。但对不同日龄混养的鸡群预防效果不好。母源抗体的干扰血清Ⅰ、Ⅱ、Ⅲ型疫苗病毒易受同源的母源抗体干扰,细胞游离苗比细胞结合苗更易受影响,而对异源疫苗的干扰作用不明显。超强毒株的存在使传统的疫苗不能有效抵抗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的攻击,从而引起免疫失败。对可能存在超强毒株的高发鸡群,使用814+SB-1二价苗或814+SB-1+FC126三价苗,具有满意的防治效果。某些品种鸡对马立克氏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易感性,难以进行有效免疫,甚至免疫接种后仍然易感,为此须选育有遗传抵抗力的种鸡。免疫抑制和应激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等均可导致鸡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保护力下降。以及环境应激导致免疫抑制,可能是引起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总之,要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保持鸡舍内外清洁卫生,保证舍内的通风良好,同时要提高免疫的效果,减少其他疫病对该病免疫的干扰。要对种鸡场进行净化,对孵化场、种蛋、育雏舍等进行彻底消毒。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育抗病力强的鸡品种。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并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猜你喜欢

马立克氏病病鸡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中医治疗克雅氏病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