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能去哪儿?

2015-03-24韩凯

新农村 2014年15期
关键词:补贴秸秆玉米

韩凯

夏收过后,农村地区时常发生焚烧秸秆的现象,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污染。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治理协调处处长李立新介绍,由于秸秆焚烧污染空气,今年秸秆焚烧问题被列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工作之一。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制定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方案”有望年内出台。该方案将以京津冀地区为整体实施,旨在控制夏收、秋收季节秸秆焚烧污染大气。

因何而烧?

京津冀地区处于黄淮海平原,古老的耕作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广大农村还没有普遍实现机械化耕作。农民主要靠双手耕种在广阔的土地上。对于农民来说,颗粒归仓后,农作物的秸秆依然是个宝。当时,农作物秸秆是农村最重要的燃料和牲畜最重要的饲料。

据河北省定兴县农民张宝玉回忆说,在上世纪80年代末,麦子从地里靠镰刀收割回家,脱粒后剩下的秸秆都要整齐的垛在一起,家里的小毛驴要吃,烧火做饭也都要靠这垛麦秸秆。“玉米也是这样,收完玉米要把秸秆运回家,码放整齐当燃料和饲料。当时没有煤气罐,没有蜂窝煤,烧火做饭就靠秸秆。当时也没有收割机,没有拖拉机,都靠毛驴和牛马之类的牲畜拉车,养的牲畜也要吃秸秆。所以秸秆是好东西。”张宝玉说。

随着时代进步,收割机和农用车在农村开始普及,牲畜拉车成为了历史,作为饲料的秸秆的作用开始下降。而生活水平提高、物资开始充盈的表现还是在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煤气罐开始在农村出现,蜂窝煤开始走进农民得院落。“烧火”做饭的时代结束让秸秆彻底在农村丧失了作为燃料的作用。

在华北平原一年两季的种植使农民在和时间赛跑,收了小麦种玉米,收完玉米接着种冬小麦。秸秆处理成了大问题。小麦收获机械化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小麦收完,玉米下种,小麦秸秆对于除草、灌溉等玉米田问管理产生影响。于是在那些年,麦收时节烽烟四起,甚时而发生大面积的火灾。“小麦的秸秆在地里经过一个夏天基本会腐烂,但是相当一段时期玉米的秸秆真的很难处理。”种了30多年地的保定农民张文勇告诉记者。“现在焚烧小麦秸秆基本绝迹,玉米秸秆焚烧还是有的,但由于国家管控严格加上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正在慢慢的改观。”保定市定兴县张家庄乡的副书记刘继光告诉记者。

因何不烧?

“露天焚烧秸秆的,对责任人处以每起200元的罚款。”夏收时节,行走在粮食主产区的乡村,治安处罚的宣传标语醒目地挂在路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早在2007年夏收时,农业部就要求各地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近年来,环保部门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全国农作物秸秆焚烧情况进行着火点监测。

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大西韩乡,据乡政府工作人员刘秀杰介绍,本地的秸秆都在地里做了玉米的肥料。主要是如今耕作技术的更新,秸秆在地里对于玉米种植和生产不会产生影响,相反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保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能一直杂草的疯涨。再者是现在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人们对于焚烧秸秆有了抵触心理。据刘秀杰介绍,焚烧秸秆产生的高温对于土地的破坏很严重。焚烧秸秆土地烧焦,肥力下降,不利于后期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同时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对于环境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前些年,村庄被烟雾笼罩,出门吸一口气呛得都咳嗽。”刘秀杰说。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和个人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提高,焚烧秸秆现象几乎绝迹。

据了解肥乡县在麦收之初召开了专门的禁烧工作动员会,乡镇和村委会更是十分重视秸秆焚烧工作。据刘秀杰介绍,乡镇首先在各村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重要意义,发放磁带并以村里广播的形式宣传到户,将禁烧政策深入人心。个乡镇都成立禁烧指挥部,并与派出所联动,出动禁烧指挥车携带灭火工具巡逻。乡镇里的工作人员亲下田间地头,宣传监督禁烧工作。村干部划分片区,签订责任书。严格的管控和广泛的深入的宣传让秸秆不在烧,浓烟不在冒。“麦收期间的两周基本没回家,一直在负责的村里蹲点。”刘秀杰说。

