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24吴丽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尿激酶肝素溶栓

吴丽萍

(河南省安阳县总医院 河南 安阳 455133)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丽萍

(河南省安阳县总医院 河南 安阳 455133)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方法:选取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脑梗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为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我院收集了196例脑梗死患者,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一2014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典型的急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性51例,年龄64-80岁,平均年龄(76±1.3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6±0.54)年;女性49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6±4.02)岁,病程1.5-5年,平均病程(4±0.34)年。对照组96例,其中男性49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2±1.87)岁,病程1年、-6年,平均病程(2.73±0.94)年;女性47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6±4.02)岁,病程1.5-6年,平均病程(5 ±0.34)年。其中腔隙性伴有高血压100例,冠心病45例,高血脂67例,糖尿病87例;基底节区梗死51例,脑干梗死49例,小脑梗死48例,多发型梗死4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前可有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达到高峰;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脑脊液正常,SPECT、DWI和PWI等可以发现狭窄或闭塞的动脉。

1.3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近期内使用过尿激酶或者低分子肝素者;

1.2 方法及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脑部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排除伴有其他疾病者,明确诊断,排除不符合标准者。给予降低颅内压、阿司匹林、降压、降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天1次;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天1次,尿激酶50-100万U+生理盐水100ml,1天1次。1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观察面瘫、意识、语言水平、肢体运动、行走能力等项目,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标准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0%-100%;有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80%;无效:治疗后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效的45例,有效的为50例,无效的为5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96例患者中,显效的为40例,有效的为36例,无效的为20例,总有效率为79.0%。经统计学检验后X2=1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急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严重的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命。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1)血管壁病变,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是被覆血管内膜的一层光滑的细胞群,它是血液和组织的屏障,学者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和损害可使内皮细胞剥离,血浆成分主要是脂类物质的浸润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内膜内平滑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一变化过程更加显著。(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增厚容易出现溃疡面,在溃疡深处内膜下层分泌一些物质如胶原及凝血因子使凝血酶形成,凝血酶纤维蛋白与粘附在溃疡面的血小板共同作用导致血栓形成。(3)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中血小板的增加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加速血小板的再聚集,从而形成动脉附壁血栓。(4)血液流变学改变,红细胞比容增高可降低脑血流量,(5)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以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其他如饮食、营养、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脑梗死依据临床表现、发生的速度和程度、病情是否稳定剂严重的程度可分为5型:完全型脑梗死、进展型脑梗死、缓慢进展型脑梗死、稳定型脑梗死、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尿激酶是一种碱性蛋白酶,由肾脏产生,主要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的尿中,临床使用的尿激酶是由新鲜的人尿中分离精制而得的一种蛋白质酶,是一种高效的血栓溶药。

尿激酶是一种专一性很强的蛋白水解酶[1]。可以激活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为切断纤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560-缬氨酸561键,使生成纤溶酶,而使纤维蛋白凝块、纤维蛋白原以及前凝血因子V和VIII降解,并分解与血凝块有关的纤维蛋白堆积物而起作用,尿激酶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分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是阻止脑梗死进展的有效方法[2]。

尿激酶作为临床常用的溶栓剂,具有自身独特的优点,价格便宜、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使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的改善,不仅可以提高显效率和有效率,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致残率,在广大基层医院中发挥重要作用。

[1]施永辉.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溶栓决策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082-1083.

[2]钟士江,李平.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塞的科学性和客观性[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6):611-613.

R743.33

B

1009-6019(2015)08-0092-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肝素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