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人你真的抑郁了吗

2015-03-23陈一

健康博览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理患者工作

专家档案:陈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CETTIC认证心理咨询师,作家,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爱的就是你》《法治最前线》,广西私家车电台《幸福密码》《绝对私家话》心理分析师,南宁电视台《看法》、《文明交通大看台》特约新闻评论员,多家报刊杂志心理专栏作家。

新闻背景

这是一组令人们震惊、伤痛和敏感的数据:2014年4月28日至5月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总编辑宋斌、浙江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湖南省湘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贺卫星、深圳报业发行物流公司湖北籍总经理张敬武,先后因患抑郁症自杀。在短短的10天时间内,中国媒体界失去4位精英。4位媒体人接连自杀虽然是偶发的极端事件,但媒体人承受较大工作压力,进而患上抑郁症并饱受困扰的现象,却十分普遍。《都市快报》总编辑徐行在自杀前,同时承担报纸和新媒体两个部门的工作,新媒体工作要上早班,报纸工作要上夜班。领导曾问徐行要不要做些调整,徐行回答:“没有大问题,自己能克服。”而在作出这一表态的同时,徐行已经因工作压力整夜失眠,胃部出现灼烧感。5月4日,徐行自杀。吞噬这些媒体人的恶魔,是人们并不陌生的抑郁症。

陈一长期从事媒体心理研究和普及宣传工作,和各级电视台、电台、报社、杂志和网站的记者、编辑、主持人、领导等接触和合作。发现媒体工作者普遍反应工作压力太大,没有休息、工作连轴转,很多个体出现焦虑、抑郁。最近,一位熟识的电视主持人连续录制和直播各种大小型节目节目35天后,居然在录制节目现场莫名嚎啕大哭;一位电台的记者,因为领导对他近期工作效率不高提出批评时,他沉默不语半小时后突然爬上楼顶准备跳楼;一位加班半个月没有休息的记者突然失踪……而最早让社会大众认知抑郁症的媒体人是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他面对大众第一次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抑郁,并积极展开自救,主动曝光自己的抑郁症病情,以个人的影响力,使抑郁症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同时,他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在接受了抑郁症的规范化治疗之后,崔永元最终走出了抑郁症的阴影。

媒体人为何是抑郁高发人群?

媒体工作让人“癫狂”媒体工作性质本身就伴随求新求快的特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抓紧新闻、推陈出新、挖掘深度等都是媒体人共同面对的问题。这是几乎所有不同岗位的媒体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挑战和压力。时时刻刻手机不离身是很多媒体人的真实写照。要求“24小时我在新闻现场”,是很多当下媒体人的自我要求和行业要求。这样的工作性质其实很容易产生焦虑、强迫等负面情绪。工作的压力和强度是抑郁产生的最大压力源之一。

媒体转型成为媒体领导人的压力源之一 如今,传统的媒体形式和运营模式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媒体、境外媒体、电子媒体、自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人如何应对这个巨大的竞争局面,如何找到良好的业态发展之路,然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认同,成为很多媒体人尤其是媒体领导人的巨大压力源。

复合竞争让人神经绷紧 新形势下,媒体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同一媒体相同或者是不同岗位的竞争,媒体内部的岗位竞争,媒体新形势下的创新意识竞争、新闻的市场占有竞争,广告的运营竞争,以及咄咄逼人的收视率、收听率、点击量、发行量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刺激媒体人的神经,一刻不敢懈怠很多部门甚至领导也是从不同的数据中,来培养人才、肯定成绩、职称评定等。种种有形和无形的竞争,都在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在考验媒体人的心理状态。

