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寄主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比较

2015-03-24张永胜王艳伟常雪莹廖冬雪陈冰

特产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红果榆树生物碱

张永胜,王艳伟,常雪莹,廖冬雪,陈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我国东北地区为主要产地,其它大部分省区均产,资源丰富。槲寄生常寄生于榆树、桦树、柳树、枫树、杨树等树上,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物进行光合作用[1]。槲寄生主要含有黄酮、皂苷、生物碱以及蛋白、多糖等成分[2]。研究表明,槲寄生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骨质疏松、保护心脑血管及免疫调节等作用[3]。对于不同寄主槲寄生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目前研究很少。通过对2种寄主寄生的黄果槲寄生、红果槲寄生中总生物碱进行提取[4~7],并进行含量的差异比较,可为更好地研究和开发槲寄生资源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KQ-100D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E-3000B旋转蒸发仪(上海雅荣生化设备仪器有限公司);OHG-924385-Ⅲ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AL204-IC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2 试剂

硫酸阿托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40-201312);溴甲酚绿、邻苯二甲酸氢钾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槲寄生药材

均采自吉林省永吉县,经鉴定为槲寄生,寄主为杨树和榆树,分别为杨树寄生黄果槲寄生(YA1)、杨树寄生红果槲寄生(YA2)、榆树寄生黄果槲寄生(YU1)、榆树寄生红果槲寄生(YU2),将药材清洗、干燥,粉碎处理备用。

2 方法

2.1 总生物碱提取工艺

常温条件下选择乙醇浓度(A)、提取时间(B)、料液比(C)为试验因素,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2。

表1因素水平

Table 1 Factor levels

表2L9(34)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Table 2 L9(34)orthogonal test design and results

由表2可以看出,影响槲寄生总生物碱提取的顺序为A>B>C,最优的提取条件是A1B2C2,即乙醇70%、提取30min、料液比1∶20。

2.2 检测波长确定

本方法在200nm~600nm范围内扫描,测得最大吸收波长为422nm,且不受供试品及其它试剂的影响。

2.3 溶液配制

2.3.1水饱和正丁醇溶液的制备将正丁醇和蒸馏水混合,超声振荡30min后静置分层,取上层的水饱和正丁醇溶液作为萃取剂留用。

2.3.2供试液的制备精密称取4种槲寄生粉末各5g,加70%乙醇100mL超声提取(功率40Hz、时间30min),抽滤;残渣重复提取1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得浸膏,用HCl溶液溶解浸膏,滤过,用少量氯仿去除溶液中的脂质杂质,用NaOH溶液调节至pH 10~11,氯仿萃取,合并及浓缩滤液,得脂溶性总生物碱A。将碱性水溶液调节至pH 6.5~7,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合并及浓缩滤液,得水溶性总生物碱B,合并A、B,即为提取的总生物碱,加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作为供试品。

2.3.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硫酸阿托品对照品2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备用。

2.3.4溴甲酚绿试剂的配制取溴甲酚绿100mg溶于12mL 0.2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氢钾2.2g,移入200mL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备用。

2.4 测定方法

首先将10mL氯仿加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加入精密量取的样品溶液1mL,最后精密加入2mL溴甲酚绿试剂,振荡5min后静置,待氯仿层澄清后分离,在422nm波长下测吸收度。用溴甲酚绿溶液饱和的氯仿液为空白对照,测定对照品溶液时,用蒸馏水稀释成所要浓度后按同样方法进行测定。

2.5 精密度试验

取适量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方法重复测定5次,RSD为0.72%,表示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重现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6份,同法测定,其RSD分别是1.6%,表示此方法有良好的重现性。

2.7 稳定性考察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份,分别在0h、4h、12h、16h、20h、24h测定,供试品溶液在24h内RSD分别为1.99%,表示样品在24h内有良好的稳定性。

2.8 样品测定

将杨树红果槲寄生、杨树黄果槲寄生、榆树红果槲寄生、榆树黄果槲寄生药材分别按上述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422nm波长下测定,计算各槲寄生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见表3。

表3不同寄主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

Table 3 The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s in different host mistletoe

4 讨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寄主、不同品种的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杨树寄生的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榆树寄生的槲寄生;同寄主的槲寄生中,红果槲寄生总生物碱含量高于黄果槲寄生,其中,杨树寄生的红果槲寄生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1.701mg/g,这种现象可能与受到更多的光照及获得更多生长营养有关。本品采集的为野生槲寄生,且是在冬季采得,其总生物碱含量与采收季节及枝茎和叶中的不同部位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孙艳秋,刘珂,王守愚,等.槲寄生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6):73-76.

[2]王俊,王国基,颜辉,等.槲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4):300-303.

[3]胡家会,张永忠,郭善利,等.槲寄生总生物碱抗肿瘤及抗炎作用研究[J].聊城师院学报,2001,(6):64-65.

[4]李?.槲寄生中生物碱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5]漆小梅,陈志果,陈柏年,等.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槲寄生总生物碱的含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4):384-385.

[6]李?,倪永年,李莉.槲寄生碱的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6,(10):94-97.

[7]王俊,王加力.优化槲寄生生物碱的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工艺[J].中国药学杂志,2008,(9):658-661.

猜你喜欢

红果榆树生物碱
红果(摄影作品)
小刺猬送红果
红果果富了口袋袋
Decision-Making of a Single Supplier and Multiple Loss-Averse Retailers under Partial Trade Credit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老榆树下的等待
榆树盆景的制作与管理探讨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