“环保工作是大事,作为基层干部就得在第一线。”保定市定兴县张家庄乡的副书记刘继光对记者说。因为距离京津比较近,禁烧工作在这里尤其严格。不过据刘继光介绍,这两年很少有“点火”的。“烧了要被处罚,而且对土地也不好,还不如直接种玉米,等收了玉米再深耕一番,秸秆还田。省事省肥的事老百姓愿意干。”刘继光说。以前烧是因为传统的耕作技术下,玉米种子也不好,麦秸太多影响玉米生长。同时秸秆太高,不利于除草作业,也不利于浇灌。

据了解在华北平原而随着耕种技术的改进,小麦秸秆焚烧现象越来越少,玉米秸秆焚烧现象也达到了有效的控制。具体是农机技术的升级能直接破开地上的秸秆和麦茬将玉米种子深种入土地,水利灌溉系统的改进和除草灭虫农药的使用让秸秆对玉米生长的阻碍基本消除。玉米收获时,秸秆还田机的应用和旋耕机等新型农机的应用使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还能去哪儿?

秸秆可以做什么?主要是“五料”,即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和原料。肥料即直接机械化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饲料即作为粗饲料喂牛等牲畜;燃料即产生沼气取暖发电;基料即作有机肥辅料,发酵培养食用菌;原料则主要是造纸、环保产品和生物制品。2012年我国秸秆利用情况是,肥料化利用量占26.4%,饲料化利用量占27.8%,能源化利用量占13.6%,基料化利用量占2.9%,原料化利用量占4.2%。

农作物秸秆除了还田外还能做什么呢?农谚说,“斤粮斤草”。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一半在果实中,一半在秸秆里,粗略算来,有多少粮食产出,就大概有多少秸秆产出。秸秆中蕴藏着丰富的能量,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2吨秸秆相当于1吨标准煤,有必要对其综合利用。

随着农机化水平的发展,作物收割后利用灭茬机直接粉碎还田的比例在快速提高,秸秆打捆机也在一些地方开始推广。2008年,秸秆还田作肥料使用量占比为14.78%。到2012年,这一比例已提升到26.4%。

据报道,为实现秸秆规模化、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安徽省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进秸秆发电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全省秸秆电厂装机规模达到150万千瓦左右,年利用秸秆量1500万吨。

据了解,安徽还将放手发展秸秆流通市场,采取市场化机制,鼓励农民、农村经纪人、农机合作组织从事秸秆收储运,鼓励有条件的秸秆发电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组建专业化秸秆收储运公司,逐步实现秸秆原料收储运专业化、市场化。“安徽将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规划布点的秸秆电厂给予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优化奖补资金配置,政府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秸秆综合利用,集中体现在秸秆收购价格的补贴上。”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处负责人说。

专家支招秸秆利用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鼓励循环农业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补贴激励政策,包括对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消耗秸秆提供专项财政补贴;对使用秸秆生产电力、热力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等,这些政策促进了秸秆循环农业快速发展。今年财政专门拿出7亿元对主产区的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给予补贴,要求每个项目补贴不超过总建设额度的10%,且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当前,部分地区还对机械化还田作业有一定的补贴。

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王久臣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尚未出台系统性的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已出台的大多是项目制,并非年年都有,且主要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对生产企业给予支持。而在秸秆收储运、终端产品应用等薄弱环节,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不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秸秆来源遍布全国农区,却缺乏普惠性的扶持政策。

中国农科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说,“要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加固农业循环经济链条。”朱立志建议,要加大秸秆禁烧补贴、秸秆青贮补贴、秸秆沼气菌种费补贴、秸秆反应堆技术补贴等方面的实施力度;将秸秆还田、打捆、青贮等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的补贴力度;对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按照秸秆利用量进行补贴,增加秸秆收购价的提升空间,调动农户出售秸秆的积极性。

(摘自:新农村商报)

猜你喜欢

补贴秸秆玉米
收玉米啦!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