媒体人更多接触负面事件 负面的社会事件、群体事件、案件、新闻背后的真相,都对新闻从业人员是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有些事件引起媒体人的心理创伤,由于大多数人缺乏有效的心理创伤应激的能力,负面事件对心理的负面影响日积月累,使媒体人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有可能为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媒体人的生存环境 媒体人也是人,他们需要面对现实的待遇提升、职业发展前景、组建婚姻家庭、女性生育孩子、买房承担房贷等现实问题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实际上,迄今为止,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在医学上,关于抑郁症的病因假说很多,但是比较公认的病因假设有遗传因素、隐私、心理一社会因素等,人格因素也和抑郁症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媒体人的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压力等原因使得媒体人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自我诊断抑郁症

我们对抑郁症都不觉得陌生,尤其是媒体人,或许在工作中就参与报道过跟抑郁症相关的案例和新闻。但很多媒体人其实并不了解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觉得抑郁就是不高兴,不开心。其实抑郁症没有那么简单。接下来我和读者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抑郁症,大家也可以对照简单自测一下: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读者朋友不妨对应陈一关于抑郁的表述,看看自己是否处于抑郁的状态:如果在最近的半个月到两个月之间,你持续性地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可能就已经处于抑郁状态了:

●情绪低落 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思维迟缓 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运动抑制 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当然,同时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警惕自杀念头的产生 抑郁症伴随最普遍的现象是,患者总是自责,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面对抑郁症 媒体人且行且珍重

据调查,早在2009年,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然而,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仅有30%被识别出来,识别出来后就医的患者也只有30%。这意味着,中国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抑郁症已是世界第四大疾病,然而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抑郁症患者很少就医进行治疗。许多抑郁症患者认为,抑郁症只是一种心理问题,自己想开点,就能解决问题。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真正认识到抑郁症的残酷性与危害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所有的心理疾患中,抑郁症的致死率高居首位。那么,作为抑郁症易发人群的媒体人,应该怎么面对这个局面呢?

改变认知,拒绝抑郁第一步

当今媒体所面对的世界风云变幻,媒体行业变革转型期,而媒体的工作性质本是就充满挑战,媒体人需要承受比一般人更多的压力。媒体人应适当降低对于自己的预期值,避免将不可抗拒的外在压力演变成自身的心理压力,进而患上抑郁症。改变认知应对抑郁是很重要的行动步骤。

去专业心理测评机构或者医院做一做抑郁测评量表(SDS)

如果媒体人发现自己有抑郁症倾向,建议去专业的心理测评机构或者医院做抑郁测评量表。按中国常模结果,你抑郁评定的分界值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标准分低于53分,说明你心理状况正常,超过标准分53分说明你有抑郁症状,分值越高,说明您的抑郁症状越严重,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甚至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正式量表自动显示抑郁等级指数,可以帮助您诊断抑郁等级为无抑郁,轻微度,中至重度抑郁,极重度抑郁。通过相对确定自己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抑郁。再选择接下来怎么面对处理和治疗抑郁的问题。

轻度抑郁症患者需要心理调整

轻度的抑郁症患者首先应该对职场有自己的判断和规划,同时借助适当的体育锻炼、听音乐、同事和朋友的倾诉、假期放松、睡眠、旅行等来缓解病情。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饮食休闲要按部就班,从稳定的生活规律中领会自身的生活情趣。

保持自己的外观整洁,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绝不放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宽宏大度。主动吸收新知识,做到

“活到老学到老”。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解决矛盾,要有自信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心情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对待他人的态度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心情的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态度几乎相同。如果有这种倾向,要尽快给予纠正。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避免用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的生活进行比较。最好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情记录下来。不要怕失败,要学会敢于失败,承认失败。要积极的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要积极的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要与精力旺盛、又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交往。同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疏导。

中度和中度以上的抑郁症必须进行医学治疗

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必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必要时应进行药物治疗和其他各种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脱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但当代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病人常有消极悲观念头,重者轻生厌世,医师应高度警惕并告诫家人严加防范。条件允许最好住院,电痉挛治疗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的效果,应果断及时采用。

编辑/赵淋

猜你喜欢

心理患者工作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不工作,爽飞了?
恐高患者
心理小测试
选工作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