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综述

2015-03-22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图法景观规划景观

杨 雪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综述

杨 雪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

长期以来景观环境设计缺乏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场地环境中包含了多种不同属性因素,各个属性在场所中的价值往往取决于设计者依据经验的判定,因此风景环境的评价通常是定性的描述。传统的景观规划侧重于地质环境、自然景观空间形态及美学评价,较多的依赖评价者的认识水准,存在着一定的或然性。叠图法与GIS基于对景观环境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统筹实现对于场所的认知,是现代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

景观环境调查;叠图法、GIS;景观规划

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是信息采集与分析的过程,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定性的确认与评估,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加以量化,从而引导规划设计与场地环境相互适应。对现有环境资源建立合理评价体系。明确场地适宜性及建设强度,尽可能避免设计过程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是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实现景观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化的基本前提。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家法、社会科学法等。专家法是一种以绘图方式对城市景观进行记录与分析的方法,由此可以发现城市景观的连续关系、排列位置及顺序。社会科学则是力求在环境的实质属性与群众反映间找到联系。可用此法研究城市环境中的一些特殊状况,如高层建筑与住户的关系,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这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景观评价主观性这一问题,但其研究的覆盖面较窄,往往是针对单一因素,如空间形态、植被环境进行调研,缺乏对环境的整体考虑。叠图法与GIS基于对景观环境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统筹实现对于场所的认知,是现代景观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

1 叠图法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GIS广泛使用的今天,叠图法这一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环境评价方法,对于景观环境评价仍然具有便捷的运用价值。一方面,叠图法操作方便,无需如GIS般复杂的数据录入,因而工作周期短;另一方面,叠图法能够与现有常用软件紧密结合,如采用AUTO CAD与PHOTOSHOP结合即可完成叠图,无需特殊的专业应用软件作为支持,简便易行,尤以小尺度构成复杂的景观环境评价最为适宜。叠图法是将环境中具有控制作用的因子提取,依类别进行逐一分析,以色阶(调)或数值表现于统一的底图上,并以图形交叠的方式,显示出影响环境诸因素的总和。由叠图法可产生一个复合式的土地利用图,既体现出该地块的生态敏感区,也反映了整体环境的形态特征[1]。从最早的地图加灯光的叠加到以硫酸纸绘制地形,以不同色彩对因子进行标识叠加,再到后来用透明胶片的层叠,直至今日用AUTO CAD和PHOTOSHOP等软件,辅以航片进行精确的绘制,应用于大尺度环境信息评价的GIS,对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基本原理同样也是将数据精确化后进行叠图。因此,叠图法依然是景观环境评价中最为方便易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1.1 叠图法的数字化改造

针对传统叠图法的局限性,数字化叠图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①根据场地客观条件对因子进行分类与分级;②对各因子权重赋值,以实现因子属性数值化,明确各因素对场地的影响强度,并加以图示化表达,从而实现对场地生态适宜性、建设可行性的科学评价。

1.2 传统叠图法与数字化比较

较之于传统叠图法而言,数字化叠图比较好的解决了以下两个问题:①场地中综合因子的分级与分类;②将场地不同因素采取统一“赋值与分级”,并加以图形化,从而简化矛盾,便于计算。数字化叠图法能够解决现有叠图法中所存在的相应缺陷,较好地完成场地适宜性评价分级与分区。但在目前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对于因子复杂程度高的大区域评价过程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不如GIS方便。

2 GIS与景观环境评价

2.1 3S技术在景观规划上的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以应用,成为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一门技术。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用于对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传输、检索、分析和显示,以提供对空间对象进行决策和研究的人机系统。GIS有如下4点优势与作用:

2.1.1 定量

GIS技术的引入为景观规划中因子的量化创造了条件,并对数据处理具有大容量、高速度、运算准确、便于反复调试等特点,因此适用于各种空间问题的量化分析、规划预测和模拟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增加了规划的深度,严密了规划思维的逻辑性,充实了规划内容,丰富了景观规划的表现手段。

2.1.2 精确

运用GIS的景观规划方法由于采取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比传统景观规划方法更加精确。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专题制图功能对用地调查成果进行分析处理,可以较好地完成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掌握全面的、量化的用地基本信息,从系统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后再得出理性的规划结论。2.1.3 时效

由于计算机有完善的内、外存设备,提高了数据存储、检索和处理的能力‘因此可存储丰富的数据资料。又因为计算机具有数据输入、查询、检索、修改等功能,且运算速度快,因而可以做到适时修改、可充、更新数据,大大加快研究的速度,扩展研究的广度,提高研究结果的时效性。

2.1.4 综合

GIS的运用方便了多学科研究,对于景观的研究往往是多层次多学科的,借助计算机丰富的数据管理能力、众多的应用模型和完善的软件支持,可以和各部门、各学科专家交流经验,建立评价模式和应用模式并形成专家系统以方便调配和检验模型,并能迅速在短时期内反复检验结果,进行多方案比较,优化研究方案,提高研究质量。

2.2 基于GIS的景观分析与规划

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对环境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越来越加以重视,客观地对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其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对应性是设计者所寻求的目标。因此,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保护环境敏感区,在对土地进行适宜性分析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等等,是科学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努力方向。传统景观规划方法大多强调规划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而在对环境的前期分析和研究方面则依赖于主观判断。GIS在景观规划的适宜性研究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弥补传统叠加分析数据无权重、无法图形化的缺憾,使分析结果更具理性和明晰,同时使得景观规划方案与环境之间更具对应性和耦合性,尤其是针对大尺度复杂的景观规划,GIS的应用价值更为明显。

3 总 结

现有技术手段,叠图法与GIS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易于掌握运用,上手快、效率高,利用现有调研的基础数据,已与综合整理,以相关的权重明确各因子对场地的控制力,从而实现对环境的认知。其中叠图法更适宜处理小尺度环境,其对场地环境数据的要求更具有目的性,所需软件更加普及化,因此操作更为简单易行;而GIS则对大区域、大尺度,环境因子复杂的场地更具有控制力,相应的其对数据的全面性与精确性有一定的要求,操作的技术性与专业性更强。因此,场地适宜性评价需要结合设计要求以及环境条件,考虑场地尺度范围,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对环境加以认知。

[1]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39-190.

TU986

B

1007-7596(2015)07-0091-02

2015-06-28

杨雪(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工程师。

猜你喜欢

图法景观规划景观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杭州市2016—2020监测年流行性感冒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分析
思维导图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万方乐园景观规划》
GIS技术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以四川省自贡市釜溪河仙市至沿滩复合绿道郊野段景观规划为例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