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护理能力及其评价工具研究进展

2015-03-24萱,董

护理研究 2015年29期
关键词:条目灾害救援

常 萱,董 丽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灾害频发,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3年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东部地震和海啸,以及近期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都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1]。据估计,在过去10多年中,约150万人于灾难中失去生命,450万人受伤,3 600万人无家可归,30亿人生活受到影响[2]。护士是医学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灾害预防、紧急救援及灾后康复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明确灾害护理能力标准,利用评价工具客观评估护士能力,对于进行灾害护理相关教学培训,提升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及灾害救援效果意义重大,现就灾害护理能力及相关评价工具综述如下。

1 灾害护理能力相关概念

关于灾害护理能力的定义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世界灾害与急诊医学协会将灾害定义为:扰乱地区正常功能的事件,导致超出地区日常运转能力,需额外人力或物力资源援助以应对灾害[4]。日本灾害护理学会将灾害护理定义为: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5]。护理学者普遍认为灾害护理能力包括:知识、理解和判断;认知、技术、精神运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一系列技能;个人的特质和态度[6]。探查、事故指挥、安全、评估、支持、分流和治疗、疏散、复苏8个步骤涵盖了灾害护理实践的基本内容[7]。

2 国外灾害护理能力及其相关评价工具研究进展

2.1 灾害护理能力 2001年,美国疾控中心与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公共卫生人员在灾害应对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标准,成为灾害救援能力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但未对护士的能力作特殊要求[8]。2002年,Gebbie等[9]专门针对护士提出了12条灾害准备和应对的核心能力。另外,还增加了3条对于有管理和领导责任的护士的能力条目。2003年,大规模灾害教育国际护理联盟(International Nursing Coalition for Mass Casualty Education,INCMCE)制定了注册护士应对大规模灾害的教育能力,包括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专业角色发展3个方面[10]。同年,国际护士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提出ICN全科护士能力框架,明确了3个方面的能力,即专业、伦理及法律实践,护理提供与管理,专业发展[11]。2006年日本兵库大学护理学院以INCMCE和ICN的框架为指导提出5方面的灾害护理能力,分别为:灾害护理的基本态度、灾害护理系统化评估与提供、脆弱人群及其家庭的护理提供、灾害中的护理管理以及专业发展[12]。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ICN联合制定了ICN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帮助护士明确在灾害中的角色,指导灾害训练和教育[13]。该能力框架分为4个领域(防灾/减灾能力、备灾能力、应对能力和恢复/重建能力)1 0个维度[11],成为具有全球指导意义的框架。

2.2 灾害护理能力评价工具 美国威斯康星州护士协会与公共健康部门及护理联盟共同合作完成应急准备信息问卷(Emergency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EPIQ)[14],该问卷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包括检伤分类和现场急救、监测、获取关键资源和报告的能力等8个维度,共44个问题。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从不熟悉到非常熟悉,分别计1分~5分。8个维度的累积贡献率为73.5%,各分量表Cronbach’sα为0.827~0.940。第2部分为护士愿意选择的训练方法和时间,第3部分为人口统计学资料。Wisniewski等[14]对此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Garbutt等[15]对该量表进行2次分析,修订和验证后量表的信效度与总量表α系数为0.97。McKibbin等[16]在此基础上继续验证,Cronbach’sα为0.98,确定性系数为0.787,累积方差为78.1%,证明EPIQ是一个对于评价应急准备、准确检验和确认护士学习需求的可信工具。Tichy等[17]制定的灾害准备评估工具(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DPET)分两部分,共有68个条目。第1部分为47道问题,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计1分~6分,分为灾前准备、应对、灾后恢复3个方面。第2部分为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一个开放性问题。量表总的 Cronbach’sα为0.91。AlKhalaileh等[18]将该评估工具翻译成阿拉伯语并进行本土化修订后,量表总的Cronbach’sα为0.90,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α分别是0.93,0.93和0.91。知识、技能和灾后管理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4%。随后又对474名约旦护士进行调查,Cronbach’sα为0.9 0。3个分量表Cronbach’sα为0.9 1,0.9 0,0.91[19]。

3 国内灾害护理能力及其相关评价工具研究进展

3.1 灾害护理能力 我国护理人员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灾害护理备受重视,关于抗震救灾护理实践的论文急剧上升,以“灾害护理”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议在全国广泛开展[20],众多研究者和专家由此对灾害护理能力进行相关探讨和研究。杨小平等[21]总结了四大灾害护理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扎实的救援护理基本技能和多病种护理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现场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张宏晨等[22]就灾害发生的时期,分期阐述护理人员在地震中的救护作用和应具备的能力。黄叶莉等[23]以文献回顾分析法总结灾害救援中护士应具备的护理能力,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护理救援等基本技能均有提及,但关于野外生存、疾病预防、应急响应知识、法律及伦理知识、终身学习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提的较少。崔晓静等[24]对加强医院灾害护理能力建设进行探讨,针对专业教育滞后、现场急救能力弱、救援准备不充分的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教育培训,进行模拟综合演练,注重心理应激控制。

3.2 灾害护理能力评价工具

3.2.1 根据国外护理能力框架制定 Chan等[13]根据ICN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制定灾害护理能力问卷,共125个条目,含10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知道到能有效应用知识、技能和判断,依次计1分~5分,Cronbach’sα系数为0.92~0.96。李云峰等[25]亦制定出灾害护理能力问卷,该问卷下设灾害护理能力子卷和灾害护理能力具备必要性子卷。共133个条目,分别归属4个能力维度及10个能力领域,灾害护理能力子卷各维度、各能力领域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5~0.99、0.92~0.97,灾害护理能力具备必要性子卷各维度、各能力领域的Cronbach’sα分别为0.96~0.98、0.89~0.9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两个子卷的相对拟合指数分别为0.908和0.987,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结构效度。成翼娟等[26]根据日本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标准设计地震灾害护理培训需求调查表,包括5个维度和41个条目。从非常需要到非常不需要,依次计5分到1分。该问卷总的Cronbach’sα为0.96,分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1~0.95。朱爱群等[27]设计的灾害护理核心能力量表包括38个条目,即灾害护理基本知识(条目1~6)、灾害过程护理(条目7~24)、脆弱人群护理(条目25~31)、灾害护理管理(条目32~36)和灾害护理专业发展(条目37,38)。采用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具备到完全具备计1分~5分。该量表的分半信度0.904,Cronbach’sα为0.967。

3.2.2 参照国外量表制定 李书梅等[28]以EPIQ量表为基础,初步研制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量表包含应急准备能力的6个维度,共40个条目,分别为事故指挥系统、检伤分类、沟通和联络、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报告和获取重要资源、生物制剂。对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的238名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各条目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9.257%。各因子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31~0.951,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02~0.818。量表总的 Cronbach’sα为0.975,6个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0.768,0.799,0.752,0.865,0.819,0.813,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16。李真等[29]将DPET量表汉化,并进行逆向翻译、文化调适和预实验,最终形成中文版问卷,共包含45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灾害知识(13个条目)、灾害技术(11个条目)、灾后管理(21个条目)。其量表总的Cronbach’sα为0.865。

3.2.3 针对全科护士制定 李东文等[30]以德尔菲法构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征求灾害护理研究、急救护理、临床一线救援3个领域21名专家学者的意见,21名专家来自12个省市及地区,具有良好的学科代表性和地域性。最终确定25项灾害救护核心能力,包括灾害护理准备阶段的核心能力(10个条目)、灾害护理应对阶段的核心能力(8个条目)、灾后恢复阶段的核心能力(7个条目)。田丰[31]参照此灾害救护核心能力编制问卷,采用Likert 5分制计分,由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0分~4分。并对四川省某医院68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得Cronbach’sα系数为0.83。葛学娣等[32]采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构建医学应急救援中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的权重。该指标体系集中了6 888例病人的救援经验,凝集了23名专家的心血与智慧,由5项一级指标(应急处置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应急评估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应急适应能力)、10项二级指标和35项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89,0.437,0.383。朱亚等[33,34]分别将此体系应用于骨科护士岗位培训及野外驻训的评价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同时为医院应急救援医疗队护理人员抽组、培训、考核提供了依据,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3.2.4 针对特定护士制定 杨雅娜[35]制定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评价工具。在文献查阅、半结构式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对36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体系,最终形成6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共92个条目。包括:知识储备(10个条目)、危机评估能力(11个条目)、应急处置能力(34个条目)、心理应激能力(12个条目)、灾后疫病预防能力(6个条目)、个人素质(1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1分表示做得很差,5分表示做得很好,分值越高表示个体的灾害应对能力越高。该问卷总的Cronbach’sα为0.920,下设6个维度的Cronbach’sα全部达到0.8以上。复测的相关系数为0.826~0.983,均超过0.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的6个公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71.36%,各指标间相关系数为0.518~0.739,各维度与总体系的相关系数为0.781~0.932。汉瑞娟等[36]根据高原独特的地理特征,通过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质性研究法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3个一级指标涵盖了灾害发生的全过程,包括急救护理能力、高原护理能力、灾后护理能力。26个二级指标更加明确了高原灾害救援中需要掌握的特殊及一般急救知识与技能。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93,0.401。

4 小结

面对灾害我们需要准备[37],然而众多研究表明,护士的灾害护理水平普遍不理想[25,29,31],准备不充分。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援全程的主要参与者,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38]。但由于不了解被派出救援的护理人员掌握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致使救护活动受限,未达到理想的护理救援效果[39]。我国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是对应对能力的探索[40],且多基于研究者对于灾害救援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研究者对其评价工具的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同于国外所进行的渐进延续性研究,存在盲目开发类似工具又缺乏大量实证研究的情况,亟待权威学术机构开展跨学科领域、大样本的研究,如邀请相关地质灾害专家、语言学家结合我国灾害特点、语言文化习惯等实际情况,与护理专家共同合作,准确界定灾害护理能力相关概念和涵义,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并以此为指导,同统计学专家合作研制评价工具,开展大样本的研究,确保其科学性及严谨性。

[1] 贺欣萍.建设紧急医学救援护理专业团队发挥护士多重作用——访浙江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陈肖敏[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0):1027-1028.

[2] EM-DAT.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DB/OL].[2015-09-44].http://www.emdat.bel.

[3] 田莉梅,张军,易敏.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灾害救护教育的展望[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69-72.

[4] Tfgcdm W.Health disaster management: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 the“Utstein Style”[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icine,2002,17(Suppl.3):144-167.

[5] 南裕子,渡邊智惠,张晓春,等.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3-265.

[6] Alexander MF,Runciman PJ.ICN framework of competencies for the generalist nurse[M].Geneva: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es,2003:1-51.

[7] NeSmith EG.Defining“disasters”with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J].Disaster Manage Response,2006,4(2):59-63.

[8] 张静.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14.

[9] Gebbie KM,Qureshi K.Emergency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Core competencies for nurses[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2,102(1):46-51.

[10] 董超群,桂莉,刘晓虹.灾害护理能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B):26-29.

[11]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EB/OL].[2014-12-01].http://sis.nlm.nih.gov/dimrc/professionalcompetencies.html.

[12] University of Hyogo Graduate School of Nursing.Core competencies required for disaster nursing[EB/OL].[2014-12-04].http://www.coe-cnas.jp/english/group_education/core_competencies.html.

[13] Chan SS,Chan WS,Cheng YJ,et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course for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in China[J].J Nurs Schol,2010,42(4):405-413.

[14] Wisniewski R,Dennik Champion G,Peltier JW,etal.Emergency preparedness competencies:Assessing nurses’educational needs.[J].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04,34(10):475-480.

[15] Garbutt SJ,Peltier JW,Fitzpatrick JJ.Evalu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nurses’familiarity with emergency preparedness[J].Mil Med,2008,173(11):1073—1077.

[16] McKibbin AE,Sekula K,Colbert AM,etal.Assessing the learning needs of South Carolina nurses by exploring their perceived knowledge of emergency preparedness:Evaluation of a tool[J].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11,42(12):547-558.

[17] Tichy M,Bond AE,Beckstrand RL,etal.Nurse practitioners’perception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education[J].Am J Nurse Prac,2009,13(1):10-22.

[18] Alkhalaileh MA,Bond AE,Beckstrand RL,etal.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lassical arabic vers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66(3):664-672.

[19] Alkhalaileh MA,Bond E,Alasad JA.Jordanian nurses’perceptions of their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2012,20(1):14-23.

[20] 许景灿,郭巧红,任小红,等.灾害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护理研究,2010,24(3B):659-661.

[21] 杨小平,赵芳.地震灾难中护理救援人员能力要求的探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8,24(3):181-182.

[22] 张宏晨,王培席,王伟,等.结合汶川地震浅谈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灾害护理能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37-39.

[23] 黄叶莉,李书梅,王玚,等.文献回顾分析法总结灾害救援中的护理能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A):20-25.

[24] 崔晓静,徐维明,李鸳鸳.加强医院灾害护理能力建设的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1):59-60.

[25] 李云峰,王丽媛,臧渝梨.地震救灾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能力及其对相关必要性的认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23-25.

[26] 成翼娟,刘素珍,李继平,等.护士对地震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595-597.

[27] 朱爱群,张静平,李乐之,等.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与认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9(17):47-50.

[28] 李书梅,韩秋凤,韩金凤,等.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的初步筛选及信效度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7):745-749.

[29] 李真,绳宇.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况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99-703.

[30] 李东文,杨晓媛,王红梅,等.以德尔菲法构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8):11-13.

[31] 田丰.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5):4330-4332.

[32] 葛学娣,李冰,黄莹,等.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1-4.

[33] 朱亚,葛学娣,黄莹,等.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指标体系在骨科护士岗位培训中的实施与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3,12(9):876-878.

[34] 黄莹,葛学娣,凌霞.应急救援护理能力评价体系在野外驻训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5):452-454.

[35] 杨雅娜.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0:1.

[36] 汉瑞娟,陆皓,李娟,等.高原地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585-587.

[37] 南裕子,张晓春,庞书勤.灾害的预防准备及重建:灾害前沿护士的职责[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061-1064.

[38] 管晓萍.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两点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8.

[39] 李春玉,Robinson C.构建灾害应对护理人员培训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11-13.

[40] 杨美芳.本科护生灾害护理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及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49.

猜你喜欢

条目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灾害来临怎么办?》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